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君:“闹洞房”实是封建礼教在民间婚俗中反映

宋艾君 原创 | 2014-12-20 23:26 | 收藏 | 投票

      艾君碎语:个人认为,实际上“闹洞房”这一婚俗,应是古代东西汉时期所倡导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封建伦理在当时民间婚俗中的反映。”

民俗文化从一定意义看,也就是现在人们习惯所称的“草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带有“健康”或“愚昧”两面性。因而,在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学会“扬弃”,传承或发扬那些健康的、道德的和进步的,抛弃或者改造那些腐朽的、愚昧的和落后的。对于“闹洞房”这种民间婚俗,也应被赋予现代文明内涵,在保护好传统婚庆的喜庆祥和主题前提下,在坚守中华文明的基本伦理道德基础上,让中华婚俗文化不失民族性又兼有世界性,永远具有青春的、时代的、道德的、文明的气息,别让“闹洞房”等一些低俗习俗冲破现代文明的底线...

 

“闹洞房”这一婚俗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闹洞房”实是封建礼教在民间婚俗中的反映

―关于中国民间传统“闹洞房”婚俗起源的刍议

■ 艾君/文

 

【背景】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15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2%的受访者都曾经历过“闹洞房”,60.9%的受访者直言并不喜欢“闹洞房”婚俗。调查中,79.2%的受访者经历过“闹洞房”,其中45.4%的人曾参与闹过。然而,60.9%的受访者并不喜欢这一婚俗。

针对上述调查,《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了艾君。艾君针对“闹洞房” 婚俗的社会起源,以及“闹洞房”婚俗的社会演绎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

艾君观点的中心意思,实际上我们所讲的民风民俗这种民间文化,从一定意义看,也就是现在人们习惯所称的“草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带有“健康”或“愚昧”两面性。因而,在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学会“扬弃”,传承或发扬那些健康的、道德的和进步的,抛弃或者改造那些腐朽的、愚昧的和落后的。对于“闹洞房”这种民间婚俗,也应被赋予现代文明内涵,在保护好传统婚庆的喜庆祥和主题前提下,在坚守中华文明的基本伦理道德基础上,让中华婚俗文化不失民族性又兼有世界性,永远具有青春的、时代的、道德的、文明的气息,别让“闹洞房”等一些低俗习俗冲破现代文明的底线。(详见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调查称七成受访者吁抵制低俗闹洞房 维护伦理秩序》)。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体现一种喜庆、祥和、团圆的结婚气氛是主要的主题。当然,在古代传统婚姻中礼俗很多。一般分六步骤,也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社会发展,后来也基本沿袭了古代"六礼"过程,各地民间大致都有以下步骤:说亲-定亲-迎亲-成亲。现代看,传统的婚姻的“成亲礼俗”很多,结婚礼俗也很多。例如,挂彩、打花烛、送介席、送亲、抱长命鸡、压轿、启轿发亲、接亲、拜堂、喜宴、闹房、洞房花烛浪漫夜、回门等等,把整个结婚活动高的喜庆儿丰富多彩。

从这些传统婚庆内容、方式和环节看,大多是充满着婚庆的喜庆和祥和,其内容也都既庄重祥和又不失热闹喜庆。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内容和环节“闹房”,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近几年,随着民俗热,“闹房”内容呈现出五花八门,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有悖于道德文明,甚至已涉嫌违法的“闹洞房”方式,既损坏了婚庆的本意,又污染了社会道德文明风气,已经成为社会道德文明发展的毒素。

有人不禁要问,那么“闹房”在婚庆中到底属于怎样一种习俗?“闹洞房”这一民俗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在当今文明社会,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上那个的一些“闹房”方式呢?近日,艾君根据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的相关问题做了思考,谈点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仅供参考。

 

探源:“闹洞房”应是封建礼教在民间婚俗中的反映

问题:“闹洞房”这一民俗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艾君:对于"闹洞房"这种婚俗起源问题,在史学界、民俗界说法不一,现在主要有两种声音。但艾君个人认为,当我们穿越经纬去研究思考则会发现,"闹洞房"这种婚俗,应该是古代东西汉时所倡导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在当时民间婚俗中的反映。俺个人的这种观点,就看作是第三种声音吧!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结婚礼俗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挖掘研究“闹洞房”这一婚俗的来龙去脉,不能与历史经纬、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断裂开来去思考。

