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成功在可信的速度

沈禄政 原创 | 2014-04-16 09:3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毋庸置疑,自媒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拥有长期写作能力的那一群人,他们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别无二致,只是将内容载体从纸张换到了网络。另一部分是某类事件的参与者,只要他们拿起手机发布信息,他们就是自媒体。这两类自媒体让传统媒体将社会化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到社会化媒体挖掘新闻信息,发布跟踪报道。自媒体的产生不仅改变了内容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方式和内容的价值判断。

以前判断一则内容的好坏,通常会用有足够深度、笔酣墨饱来形容。这类拥有独到的观点,流畅的表达、犀利的文字的写作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些传统媒体的文字巨擎确实是天才一件再的事情从他的笔下流出能韵味十足。这种天才靠的是基因,是造物主精神饱满、富有激情、不打瞌睡时的产物,他们笔下流淌的是沉甸甸的厚度。但在互联网时代,可信的速度远比厚度更为重要。

速度是互联网永恒的主题,网络产品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的背后是用户追新、求异的心态。这股驱动力逼迫身处其中的所有人很难有耐性持续追踪某个事件。新闻的深度挖掘在网络用户面前变得不是那么必要。确保自己关注参与的是当下热点,确保自己能在社群内形成共鸣反而是首要问题。

社会化媒体内信息的传播速度甚至超越了心理反应速度(许多的用户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了解其中内容,而是因为信息源、某个关键词、大家都在转、图片等),更重要的是没有空间的阻隔,即时间完全消灭了空间。这对传统媒体是个极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传统媒体呈现的信息都是过去式,只有在社会化媒体中呈现的才是现在时。随着社会化媒体平台聚拢用户的增加,信息源与接受者、传播者彼此间的在线距离几近于零,任何一个时刻总有人在参与接力,每一秒都能产生并发。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客观性应该是一则新闻的标准,在此准则上的内容深挖、热点追溯,一直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础。但现在不少传统媒体的根基已非磐石般不可动摇。一直是媒体最为核心要素(以流言和蜚语安身立命的八卦传媒除外),以前我们相信在电视中出现,印在纸上的就值得信任,现在我们更愿意相信没有修饰的随意一吼;我们不愿意相信众多机构繁杂的表述,更愿意去相信朋友淡淡的一说。

    在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极为便捷,轻点鼠标就将接力棒送出,这种传播行为难免产生未经考证的随性、随意甚至不真实。同时用户不是记者,无法承载更多的细节性描述和逻辑性佐证,即便是现场播报,也只能作为亲历者用手机第一时间发出所见所闻,绝难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但这没关系,社会化媒体有强大的信任网络和自我纠偏的功能。

    用户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这则信息的真实性实际上是由这些独立的个体来承担和夯实。个人在参与信息传播的时候实际上是以个人的信誉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加注,用户参与的的那一刻已经表征了自我的立场。就这样一则以个人信誉为保障的带有很强主观色彩的信息被推送到了网络。千万个个体支付自己信誉来支持一个信息的时候,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被加速的强化了,这远比几个记者、一个媒体依靠自身信誉所发的报道更有力量,更值得信任。

     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中能够获取关系、声誉和权益(庞大的关系网络和大量的支持群体确实能给个人带来某种权益),随着交互时间的增加,收益不断累积、递增。反过来,这些与日递增的权益也在绑架用户,让用户不得不用更为规范、真实的信息为自己加注,随性、随心的行动会越来越少。便捷的信息传播模式不可避免的会有谎言,特别是让人痛快的狠话,不过如果用户借助谎言来获取关注,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最终都会伤害到自身,将时间维度拉长,基于自身影响力的维护和扩展,所发信息都会进过初步过滤,趋于真实。虽然不能确保用户传播的完全真实,却能规避主动的制造蜚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字具有感染性和侵入性。一个用户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的持续关注,很容受到其中人观点和表达方式的影响,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大多数的网络用户都经历了从单听到兼听、从跟随到独立、从沉默到发声的过程。社会化媒体会驱动身处其中的个体发声,用户在一件事件面前会下意识的拿起手机,一个新的自媒体也就诞生了(沈禄政/文)。

 

个人简介
10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从业经历,专注于新媒体营销与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历任Netesion市场总监、博易网北京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软国际解决方案总经理,创建北京江泰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被并购退出。是资深移动互联网…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