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事制度的变革来焕发城区教育发展的活力,通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深化管理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刘万军 原创 | 2014-09-17 14:01 | 收藏 | 投票

最近中部某县县长互相联系时征求我对城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点带面,推进全面的教育发展。我的一个视角就是通过人事制度的变革来焕发城区教育发展的活力。

该县城区教育局机关,城区各学校的领导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就连交流都没有,我认为即使哪个领导能力再强,也不应该长期在同一职位上工作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而长期在同一职位上工作易形成工作的惰性,且易形成固定的圈子,难以形成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教育的发展,何况互相交流或者换领导未必就比前任领导做的差,这是其一,就是同级学校的领导班子要互相流动,教育局机关的各科室的非专业性技术岗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相应轮岗,以增加学习的机会,增强工作的能力。

其二立即制止城乡生源的异常流动,比如现在许多农村生源都挤向城市,造成的后果是农村学校的空心化,农村教师的闲置,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受挫,农村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区学校人满为患,且大班额现象普遍,自然不能兼顾全体学生,可以在乡镇设立中心第二小学,第二中学,作为中心第一小学,中学的补充,同时加强对中心校的教学管理,抓好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工作,以教学质量来留住学生,为城区教育减轻压力。轻装上阵。

其三,摸底教师专业水平现状,比如南方的马鞍山,铜陵等市多年前就实行每年一考的政策,也就是每年选定一个时间,对辖区内教师进行摸底考试,一来摸清情况,二来起到催促的作用,三为后期的任用提供依据,但是该县教育发展的迟缓是否与教师专业水平有关还不可知,应而更有必要来个摸底考试,先不说差者淘汰,至少向其提个醒,该提高业务水平了,而不是像现在模模糊糊

其四教育资源配置上更加均衡,对于新人实行无校籍管理,全为系统人,对于择校,采取交流,轮岗的方法来均衡师资,但其它教育资源仍需合理配置,比如应充分利用四中和城关中心学校的校舍,因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选新校一来不容易选址,因为学校面积较大,而来建新校投入也非当地财政所能承受,我一直强调在存量上做文章,盘活存量,发挥更大的功效,比如高中继续做大一中,与此同时二中,四中也应该通过政策帮扶,人员输血,制度再造等来承载更多的高中学生,同时为了使学校有生源,学生留得住,一方面在招生政策上要做出调整,不能过度的对学校分三六九等,造成校际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使择校风更农,但为了保证进入二中,四中的学生能获得他们认为好的教育机会,应在城区内高中教师间实行流动,而且为了保持各校的优势,应兼任,比如一中,二中,四中老师各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比如语数外老师一般每人两个班,可以一个班是一中的,一个班是二中,目的使得流动得以继续下去,又照顾到成绩好的学生到二中,四中不情愿,短期会有阵痛,长期教育资源经过交流,流动,动态上得以平衡后,各校的发展便步入了正轨,此时抓内部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了!

个人简介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而往往不为各种利诱所动,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采民意,抒民情,代民声;声音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学术交流:happyprince-2004@sohu.com
每日关注 更多
刘万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