从我国大部分民间传统婚俗看,起初的“闹洞房”主要是“闹媳妇”所以又称“逗媳妇”、“吵房”。即在迎亲完后晚上(也有地区为中午喜宴过后),新郎往往要在外应酬亲亲朋友,新娘独守洞房,此时任何人可以在洞房里围绕新娘戏闹异常、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那“闹洞房”这种婚俗,到底如何起源的呢?在史学界、民俗界说法不一,这主要是因为民俗文化起源于民间,并随着社会变革、价值观的变化,在民间演绎变化并发展而流传下来,因此,民间习俗也很难找到确切的来龙去脉。

现在有两种声音:

一是史学追溯。有人认为,闹洞房闹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 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

从这段文字的叙述,我们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

二是民间传说追源。主要有“汉文化驱邪避灾说”和“狩猎游牧民族征服说”。

驱邪避灾说。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个人认为,这是汉族文化的民间观点。

游牧征服说。闹房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艾君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已经脱离了闹洞房的本意,可能是蒙满游牧民族文化兼容汉文化后对此习俗而采取的演绎观点。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艾君个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俺个人认为,闹洞房这种婚俗起源,是与封建社会所倡导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文化诞生后有关,使这些观点在封建婚俗礼仪上的反映。应该出现在东汉或者西汉。

现代人们谈起“闹洞房”这一婚姻风俗,或许更多的人会把它与逗乐、热闹、喜庆风俗相联系。因此,更多的民俗文化研究者愿意把它作为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婚礼的高潮视之。

其实,从现代历史观和文明发展观看,艾君个人认为,“闹洞房”从其出现伊始到演变发展,就带有两面性,对待这种习俗必须一分为二,以历史经纬去科学看待。

艾君个人认为,在封建社会,“闹洞房”这一婚俗,其实带有封建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带有男人逗乐,为婚后服侍男人而利用婚姻仪式强行驯服女人之意,与“缠足遗老”一样是一种丑陋的风俗。是封建社会所倡导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夫为妻纲”等封建礼在婚俗中女性身上的反映,曾在相当长时间里给女性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痛苦,是强枷在结婚女人身上无形枷锁,有苦难言。尽管孔子倡导“三从四德”,但真正作为民间礼教而得到民间社会响应还应该在东汉学者班昭为维系家族顺应时代而著《女诫》七篇以及西汉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出版了《春秋繁露》一书,提出了的纲常理论有关。这些书流入社会后,使男尊女卑观念具体化,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封建社会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客观社会环境下,起到了维护男人利益与传承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对女性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多是女人的“血泪文化”,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突出了男性权益。直至近代,随着启蒙思想的产生,科学社会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及人权意识的提高,才逐渐打破这些思想禁锢。

当我们穿越经纬去研究思考则会发现,"闹洞房"这种婚俗,应该是古代东西汉时所倡导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在当时民间婚俗中的反映。俺个人的这种观点,就看作是第三种声音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获得真正解放,党和国家倡导“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移风易俗”社会风尚,“闹洞房”这一婚俗也在随着社会文化生活发展、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发生着变化,与时俱进,在有些地区变为新郎新娘一起闹,并逐渐演变为本着文明礼貌,以逗乐、热闹、喜庆的妙趣横生的游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婚俗的新气象。

但是,近几年,随着传统民俗文化热浪,一些封建社会的旧风旧俗开始在民间复苏。“闹洞房”这种旧俗也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原始味,这需要引起社会警惕。

艾君曾经多次强调过,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传承优秀、抛弃愚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合并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民俗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我们对待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切忌采取复兴、复古的观念和做法,要讲科学,对于其中科学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对于不科学的有害于人的思维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行为,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发展下来,不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完全抛弃。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目标可循、有标准可言,才不至于走入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糟粕束缚之中。

 

