微软来到命运的月台

姜奇平 原创 | 2012-06-30 10:5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鲍尔默曾说:“微软历史上有三个最重要的日子。第一个是比尔创立公司的日子,第二个是Windows 95推出的日子,它标志着智能设备大行其道,而第三个就是Windows 8的推出。”

  随着Windows 8的临近,微软就像歌里说的,“在那命运月台前面再上车”,这一回它将开往何处,决定着接下来五年最重要的战略命运。

  列车的行进目标是明确的,它将开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具体走哪条路,微软包括整个产业界,都处在岔路口的选择上。

  原来,当前整个移动互联网面临重大抉择,焦点聚集在APP(应用)方向上。众所周知,得APP者得天下,然而APP之路有两个相反方向,一个是Web App,一个是Native App(本地应用,又叫原生应用)。

  Windows 8的核心看点就在这里。从战略上看,微软现在首鼠两端,既想顺应HTML5,又想保留Silverlight(银光)。这同它在云计算上的矛盾立场是一致的。微软面对互联网暴露出其基本面上的矛盾。

  微软的困惑,也是产业本身的困惑。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边的暗道机关,以加深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

  从微软轰动一时的倒歉说起

  Windows 8声称进行了“Win 95以来的最大创新”,但这只不过是微软自己的说法,其中许多创新,只是微软的自娱自乐,对行业走向并无重大影响。事实上,自Windows XP推出后,对于以打字、上网为主的人们来说,微软操作系统的细微变化已经不再重要,Windows Vista、Windows 7,甚至Windows 8在许多人看来,只不过是同一代技术内部的改良。

  人们真正关注的,是微软对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即代际战略的变化。这还不是指Windows 8同时支持PC、平板电脑以及支持触摸(Metro界面和操控体验)这样的一般性改进。直白地说,人们关注Windows 8对HTML5的态度。

  比如说像这样的话:微软副总裁Bob Muglia在微软专业开发人员大会上说 ,“我们对Silverlight的策略改变了,我们要用HTML5来实现跨平台的应用程序”。ZDNET就此曾发表“微软将改变Silverlight战略”,引起微软内部一片哗然。这种涉及战略方向上动向,这才可以称得上代际变化。

  然而,尽管业内不断传出微软内部发生HTML5和Silverlight方向之争的传言,但微软官方一再掩饰这种争论,并为Silverlight背书。在压力下,Muglia 2010年11月1日发表了公开道歉信,指出Silverlight在微软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来说,Silverlight是一款核心应用开发平台,同时他也是Windows Phone应用开发平台。随后,微软果然发布了Silverlight5和后继版本(2012年5月)。

  这样,人们又重新回到困惑:微软对移动互联网的前沿趋势,到底是打算彻底地跟进到舞台中央,还是像以往那样有所保留因而被边缘化?

  HTML5和Silverlight是两个战略风向标,一个代表的方向是Web App,一个代表的方向是Native App。微软一会儿“酒后吐真言”,倾心前者,有意跨越时代,进行颠覆式创新;一会儿又坚持后者,在旧瓶里装新酒。这反映了在移动互联网最实质问题上,微软内心存在的隐秘矛盾。

  中心,还是边缘化?这就是微软面临的问题。

  中心与边缘看什么:

  移动互联网1.0与2.0时代的分水岭


  在Windows 8问题上,看热闹的做法,是在微软夜间销售的敲锣打鼓声中,从新闻稿中判断形势;看门道的做法,是撇开一地鸡毛,直奔问题要害,追问到命脉上。

  评论家Justin James有一篇文章《Windows 8, native apps, and HTML5: Facts and conjecture》,我认为扭住了命脉上的问题。

  其实,拨开微软的花言巧语,把业界在关键问题上的共识,同微软Windows 8的取向一比对,微软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上,到底将处于中心还是边缘的问题,就会找到解答的线索;Windows 8到底是不是颠覆性创新的问题,也将得到澄清。

  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走到1.0时代与2.0时代的分水岭上。

  1.0与2.0在应用的方向上,正好相反。突出体现在代表1.0的Native Apps与代表2.0的Web Apps之间的对立上。

  Native Apps(又称本地应用、原生应用)主要特征是:

  第一,设计来适配特定电脑环境(机器语言、操作系统和客户端)运行的应用程序;

  第二,是为不同的平台(往往是指定移动电话,如iPhone)所独创的应用;

  第三,从移动商店购买或由总店配送,再下载安装到移动设备上;

  第四,提供设备相关的服务,支持平台与增值应用交叉补贴。

  Web Apps(又称网页应用、移动应用、Java应用)主要特征是:

  第一,数据从一个联接网络服务器的图形用户界面获得;

  第二,建立在HTML5标准之上,不依赖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如Flash Player);

  第三,网页应用在任何智能手机上同等可用,程序一次写成,随处可用;

