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网风波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王思彤 原创 | 2013-12-26 13:06 | 收藏 | 投票

    写这篇感想之前,确切地说,在耐心地阅读了2013年12月19日《南方周末》长达两个整版的题为《四月的“叛徒”--一家“正面民族主义网站”的成立与分裂》的专题报道之前,我对文中所提的四月网以及与该网相关的重要人物如饶谨、唐杰、胡亦南、郝馨芳、李世默等,一无所知。

    看过报道之后,我才去访问了这个网站,发现它体系和架构已经非常完整,内容也很丰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门户网站了。不由得就联想到了我曾经非常看重、至今也没有彻底放弃更新的价值中国网,它们非常相似,区别只在于价值中国网偏重财经方面的研究,四月网则偏重政治方面的讨论;四月网曾经募集到了来自李世默为创始人的“成为基金”的1000万元的风投,而价值中国网曾经准备2009年上市的,但至今仍没有成功,当初如我等一众专栏作者指望通过用文章和点击等换来的固定股票份额来换取一定经济收益的梦想,到现在仍是泡影。只不过,价值中国网一直在坚持,这个固化股票兑现的泡影仍然没有破灭。

    我举价值中国网的例子是想说明,把一家门户网站经营下去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网站经营需要什么?第一个就是好的掌门人,现在都叫CEO了。一个称职的CEO,不光是电影导演,而且要是制片人。制片人的重要任务是保证资金需要,而导演的主要任务则是拍好电影。说白了,网站CEO的主要职责就是两件事:一是钱,二是网。钱的问题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因为它只要能够解决,就会在解决的瞬间变得不那么重要。但网却永远重要,因为它是活的,是没有终点的,是需要更新的,你不能说我今天维护更新好了明天就可以休息了。不行。任何一个网站,一旦停止更新,就意味着网站生命的慢慢失去。由是观之,四月网的饶谨在这两件事情的处理上都出了问题,所以才导致众叛亲离。他不是一个称职的CEO,至少现在还不是。

    有了好的掌门人还不够,网站经营还需要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特别是门户网站,规模庞大,内容繁杂,绝对不是一两个人所能驾驭和长期维持下去的。网站的编辑包括内容编辑和美术编辑,无论多大的网站,后者只需要一个人其实就够了,因为他的主要职责是设计网页模板,模板搞定,美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相比之下,内容编辑的要求可能更高也更具体。其中最稀缺的就是复合型的编辑,也就是知识面丰富的、又红又专的多面手。内容编辑做不到复合型,那也必须是专家型,至少对自己分管的版面或栏目所承载的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否则,你既看不懂,更无法筛选鉴别。比如经济版的编辑,就要有经济类专业的底蕴;艺术版的编辑,必须专门学习过艺术类课程。当然,重中之重的是总编。他更应该是知识学问的集大成者。饶谨为什么在唐杰离开之后要重金聘请胡亦南、郝馨芳做总编副总编哪?道理也在这里。联想到价值中国网,为什么初期汇聚了很多作者,而后期却慢慢被大家冷落了?我看跟编辑队伍的变换和不能与作者的思路合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说不清,那我惹不起总可以躲得起吧?互联网这么大,平台这么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几次交锋无果之后,作者们就会考虑转移阵地了。这想这大概是如我一样的不少作者的代表性想法。

    最后一条,网站经营还需要一个独特的定位。你是偏重经济的,还是偏重政治的;你是偏重文章的,还是偏重图片视频的;你是综合类的,还是专业类的;你是原创的,还是转载的;你是面向学生的,还是面向农民的;你是单向传递为主的,还是互动为主的;你是会员制的,还是非会员制的;诸如此类,从内容都对象,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考虑,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可行才行。而这一点,恰恰能反映出饶谨的摇摆和不确定,其结果也只能是让大家无所适从。

    一个网站,能够把握住以上三点就算OK。就浩瀚的互联网星空而言,四月网无论是恒星、卫星还是流星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从饶谨们创业的成败历程能够吸取到一些经验教训,从而更加稳妥地走好自己的路。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