思考:别让“闹洞房”婚俗冲破现代文明底线

问题:“闹洞房”婚俗沿革到今,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的“闹洞房”项目,但也常因闹得太大太过,给双方家人和朋友都带来了不愉快,甚至产生矛盾。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艾君:对于“闹洞房”这种带有低俗的民间婚俗,应被赋予现代文明内涵,在保护好传统婚庆的喜庆祥和主题前提下,在坚守中华文明的基本伦理道德基础上,让中华婚俗文化不失民族性又兼有世界性,永远具有青春的、时代的、道德的、文明的气息,别让“闹洞房”等一些低俗习俗冲破现代文明的底线。让它随着时代的文明变革也会变成美丽的婚庆风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体现一种喜庆、祥和、团圆的结婚气氛是主要的主题。当然,在古代传统婚姻中礼俗很多。其目的就是把整个结婚活动搞得喜庆又丰富多彩。

但近几年,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种种有违道德文明,甚至已经涉嫌违法的“闹洞房”恶习,既破坏了婚庆的本意,又污染了社会道德文明风气,已经成为社会道德文明发展的毒素,必须加以合理的引导或者限制。一个文明的社会,道德的伦理不能无、人格的尊严不容侵、法律的意识不能缺。

应该看到,近几年,随着传统民俗文化热浪,一些封建社会的旧风旧俗开始在民间复苏。必须看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演绎下来的民间习俗,往往带有“健康”或“愚昧”两面性。民俗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实际上我们所讲的民风民俗这种民间文化,从一定意义看,也就是现在人们习惯所称的“草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带有“健康”或“愚昧”两面性。

民俗文化也具有时代性,是动态发展的。艾君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强调过,实际上我们所讲的民风民俗这种民间文化,从一定意义看,也就是现在人们习惯所称的“草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带有“健康”或“愚昧”两面性。我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民俗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因此,在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学会“扬弃”,传承或发扬那些健康的、道德的和进步的,抛弃或者改造那些腐朽的、愚昧的和丑陋的,一些丑陋的习俗也可以随着时代的文明变革发生变化。

从封建社会演变而来的“闹洞房”这一婚俗,有许多愚昧的、丑陋的元素,这种封建旧俗在一些地方一旦不加以批判吸收发展而演变成了原生态的原始味,对社会文明健康生活就会造成危害。对待“闹洞房”这种带有低俗的民间婚俗,在当今文明社会,必须赋予其现代文明内涵,在保护好传统婚庆的喜庆祥和主题前提下,在坚守中华文明的基本伦理道德基础上,形式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去培育、改造、寻找、开辟我们传统文化婚俗的生存土壤、生存环境和文明空间,让中华婚俗文化不失民族性又兼有世界性,永远具有青春的、时代的、道德的、文明的气息。别让“闹洞房”等一些低俗习俗冲破现代文明的底线。让它随着时代的文明变革也会变成美丽的婚庆风俗。

对于一些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耕耘者来讲,在现代文明社会,必须重视“扬弃”。传承或发扬那些健康的、道德的和进步的,抛弃或者改造那些腐朽的、愚昧的和落后的。必须学会民俗文化的时代性、发展性的研究和探索。如果忽视了民俗文化的时代发展性,忽视了民俗文化的时代文明性,忽视了民俗文化的社会进步性,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警惕。丑陋的习俗可以抛弃,但如果加以改造,创新发展,赋予文明的、健康的、进步的时代元素。

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传承优秀、抛弃愚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合并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发展。我们对待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切忌采取复兴、复古的观念和做法,要讲科学,对于其中科学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对于不科学的有害于人的思维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行为,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发展下来,不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完全抛弃。一个文明的社会,道德的伦理不能无、人格的尊严不容侵、法律的意识不能缺。这就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目标可循、有标准可言,才不至于走入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糟粕束缚之中。(2014年12月11日卧-草于北京天为堂<2>)

个人简介
【艾君】作家、民俗学家、学者。居京齐鲁人。从事人文社会价值现象、乡土民间文化、城乡发展、广告公关等课题研究与评论,系我国公共关系前期研究和传播者之一。出版过文学、经济、民俗、时政等专著十几部。aijun2001#(@)126…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