  第四,提供设备无关的服务,支持端到端(P2P、SNS)的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1.0时代是苹果的时代,苹果是Native Apps成功的代表。苹果模式强调智能终端的本地应用,垄断特定电脑环境,将应用下载到本地终端使用(由于这一点,我认为将Native Apps译为本地应用可能更确切)。

  微软的Silverlight,同Flash一样,也属于Native Apps体系。与HTML5相反之处在于,HTML5本身即具有音频、视频等资源调用的功能,而Silverlight和Flash是将音频、视频等资源功能的实现放在特定应用平台上实现。而这个特定应用平台往往是封闭于特定电脑环境的,这就与互联网开放的本性发生冲突,引起不兼容的问题。例如,苹果拒绝接受Adobe的Flash,基于Flash的视频应用就无法在苹果设备上播放。

  移动互联网2.0时代的突出标志就是HTML5,Web Apps主要就是靠HTML5实现的。如果拿PC主板来做比喻,Silverlight和Flash相当于插在主板卡槽中的声卡、影视卡,而HTML5相当于内置声卡、影视卡功能的ALL IN ONE主板。客户不用再靠特定的播放程序放影音,而只用通用程序播放就可以了。以往Native Apps被人为封闭于特定平台的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HTML5本身作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标准的地位,目前并没有争议。其权威性的一个标志是,连Native Apps代表性厂商也对HTML5的地位没有异议。例如Adobe已准备放弃Flash,将停止为移动浏览器开发Flash Player;微软Windows 8也大力支持HTML5,并参与标准的制订;苹果发布iPad时,就已表示支持HTML5 。2010年7月,苹果甚至收购了html5.com的域名。

  HTML5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找得到的敌人了?表面上是这样,其实不是。分歧转向了HTML5的纵深领域,由HTML5引发的应用模式的变化,特别是HTML5支持的Web Apps与Native Apps的关系,成为矛盾的聚焦点。

  矛盾在深度上,涉及苹果、谷歌、微软的根本利益。试想,如果HTML5引发的是颠覆性创新,例如网页OS出现,这将意味着,第一,苹果的衰落,因为iOS和苹果商店作为移动互联网OS的地位将被否定;第二,谷歌的衰落,因为安卓作为移动互联网OS的地位将被否定;第三,微软的衰落,因为Windows8和Silverlight作为移动互联网OS的地位将被否定。这些1.0时代旧的领袖,抽象肯定HTML5,却具体否定Web App,就说明了问题。

  6月5日,在我主持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发展”研讨会上,侯自强先生就认为,随着新一代的页面标注语言HTML5的发展和Web App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业务模式正在革新、重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将回归开放本性,未来企业也将更重视Web App而非原生App。以Facebook为例,目前全球共有2.35亿个激活的Facebook客户端(包括Android和iOS系统),但直接通过网页登陆的用户却达到4.25亿,大大超出原生App。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领袖。百度最有希望成为破局者。

  矛盾由此清晰地呈现出来:

  进行颠覆性创新,走Web App之路,意味着走向2.0时代的中心;坚持Native Apps之路,有可能走向2.0时代的边缘。

  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Windows 8到底会引导微软走向中心,还是边缘?

  那些高谈阔论Windows 8的人,回避这个最关键、最尖锐的问题,岂非“不问苍生问鬼神”?

  微软两难中的选择

  在Silverlight这块试金石面前,微软显现出两难来。微软心中对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真实的战略选择是什么呢?

  两种极端的判断可能都不符合实际:一种观点认为,Muglia否定Silverlight的话是微软真实意图的流露,倒歉只不过是为了安慰开发者的一种掩饰。如果是这样的话,微软就不是微软,而是颠覆性创新者了,微软早已过了颠覆性创新的青春期。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微软让Muglia倒歉,而且推出了Silverlight新版,说明微软对HTML5是虚情假意的,根本不会真心对待HTML5。如果是这样的话,微软也不是微软,而是王安电脑了。

  事实上,还有第三种选择,这就是HTML5+Native 加壳方式的APP(如AppCan 的Native模式)。对微软来说,这相当于是HTML5+Silverlight,微软在Windows 8背后体现的战略意图,很可能在这个方向上。

  我们还是回到主板的比喻上来。ALL IN ONE固然是主板的趋势,其本质是像音频这样的应用一旦成为标配,集成到主板上就理所当然。声卡的消亡是必然的。这相当于HTML5将音频、视频功能集成到网页(“主板”)功能而不再求助于FLASH(“声卡”)。但是事情还有另一面,观察发烧友使用主板,即使主板上的显卡功能已经可以玩一般的游戏,但还是有许多发烧友加装带风扇的超级显卡,这是为了玩需要更高处理速度的游戏。也就是说,即使HTML5可以处理音频和视频,但对于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来说,仍有对于Silverlight的需求。

