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拓宽土地流转视野

魏延安 原创 | 2015-05-11 18:20 | 收藏 | 投票


      在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的今天,还有一种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形式在各地积极推广,这就是土地托管。在这种模式下,土地不脱离农民掌握,同时又实现了土地耕种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更符合一些地方的农村现状,既防止了非粮化的倾向,也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了国家、农户与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多赢。

      目前我们炒的很热的土地流转相比,土地托管与也是流转的一种形式,但是它流转的程度比较浅。从目前各地报道的情况看,一般有“全托”“半托”两种。“全托”,就是地我为你代耕,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也全管,而且承诺管了以后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最低收益是多少,农民收入有固定保障,然后托管组织一亩地收到多少托管费。托管的收益从哪里来?一个是托管以后统一耕种,减少了种子、化肥农药的用量,实现了统一管理,从而节本增效,平均产量一般能增加5%到10%,每亩收益可增加一两百元甚至更多,农民省事还挣钱,可以当“甩手掌柜”,放心出门打工。由于收益提高了,托管组织每亩地可以就可以挣几十到百十块钱不等的托管费,也有客观的收入。如果还有的农民想自己经营,可以在关键农时环节选择托管组织进行统一农事活动,省时省力。而在目前托管的基础上,有的地方走得更远,已经从包“种管收”到产前种什么,产后怎么卖的“新全托”方向迈进。

    我认为托管这种方式目前在农村来说还是比较切合现实的,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特别是粮油这样产量比较恒定、收益相对较低的大宗作物上,应该推广这种托管模式。因为我们看到,现在很多耕地流转后都非粮化了,为什么会?因为流转的土地,现在流转费很高,一般800到1000元,它已经超过了每亩粮油的纯收入,所以流转后只能非粮化,寻求更高收益的经济作物,甚至是非农产业。用土地托管的形式,没有变更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也没有改变土地现有的种植项目,更不会非粮化,农民不担心失去土地的控制权,托管组织也没有过高流转费用的压力。

  我觉得,在大型的粮油产区,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新技术很难推广、农药化肥分户使用容易过量且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寻找一些农村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他们来承接土地进行托管,政府也可以适当的给一些资助。这样做,无论是对国家保粮食、农民保收益,还是服务组织保收益、良性运转都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也很符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所提倡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多样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实是很好的一个形式。

  (二○一五年五月八日)

  【首发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频道2015年5月9日《三农中国》栏目,链接:http://country.cnr.cn/snsp/20150509/t20150509_518503902.shtml  ;图片选自网络】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