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之五味互藏

肖乐义 转载自 新浪 | 2014-09-13 22:07 | 收藏 | 投票

 《辅行诀》曰: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 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辅行诀》又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每一脏有三种味,如肝,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所以问题就来了: 
1、既然一个味可以入各个脏的体、用、化味,那怎么指定某药的某味去某个系统改善某种功能呢,还是他们根本就是合化了发挥作用的呢?面授之后,我以为是在平(先天八卦)的状态下,酸入木体,不平(后天八卦)的状态下,酸为金用。 
2、以五行来说,一个脏有三种味对其发挥作用,一个味可以入三个脏……这样五行的生克制化居然没有乱掉?合化的规律如何寻找? 
3、五味互藏只在味的层面吗?再加上气的层面呢?用药有的时候取气,有的时候取味。如鼻衄,可用大黄打粉泡茶喝,就是取其气,放到汤药里熬就是取其味。但味中又有升降沉浮,酸就有酸平,酸温,酸寒。 

转一段文字帮助理解: 
http://home.qixuanyixue.com/viewthread.php?tid=322 
五味归五脏,酸肝、肾咸、肺辛、心苦、脾甘,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内经》在金匮真言、宣明五气等章节有详尽的论述。但“五脏各有所发之色,各有所宜之味”,在《素问 脏气法时论》中有这样的论述:“肝色青,宜食辛......心色赤,宜食咸......脾色黄,宜食甘......肺色白,宜食酸......肾色黑,宜食苦.....”,并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脏所宜也”。除脾脏之外,其余四脏的所人之味与所宜之味皆不相同,《内经》不是前后矛盾吗? 

在读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后才解开这个节。五脏各有体用,各有体味和用味,还有一个冲和体用之味的化味:肝体酸用辛化甘、心体苦用咸化酸、肺体咸用酸化辛,肾体甘用苦化咸、脾体辛用甘化苦。人体的生命活动,无非是金水之气与木火之气的对待的平衡,木火之脏所入之味是他的体味,金水之脏所人之味是他的化味,土居中不主时,所人之味是他的用味。 
这样,矛盾便迎刃而解。

个人简介
本人出售外汇精确交易图表,十万元一张,闲聊试探者免言!
每日关注 更多
肖乐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