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计算谈艺术的本质

赵文银 原创 | 2014-05-12 10:0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抽象地谈论艺术是困难的。

尽管哲学家、艺术家乐于谈论和研究艺术,但是这种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基础的方式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很多困惑。派系之间没完没了的争论似乎成为了艺术固有的标志。

要弄清楚艺术的本质,就需要弄清楚一个存在更大争议的问题,人的本源是什么。艺术是因为人的消费需求而出现的,如同人的身体需要消费食物,大脑需要消费信息。那么人的什么构件需要消费艺术。

如此看来,这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探索问题,而不是一个单纯而浪漫的形象思维问题了。当人类的科技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具有创造性并且接近真实的科学观点或许同样会饱受批评,比如柏拉图提出的“艺术来自模仿”的观点,被后人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

由云计算革命推动的新科技文明,或许能够带来人类世界观的变革,采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的溯源

 

尽管只有人类在主动研究艺术,但是并非只有人类拥有艺术,很多动物和植物也是艺术高手。丹顶鹤嘹亮声音和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内心的情感。这就给研究艺术的人们带来了困惑,如果艺术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创造的,那么如何解释其它动物和植物所展示的艺术。如果艺术是生命体本身所携带的客观事实,那么是生命体的哪个部分需要消费艺术。

1、探索人的来源

万事皆有来源。一个国家,如果了解了它的来源,就可以制定更好的发展模式,就可以推测它的未来。

长期以来,人类都在探索自身的来源,上古的神话描述了人的来源,各种宗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代科学做出了假设。

探索人的来源是困难的,因为科学的探索是建立在一个确定的参照系之上的。人作为物理世界里的存在事实,无法找到一个脱离自身存在的参照系,因为在这个参照系里,如果人不存在,探索人的来源这个事实就不存在了,如果人存在,那么参照系就不是脱离人的独立系统。这似乎就是“罗素悖论”中出现的矛盾。

作为存在的事实,如果只考虑已经存在的事实,不考虑其起源,那么人的构成就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现象来得出符合逻辑的分类。根据人类目前所获得的观察结果,人的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身体,意识和心灵。而心灵似乎是很神秘而且难以理解的存在。

这种分类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类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模式。

1)身体属于物质层面的存在,需要通过物质的交换来维持其生命活力,当失去外界的物质供应时,身体会因为失去活力而衰弱。

2)意识属于信息层面的存在,是通过大脑物理装置所产生的技术效果,需要通过信息的交换来维持其生命活力。当失去外界的信息供应时,意识会因为失去活力而衰弱。

3)心灵是当前科学还没有验证的领域,作为一种假设,心灵属于信息层面的存在,是对意识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处理后形成的技术效果,需要通过意识结果的交换来维持其生命活力。当失去意识结果供应时,心灵会因为失去活力而衰弱。

关于心灵的需求食粮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艺术。积极向上的艺术让人的心灵获得健康的发展,如同好的食物可以让身体获得健康发展一样。

2、艺术是人生存所需要的一种消费品

在自然界里存在一种现象,当听到美妙的声音或看到美丽的图象时,人的内心就会发生变化,产生和谐、宁静、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艺术消费的结果。人们用“艺术素质”来区分这种感觉的强烈程度。通常把感觉强烈的人称为艺术素质高的人。

尽管现代科学目前不能解释心灵存在的依据,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其内心存储着一定数量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这些内容所描绘的逻辑图象决定了人的行为目标,人们通常称它们为梦想或者信仰。

对于灵修(静坐或者禅思)的人,如果真正清空了内心存储的内容,就可以获得宁静和谐的愉悦自在感觉。这种感觉其实是艺术效果的最高体验,没有固定有形的层次结构,存在的是如同行云流水般随意变化的图象。

