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关键在哪?

郎咸平 原创 | 2013-02-05 09:05 | 收藏 | 投票

  正是凭借了“世上最成功的医改”,奥巴马才得以逆袭大选,再主白宫,可见医改是民生关键之一。那么中国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又在哪里呢?

  十八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新要求,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提出,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医保是世界级难题,美国媒体就曾将美医保制度斥为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而正是凭借了“世上最成功的医改”,奥巴马才得以逆袭大选,再主白宫,可见医改是民生关键之一,得医改者得天下。医保为何会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又在哪里呢?

  中国的医疗体制症结在哪里?根据医疗卫生领域急需解决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64.3%的人认为看病贵,大病重病看不起,这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

  其次有42%的人认为医院看病的流程很不合理,不是以人为本,到医院看个小病都得楼上楼下跑,来回折腾好几趟。

  另外,还有一个大多数来百姓都不满意的,就是药价太贵,不仅药价贵,而且买个药之困难,为了开个头孢拉定,还得跑医院去,不但多花病人的钱,还平白增加了医院的负担,这也让人十分讶异。

  中国的医改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医改的本质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的医改到底该改哪些地方。

  而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传统的“以药养医”模式,药厂跟医生挂钩。以药养医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

  中国的药厂找了一堆推销员,天天往医生那里跑;中国医生群体的回扣完全是来自于药厂的,医生给病人开贵点的药就可以按比例抽成,这个抽成再摊到药的成本中去,所以药价越来越贵,医生却感觉越来越爽,药厂也不会做亏本生意,到最后呢,埋单的就是我们老百姓了。就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大病重病看不起。

  而中国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又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毛病。听到我们老百姓抱怨药价高了,我们的政府就直接强迫药品降价。可是这有什么用呢?老百姓去医院看病,医生本来只给你开一种药的,现在却开十种药。

  也就是说,药价虽然降了,但是我们的负担反而更重了。这就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本质。

  因此,中国的医改要想成功,就必须切断医生跟药厂的关系。怎么切断呢?“高州模式”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高州的药事委员会,随机抽取几个医生,大家一起来制定目录,但是这些医生在制定目录的时候,是不允许和任何药厂的人接触的。

  高州医院开的药,必须在药事委员会制定的目录之内,而且每天早上专家组要到临床科室随机检查,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监督。按照这个模式,7年下来,高州医院节省了1.3亿元。

  其实,高州模式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在不小心的情况之下,让医生和药厂脱了钩。医院效益不好,医生薪水自然就低,医院为了不让医生的日子太难过,就决定将医院利润的一部分分给医生,这样的话,医生自然就希望医院能有更好的效益。

  那如何才能是医院的效益更好呢?就是能有更多的病人来医院看病,那如何才能让病人选择来这家医院看病呢?他们就在门口立了个“少花钱、治好病、治大病”的招牌。

  所以医生自主的就把成本压了下来,很多病人来看病的结果,医院的效益就好了,医生也因此能分到更多的钱。它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来的。

  高州模式里面一个最重要的思维,是如何用一套有创意的办法将医生和药厂分开,让双方都收益,说白了就是用“以技养医”替代了“以药养医”,再用医院利润补偿医生,激励他们提高医术。

  这一整套补偿激励机制是我们都需要学习的。他们严格的执行了,而且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这才是高州模式的精髓。说到底,切割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医改最后的核心,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2011年10月,北京启动解决“以药养医”现状的大医院改革,试点进行医院药房“托管”的举措,以此切断“以药养医”。

  2012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究竟成果如何,拭目以待!

个人简介
1956年出生于台湾,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
每日关注 更多
郎咸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