  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就体现在这里。代表1.0的Native Apps与代表2.0的Web Apps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在实际发展中,特别是过渡时期,混搭可能也是现实的。

  微软采取1.0和2.0混和策略,与其整体战略是匹配的。

  从技术角度观察,微软的云计算战略是云加端。这显然是在对谷歌云计算搞“修正主义”。例如谷歌的SaaS本义在说,软件不收费,服务收费。换到微软这里,就变成软件也要收费,服务再收一道。这不是云计算的本义。但云加端,却是同HTML5+Silverlight可以匹配的。将演变成HTML5的云,再加上Silverlight的端。相当于在ALL IN ONE主板上加装加强型显卡。云计算的正宗含义虽然在此惨遭歪曲,但作为云计算的一种变体,也不能不让人家存在。

  由此Windows8的含义就清晰起来,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定位是兼顾WEB计算方向和本地计算优势两个方面的折衷产物,是云加端战略指导下的稳健选择。从历史上,微软有个习惯性动作,当新标准不利于它时,它不是直接硬抗,而是搞出个有微软特色的变种。下一步的发展一般有两种可接受的选择,一是它一旦成为事实标准,则倾向于废除法定标准;二是如果不能成为事实标准,可以渐进融入新的标准。对HTML5大致也是这样。

  微软的软肋还是在于战略性创新不足。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发展上,微软四面出击,但缺乏致命的一击或临门一脚。基本面上的原因在于云加端战略具有顶层的缺陷,端拖了云的后腿。

  从利益角度观察,最现实的,采用HTML5有利于攻入竞争者的操作系统和平台,而不放弃Silverlight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如果过于激进,完全抛开Native Apps去搞Web Apps,微软软件强而服务弱的劣势就会放大;如果过于保守,像苹果那样躺在Native Apps既得利益上,微软又没有苹果硬件和Store那样的资本。

  尝试手机瘦终端如何呢?从技术能力看并无问题,但从利益上看对微软又能有什么好处?微软不同于Facebook和雅虎,它的收入结构并不以广告为主,硬件高配、软件复杂更有利于它。说到底,微软还是长于做软件,而互联网却以服务为主,何况将来还会以云和大数据为主,微软又没有决心像IBM那样向服务彻底转型,这就没有办法了。Windows8寻求与ARM配合也很难重现Wintel联盟的辉煌。

  微软无法进行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根源

  以上是从技术角度的分析,我们再从商业的角度看Windows 8。所谓“Win 95以来的最大创新”,并没有跨时代(从1.0跨到2.0)的根本变化。如今的微软已经无法像成立之初那样,通过颠覆式创新,改写行业发展的轨迹。

  移动互联网2.0时代需要颠覆式创新。这种颠覆式创新至少有三大要求,一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化繁为简,向瘦终端转向;二是由软件向服务升级;三是建立服务收费模式,将收入结构调整到以服务为主。而微软做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微软的商业理念有一定关系。

  微软的第三个重要日子,没有实现对第一个重要日子的跨越。第一个重要日子奠定的微软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微软的禀赋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

  微软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进行定位的。这表现在它的使命上,是“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近年来,微软开始强调用户体验。但这种所谓“体验”,往往是朝着(软件)复杂化、(硬件)高档化方向定义的,被认可的体验,需要有利于以生产者为中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用户的真正地位,可以从微软产品打开包装时用户合同中的一句话看出: “用户使用本软件造成的任何损失,微软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相当于:吃了我们的东西闹肚子,本饭店概不负责。

  这种生产者定位,又进一步窄化为软件产品定位。在1976年盖茨致电脑爱好者的公开信中,他指责共享、免费使用软件的习惯,呼吁用户为软件付费。“如果软件可以自由拷贝的话,以后还会有谁去编写软件?”这里把生产者中心的价值观,窄化为软件产品收费的模式。

  不用说互联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潮流,仅从产业升级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两大进展,都不符合微软的原教旨。一是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定位,日益从软件业向服务业升级,而微软还在强调以产品为中心,这限制了它像IBM那样转型升级,也无法像Facebook那样提供服务;二是移动互联网强调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而微软还在把产品收费,当作涉及价值观的教条和原则。这限制了它像谷歌那样沿开放的云计算方向创新的战略机动性。按说,SaaS主张的软件免费,服务收费,并不违背生产者利益。但上述价值观,成为微软抵制云服务(例如在软件产品免费上)的思想根源。

  换句话来说,微软的核心价值观本身就与互联网要求的方向有一定距离,而这个核心价值观又与企业禀赋(软件产品定位)没有完全分清,这使微软无法根据移动互联网所要求的三大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向服务升级、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调整自己的禀赋。这是微软如今无法进行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周刊》主编。
每日关注 更多
姜奇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