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不能单纯只算“经济账”

刘纯银 原创 | 2013-09-04 08:32 | 收藏 | 投票
教育投资不能单纯只算“经济账”
刘纯银
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成都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9月2日《钱江晚报》)
其实,“玲玲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她父亲之所以不支持她上大学,主要是因为她父亲看到:自己住的小区里,至少有10个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家里蹲”,仍然在啃老。相反她父亲还算了另外一笔账: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这16万。所以,她父亲认为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茗同,认为教育投资不能单纯只算“经济账”。
其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殊不知,尽管有少数大学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但绝大数大学生毕业生还是找到工作,尤其在当代,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掌握较高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教育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德水平,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所以,无论从国家的繁荣发展来讲,还是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何况,子女并不是父母的财产,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生命自主权,这也昭示着,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不能粗暴干涉。
其二,要淡化教育的功利色彩,不要总是想着怎样从受教育者手中牟利、赚钱。这就必须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即给受教育者真正的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真正的教育,不是用单一的标准选拔、评价学生;不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为代价,获得考场上的高分;不是把教育作为改变命运、地位的工具,而是给学生营造多元发展的空间,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同时,只有把读书、学习变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高教育的品质,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那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且不可不要的。因为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都需要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而这些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应该让受教育者明白,教育是为了修身、为了齐家、为了治国、为了平天下。
 
个人简介
安徽省岳西县人,有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两个职称。从2005年底开始涉足时评,先后在《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