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乾坤别有洞天

潘世东 原创 | 2013-08-09 17:13 | 收藏 | 投票

 书里乾坤别有天

——荐书单:社科类

 

图文∕康立恒

 

《世界十大宗教》封面 

 

偶然见到光明社区特别推出“浮生悠悠,读书消夏”为主题的系列荐书活动启事,尤其是《我的荐书单》征集要求,简约得让我眼睛一亮。原本对各类应征之事并不热衷的我,也动了应征之念。只是由于自己近来琐事累累,有负了版主对自己的热心扶持。

 

不喜欢参与征文的人主动参与了这次应征之事也没有太多理由可讲。与年少时相比,自己读书的量有所下降,而读后的收获却与此恰成反比。记得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读道:“我是个富人,……我有一间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我是自己的主人,享受生活的快乐”。因为享受着生命中有书的生活而快乐,作者就质问《福布斯》杂志:为什么“不将我评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见,在有些人眼里,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读书乐。

 

眼下,身边的阅读现状,直观的感觉是数量的萎缩与秩序的无常。阅读的数量少也许是思考的多,反刍的多;阅读的无秩序,也许是读的内容更宽泛,读的境界更高远。

 

桃花扇底送南朝,书里乾坤别有天。当下的泛媒体时代,人们因阅读的对象、形式与阅读的主体、境状不同而有别。前些年读《唐吉诃德》,年少的儿子读出天真的笑声,我与妻则读出奇异的想法,年迈的父母却读出欲滴的泪水。这是读的意趣、读的境界。

 

让人痛心的是,自己的老父亲刚刚过世,再也听不到他老人家给我絮叨读书、读人、读世的感想了!悲哉……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既可以读上下四方,又可以读古往今来。中国古人把这二者合称为“宇宙”。由此说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宗教,无不引人以悦,又无人不读。大自然的灵性生生不息,读山生仁,读水益智。于是,读五岳三川让我兴致使然,物我两忘;读社会百态,方悟出世界的宽容,才知道圣贤的睿智。

 

2007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之黄心川主编的《世界十大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月第一版),正散发着油墨芳香就摆上我的案头,至今整整六年过去了,它依然置于案头随手翻阅,这也许是无序阅读的兴致使然。目前世界上,只有在我国唯一保存的摩尼教、琐罗亚斯德教等重要历史资料还是在这本书里,自己第一次知道。可见“知识是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而智慧却是生命阅历的升华。这种率性而为的碎片式阅读或许真能使自己的人生涵养出真知灼见。此说虽显幼稚可笑,但理论上存在。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宗教家葛培理就说过:“科学是让人先了解后相信,而宗教是让人先相信后了解”。现代宗教经过人间世俗化和现代化,使它们的宗教性深入心灵的感染力,已非昔比。当年汶川地震灾区的志愿者中,有许多人就是教徒。这些人直接参与了赈灾救济、照料伤员、心理安慰等工作,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这就是在宗教理论指导下的宗教实践活动。科学与宗教相比,科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而真正的读书人对宗教也没有小觑的理由。

 

写到这里,自己顺便又拿起这本《世界十大宗教》随意翻了翻,突然发现:许久以来,自己这种偏隅红尘深处全然无序的阅读,可能也是阅读的一种境界吧。(潘世东转载于光明网)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