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运营商们如何才能集体脱困

王鲲 原创 | 2013-06-13 16:58 | 收藏 | 投票

1

530MB20150MB,时至今日,中国移动的的这条资费标准仍然在很多地方执行。在这个对移动互联网数据吞吐量要求巨大的今天,为什么中国移动仍然“冥顽不灵”?这恐怕得要看这些数据量用作什么了?

对于运营商来讲,如果大量的数据流量都变成了用于QQ、用于微信、用于各大电子市场,那这些流量所产生的收益是运营商无法涉足的内容。这也是运营商们最头疼的问题,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运营商的作用沦为管道,那那些提给内容的厂商们,是不是会主宰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管道与内容之PK

中国移动老总王建宙率先抛出了管道说,他认为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服务的管道,而运营商们正在被逐步边缘化。其中大量的服务利润被内容提供商收取,而运营商仅仅只能收一点“管道费”。实际上,王建宙的想法并不孤单,全世界大多数运营商可能都有同感。

从用户层面来看,用户不在乎使用的是哪条管道,而是使用这些管道干什么、邮件服务、即时聊天服务、在线视频服务、应用商店这些内容的提供者大多不是网络运营商,而这些服务本身才是产生大量用户粘性的根本所在。有意思的是,大量利润也是从这些服务中产生,而这些利润却到不了运营商的口袋里。

同时,资本的嗅觉比用户更加敏锐。在用户向内容提供商倾斜的同时,大量资本也向他们靠近。换句话说,电信运营商们正在被边缘化。今后的世界中,几乎所有利润增长点都在内容上。而运营商们能做的,也许只是扩充管道容量,为他人做嫁衣罢了。或许也正是因为此,运营商们开始考虑对这些那天提供商收费,传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收费并非空穴来风。

而国外电信运营商早就开始用各种办法收费,如法国电信就要求谷歌支付一笔网络费用,用于给谷歌用户大量的网络资源,以保证谷歌业务的流畅运作。除此之外,电信运营商们也一直在使用自身力量投入到内容建设中,但是,这些企业在占据管道先机的同时,却转型不利,这种困局究竟如何形成?

生存?还是毁灭?

其实对于运营商来讲,可能还远远谈不上生存和毁灭的问题,但这些运营商们,似乎早就习惯了高速增长与丰厚的利润回报。特别是中国运营商,依靠巨大的人口基数赚了个体满钵满,现在要为他人做嫁衣,立马就抛出管道说。

但实际上,即便运营商完全沦为管道,也不会对自身的生存问题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国企的身份让其不会有太大后顾之忧。这样的先天优势对于运营商的转型来讲恰恰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困局也由此而生。所以,尽管忧患意识来得很早——运营商很早认识到,如果仅仅作为管道工,是无法在移动互联市场中得到先机的。

于是无论国内国外的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在推出自己基于网络的非语音/短信服务。比如中国移动的飞信、联通的“沃”系列应用,还有中国电信天翼的一系列应用,这些应用不单单从运营商层面推广,运营商们还不遗余力地使用自身优势让很多定制手机装上自身的种种服务,可这些服务并没有得到用户的青睐,苹果、小米、谷歌等企业提供的服务口碑远远好于运营商。

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数运营商的内容服务都限定在自家的网络上,无法跳出这个圈子。大量服务被管道自身捆绑,无法形成腾讯、谷歌的规模效应。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运营商们虽然掌握了管道,却不是管道核心技术的拥有者,也更不是内容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反而是这些内容服务商们,或者掌握了核心技术,或者更能活用技术。在与这些内容提供商们竞争时,运营商们掌握不到任何先机。

毫无疑问,内容和应用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旋律,移动运营商们为了避免沦为纯粹的管道商,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但转型的中中之困如果得不到突破,那这块丰厚的蛋糕对于运营商们来讲仍然是雾里看花而已。要改变这一现状,也许忘记自己的管道工身份,但是新生的先决条件。(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

个人简介
知名IT评论人,科幻星系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及企业特邀顾问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王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