3、艺术的定义

人类是通过对物理世界存在事物进行命名,然后用词的组织连接描述逻辑过程的方法来理解物理世界的。但是对于有些事物来说,尽管可以指定名字,却无法给出明确的定义。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提出了同样的疑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科技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很难理解这种事情,但是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获得答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是事物是不同层次的多项式复合体,而定义要求在同一层次对事物进行描述。比如云计算、经济、艺术等属于不容易给出明确定义的名词,但是象互联网、货币、诗歌这样的名词,是可以给出明确定义的。

在网上可以找到多种对艺术的定义,一种通俗的说法是,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

科学是采用符号逻辑的形式来描述存在的事物,如果采用科学的形式来定义艺术,艺术就是通过人脑意识活动所形成的特殊逻辑图象。按照这个定义,艺术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物理载体,及作品,二是消费者。同样的作品,如果消费者不能形成特殊的逻辑图象,对该消费者来说,就不是艺术,比如同一个不识字的人谈诗歌。对牛弹琴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二、艺术的本质和艺术消费

 

事实上,物理世界里出现的一切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和验证的。当然验证需要一定的科技工具,所以只有当人类的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验证模拟这些现象。比如人类长久以来所争论的意识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效果,但是在一种可以模拟人脑结构的云计算技术出现之前,人们是很难验证意识现象的。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归结为意识层面的存在事物,但是事实上艺术存在于意识之上的抽象层面。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艺术享受是通过大脑意识活动后所形成的抽象逻辑图象来完成的,其结果体现在心身的放松或者紧张。

1、艺术的分类及引发争论的原因

在没有科技工具支持的情况下,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只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归纳完成。由于观察的角度以及个人知识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在没有科技工具模拟验证的情况下,这种超出意识层面的事物所引发的争论自然会更多。

据网上资料统计,专家把艺术学派分成四类,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 或再现说、艺术生产。

(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3)模仿说或再现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他强调,艺术所“摹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4)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2、人为什么需要消费艺术

作为一种理论假设模型,人是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存在事实构成的,即身体,意识,心灵。身体是基本载体,处于最低层次位置,以物质为食物;意识是大脑基本装置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处于中间层次,以信息为食物;心灵是大脑中的特殊装置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处于最高层次,以意识所形成的逻辑图象为食物。

采用“心灵”这个名词,是因为需要一个符号来表征这种存在的事实,并不是说这个名词是科学并且合理的。如同老子在《道德经》里对他的取名过程做的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艺术图象是具有层次性复杂结构的图象,哲学家、艺术家用“美”这种抽象的形式作为图象合理性的标准,而计算科学家则采用量化的数学符号逻辑来模拟图象。

尽管目前人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人,但是已经发现了很多存在的事实,比如一种音乐可以让狂躁的人安静下来,在一种和谐的佛曲声中找到宁静归属的感觉等。

人们把这种能够让人产生宁静归属的东西称为艺术。

对于设计复杂工程的计算科学家来说,多层次控制是维持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最好方式。而最高层次的边界约束条件决定了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当系统突破了这个边界约束条件,系统就进入“病态”运行状态。而恢复正常运行的办法就是调整修复边界约束条件。

古人把这种边界约束条件称为品德,把品德修养作为调整修复边界约束条件的方法。并认为艺术消费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3、从科学的角度探索艺术的本质

尽管很多聪明人坚信自己所发明创造的产品是绝对原创的,但是遗憾的是,人类所发明出来的、真正合理而有效的产品,都可以在物理世界里寻找到原型。

艺术的本质是对一种和谐平衡状态的渴望。这种状态用来平衡人性中的各种参数。这是一种超越了意识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同计算机软件程序里的系统参数,参数的调整可以让系统更加有效的运行,这些参数不同于功能模块运行所产生的输入输出数据。

这种和谐状态是通过分层次的组织结构来表现的。从理论上讲,一个层次丰富、结构连贯和谐的作品必定是一个好的艺术品。但是按照对艺术本质的描述,同样的作品在不同人的内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在作品映射到大脑后,大脑形成的逻辑图象所包含的结构信息。当结构信息输入到心灵运行系统后,所输出的图象就是这个人的艺术效果。

