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体会展示之六十一

于士超 原创 | 2013-01-26 13:28 | 收藏 | 投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学习心得

  尹新华

有幸聆听了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孔教授从课标的变化、课标与大纲的不同点、课标的修改原则、课标的基本理念、核心词的变化等方面对课标进行了详细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核心关系是: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课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单向思维变复合思维及核心词的变化;本次课标修改是小修,修改中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关注过程和关注结果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及关注生活情境和关注知识系统性关系。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抓手、六个转变、一个主渠道、三个方法。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因而使数学课程更加完善,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方面的规律,在学习素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经历不同的阶段,体现出相应的特征,因此教材修订后教材结构更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注重教材的适宜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渗透,注意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使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注重数学学科本位的体现。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渗透数学思想和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三、注重数学评价机制的改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以往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应该从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出发,以形成一种体现“学生为本”的有效学习机制、建立良性的学习动力循环为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进行尝试性探讨,以形成全面、科学、规范、易行的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将在充分认识、理解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从而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真正得以实现。

 

 

于士超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格言: 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每日关注 更多
于士超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