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公知——拥抱自我!(8月5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3-08-05 06:42 | 收藏 | 投票

 远离公知——拥抱自我!(8月5日

 关键词:互联网络  公知  职责 贾春宝

在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之后,我们就更是生活在资讯的海洋之中了。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来自各方面的资讯,为了那些资讯而投入自己的情感信任以及宝贵的时间,甚至放弃发自内心的直观判断。

我们花钱购买报纸杂志图书看电视,以第一时间获取鲜活资讯;我们添加好友,关注偶像,时刻消费TA们分享的思想感悟以及生活中的点滴;我们看跟自己有关的与无关的行业动态,以花边新闻与八卦消息,为自己没有被时代所淘汰而窃喜,为自己创造出来的讯息被转载与传播而庆幸。失去了那些,我们就会感觉焦躁不安。

我们不断地去更新知识构成,经过努力去获取更多的从业证书,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成为多面手,从而尽力在职场中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却发现自己已经罹患强迫症与焦虑症,让自己食不甘味、寝不得眠。

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就被知识所淹没,我们的意识很容易就会被别人控制。我们越是好奇就越是容易迷失,因为我们认为别人说的都在理,只有放弃自己固有的才能获得提升空间。

我们被提倡保持“空杯心态”来提高自己的素养,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让自己随时清空,以放弃自我、认同别人为代价去获取别人的认同。

那些带有各种光环的明星,那些奢华炫富的富二代与干女儿们,那些耀眼的奶油小生以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女性,那些专门以揭疮疤为己任,并把自己视为莎翁、鲁迅、李敖、龙应台的接班人的网络愤青,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似乎“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向我们推销者TA们看问题的角度与观点。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角色感,那些角色都是一定的利益需求的。但我们还是执着地去相信,相信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因为那些炫目的头衔,那些被吹嘘出来的影响力让我们臣服甚至膜拜。

我们认为别人的言论都是公允的,因为言论的发布者往往依托真实的事件,官方权威的数据发布,以及公认的系统理论,立足于一种普世情怀,那给我们一种错觉:似乎在所提出的那些原因的基础之上得出相关的结论是必然的,也是常识性的。

我们乐于接受并膜拜于那些观点,认为忽视了那些,或者就是本性之中缺乏了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动力,或者是自己认知本身被蒙蔽了,这些都是颇为值得悲哀的事。

我们总是在证明自己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观察得更为透彻,却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毕竟那种透视性的观察、手术刀式的分析,让我们的眼中不揉沙子,让我们的心智变得透彻,让我们判断是非显得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之中,似乎现实总是丑恶的、令人遗憾的、值得唾弃并最终会被彻底颠覆的。这种破坏性的革命,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不成熟的反抗意识。

其实那些所谓国际化的精英们、公知们,身体里流淌着国际主义的墨水与鲜血的人,或者是一直在奢望回到从前的复古派,更多的是一种逃避,当我们发泄对现实之不满的时候,我们都在不自觉地充当另一种力量的工具与武器。我们自认为是负责任的态度,实际上却是为自己的人生在种下遗憾。

当我们得到了内心的宣泄,当我们得到了暂时的喝彩与光环,我们依然要逐渐走向人生的墓地,让我们的后世子孙去评价我们的生命历程以及生命的价值。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资讯吗?当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分析得更透彻,我们就会对各种资讯、思想与观点有清晰的判断。资讯多了,我们就容易迷茫,就如站在街道纵横的繁华都市之中,往往更容易迷路。

据说在美国硅谷有一所“零科技”学校,那里没有电脑、没有电视,连屏幕都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校方不采用任何与高科技有关的教学设备,只用黑板、彩色粉笔、白纸、编织针,但许多在谷歌、苹果等IT企业工作的人读愿意把孩子送到哪里读书。在这所华德福学校,75%的学生父母任职高科技企业,每年的学费约为2万美元。

当大多数人还在为数字鸿沟所导致的财富数据而担忧时,科技先锋们已经在开始考虑如何摆脱高科技产品了。在美国加州的波斯特大农场旅馆,无网络无电视的房间,每晚的住宿费是2285美元,这是一个享受奢华生活的新理念。

我们最终成为谁的工具?做了谁的刀俎?成了谁的枪炮之中的子弹?所谓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分析得更透彻,而是比别人能更多地把握当下被忽视掉的小幸福,让自己不需要没心没肺就可以做到很开心,不需要拼命去标榜自己的公益与善良,人性之中美好品行的尚存,其实那是活在某种虚伪的假面之中。

从女白领给乞讨的老奶奶喂食,到小女孩给中暑的环卫工人撑伞,假如这是自发而自然的流露,那么未尝不是对人性之中最珍贵的那些品行的呼唤,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不过是传媒机构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写的剧本,并用演员表演然后去拍摄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被欺骗之后的愤怒了!

所谓做作,并不是因为其内心的倾向性是否值得提倡,而是因为那原本就是伪装出来的。当我们看到真实的丑恶,我们会感觉失望;但当我们看到的是虚伪的美好,我们都感觉就是绝望了。就如同每年都要倡导学雷锋,植树,倡导在某一天对父母表达感激之情,甚至将“常回家看看”立法,作为老人合法权利,那就显得悲哀了。

公知是值得尊重的,但不适宜相距太近,太近了就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

我们需要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那更多的来自内心的判断,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去听信那些手术刀式的言论之中所传递出来的做作善良。假如我们盲目地成败别人,并让自己迷失于焦虑、恐慌、失落与绝望之中,这是离自己的本真越来越疏远的。

贾春宝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