4、所以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一些人如痴如醉,一些人索然无味。

 

三、从云计算谈艺术的呈现形式

 

艺术是属于个人的一种感觉。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这种感觉归结为自由、非科学的想象力的发挥。但是对于真实的物理世界来说,存在的一切都是科学的,所以艺术也是一种技术效果,其形成的过程以及呈现的形式是符合科学规则的。

云计算革命把人类文明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按照新的科技理论和技术工具,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艺术的形成规律。

1、云计算和艺术的关系

从当前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来看,艺术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即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人所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这种表现形态的不确定性使人们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非科学的东西。

云计算是正在发生的但是属于下一个时代的事物,尽管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是已经开始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认识观、世界观了。云计算专家赵文银认为,云计算是以应用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将大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连接起来,并随应用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组织形式所创建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集合。

按照这个定义,艺术是云计算产品所呈现的应用效果。艺术的不确定性是云计算产品的典型特征之一。具体的描述是,当作品的信息输入到大脑时,大脑按照某种规则分解信息,形成大量的信息单元,然后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连接大脑细胞里的信息,形成逻辑图象,这个逻辑图象就是个人的艺术感觉。艺术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由组织连接形式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依据这种云计算设计规则,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面对同一件作品时,其产生的艺术感觉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两个方面,信息单元的数量以及信息单元的连接路径。

2、艺术欣赏的技术形成过程

在抽象层面上,艺术欣赏是柔和连贯的,但是在计算层面上,艺术欣赏是枯燥和间断的。

艺术欣赏和知识学习是不同的,它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事物,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借助大脑装置产生的,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混淆。

知识学习属于意识层面,其技术形式是,不断从外界输入信息,然后存储到大脑细胞里,或者利用思维功能,调整脑细胞里存储的信息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艺术欣赏属于心灵层面,其技术形式是,当外界输入作品信息时,大脑将根据已经存储的信息,产生逻辑图象。这种图象将激活愉悦、痛苦、愤怒、悲伤等属性。

艺术欣赏的技术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输入信息,比如声音,符号(文字图片等),气味等信息,其次,一些功能装置按照规则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变成适合大脑细胞存储需要的信息单元,然后,大脑形成逻辑图象,最后,逻辑图象产生情感属性参数,形成情感行为。这种情感行为就是所谓的艺术效果。

3、艺术创作的数学逻辑过程

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创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很高明的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是随心所欲的事情,因为他们掌握了艺术的技术规则。

和物理世界的其它存在事物一样,艺术的构成因素有两部分,一个是用来充实空间的基本元素,二是用来展示形式的组织连接方式,即结构。(空间也是一个需要描述的哲学和科学概念,本文假定空间这个概念已经确定)

柏拉图在描述他对艺术的观点时,把世界分成三大部分,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认为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

尽管后人批评柏拉图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但是如果把柏拉图的艺术世界看成是目前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世界,那么对于创建这个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专家来说,虚拟世界里的一切规则都是模仿现实世界的。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艺术创作的形式,让很多人变成了艺术家,但是似乎并没有人把艺术和技术等同起来。借助电脑设计的动漫已经成为人们喜欢的艺术形式,但是人们在夸奖创作者的时候,仍然在抽象地谈论他(她)的自由创造性,而忽略技术本身的简单性。比如一个优秀的多产的音乐家(或者其它领域的艺术家),其作品的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作品上可以判断出创作者的信息。

和其它的发明创造一样,艺术创作同样是一个数学逻辑的组织过程,符合技术产品的创造规律。

(1)找到构成产品的基本元素。

(2)设计元素的连接形式,形成基本构件。

(3)设计构件的连接形式,形成部件。

(4)设计部件的连接形式,形成系统。

(5)假若作品是一个多系统连接在一起的复杂系统,那么必定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品。不过前提条件是这个系统是一个稳定而且连贯的系统。

事实上,艺术大师们在介绍经验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强调元素的简单和层次的多样性。

演员的艺术创作是最困难的,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作为作品的载体。这种创作是通过修改心灵属性来完成的,即通过意识活动强制修改存储在心灵系统里的逻辑图象,这些图象是约束个人特征的逻辑边界条件,条件的改变使他们成为了另外的“人”。

对于一个按照科学规则运行的物理系统来说,这种对系统边界条件的反复临时修改,将会对系统带来很大的损伤。所以对于优秀的演员来说,边界条件的反复修改或许会带来人格的分裂,如何回归真实的“自我”是演员获得长久幸福安宁的关键。佛家所说的“放下”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在当前这个“迷失自我”的世界里,如何让“麻醉”的心“放下”是很难的。

4、艺术作品价值的量化计算方式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不能量化计算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其实这里的价值是指使用价值,并非作品本身包含的价值。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当选择人类价值体系作为存在载体时,其内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量化计算的。

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计算:

(1)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的数量。数量越多,价值越高。

(2)作品的组织连接形式,即结构的复杂程度。结构越复杂,价值越高。

(3)元素的管理效率,即元素的混乱程度。越混乱,价值越低。这是由物理“熵”规律决定的,混乱表明作品内在的能量很高,而理顺混乱状态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5、用案例分析艺术呈现的计算逻辑过程

物理世界里存在的一切事实都是科学的,任何科学的存在都是可以用数学逻辑过程来描述的。

中国的古诗具有很浓烈的诗情画意,也因此而把人们分成了高雅和低俗类型,主观地认为低俗的人群不能领会诗词的意境画面。

欣赏艺术作品是一个简单多项式逻辑组合过程。这是一个哲学方法论问题,把一个巨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多项式的组合。欣赏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认识这些单独的简单多项式素材,然后按照组织连接方式把这些多项式组合起来,就得到了对艺术作品的整体认识效果。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优美凄凉却又包含欢喜期待,但是如果不能把文字信息转换为逻辑画面,这种效果就没有办法出现了。其枯燥的计算逻辑过程如下:

(1)把诗中的每个词输入到大脑系统,并形成对应的图象。这就要求欣赏者认识字,并了解每个词的含义。对于一个不认识汉字的人来说,欣赏这首诗或许是不可能的事情。

(2)对单个字词的图象进行组织连接,形成分层次的图象。这需要大脑细胞存在丰富的连接通道。而这种连接通道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下来的。对于一个没有经过大量学习积累的人来说,其组织连接图象的层次是简单的。

(3)不确定性的非线性连接产生动态变化的逻辑画面,形成艺术效果。这是由大脑思维系统独立产生的,脱离了对作品的依赖。这是一个自由的可以天马行空的过程,所谓的艺术素养的差别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

按照这种采用计算模式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描绘出孤独、哀伤、寂寞、落魄、无奈、顽强、乐观、自嘲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如何通过艺术获得财富

 

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艺术同样与地理区域和科技水平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地理区域和科技水平依然是决定人们行为模式的关键因素。

在人所需要的三大基本需求里,满足身体需求的物质价值最低,然后是满足意识需要的知识,价值最高的是满足心灵需求的艺术。这种划分是按照自然状态的规则描述的,没有考虑人为因素的干预。比如住房是大众化的基本物质需求,价值较低,但是目前人们已经把它变成了谋取财富的工具,改变了其自然属性,所以它的价值也就变得很高了。

艺术作品带来的财富是由消费者的情感决定的,艺术作品本身只是一个存在载体,其本身的价值仅限于构成物质的价值。对于不了解珠宝的人来说,宝石只是普通的石头,但是对于珠宝欣赏家来说,宝石的价值是很高的。所谓珠宝欣赏家,是指脱离了珠宝物理属性而编制了一些抽象特征的人。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如果想通过艺术作品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就需要了解科技发展现状。比如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得信息,掌握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方法。比如一部新电影上映之前,设计一些手段,利用网络激活人们的好奇心,吸引更多的人去消费作品。

 

个人简介
赵文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赵文银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