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要学会“装”

李光斗 原创 | 2015-09-11 17:47 | 收藏 | 投票

  社交媒体为什么长盛不衰?因为它天然具有炫耀功能,虽然说秀恩爱死得快,但是对于老夫老妻而言,如果连恩爱都没得秀了,那就得“装”。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装憋得慌”,看看大家的朋友圈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像他们描绘的那样精彩,但很多人却能够装出一副过上了“高大上”的物质生活的样子,引来无数人的另眼相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装”就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为什么说装逼能成为一门经济学呢?因为女人都爱臭美,当然男人也一样,在动物界里头,最爱显摆的往往就是那些雄性的动物,像孔雀开屏。社交媒体的出现就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孔雀开屏,展现自我的机会。互联网时代就是颜值经济,一切都要拿出来晒一晒。晒脸、晒腿、晒胸的人比比皆是,实在没得晒了就把自己家的宝贝和老人晾出来。所以现在每当母亲节来临时,网友就会发问:“你这么孝顺,你妈妈知道吗?”

  其实晒是一种心理,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平淡无奇,物质层面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生活的各种硬件设备不足,但却想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词叫“装逼”,中式英文称之为:“zhuangbility”。装逼这个词由来已久,但由于社交媒体的出现给“zhuangbility“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因此也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星巴克”最早的装逼典范

  最早的装逼典范应该算是星巴克了。九十年代中叶的时候,人们来到一个城市,表示自己融入到一个城市,成为中产阶级的象征就是拥有一部手机,那个时候称之为“大哥大”,拿着一个大哥大去吃饭,出于对大哥大的新奇,服务员恨不得绕着拿大哥大的人转好几圈,仿佛是在瞻仰一个财富拥有者。时过境迁,如今你再把手机拿出来往餐桌上一放,饭店服务员只会善意提醒一句:“我们给你带个套吧,小心饭菜撒在你的手机上。”甚至服务员拿的手机比你的还先进。

  手机的身份象征时代一去不复返,“星巴克”跃进了人们的视线。如何表现的你像个社会精英人士,那就是到星巴克里面喝杯咖啡。有人问“星巴克的咖啡为什么卖这么贵?”有人答“喝得起星巴克,表示我有钱有品位,星巴克真卖便宜了变成街边上街边烧烤的档次,鬼才去。”带上MacBook Air,点一杯卡普奇诺,望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星巴克里打发一个下午的时光,个人的白领商务形象就坚挺了。星巴克也深谙部分国人的心理,倾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档又休闲的场所,让粉丝发出“哪怕我身上只剩下50块钱,也要去星巴克买一杯30块的咖啡”的感叹。

  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中国?

  “装逼”这种事不仅中国人会做,老外也不例外。历史上,对传播中国文化最有贡献的马可·波罗曾靠着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红遍欧洲,这本书也曾经是历史上欧洲人对中国最向往的一幅《清明上河图》。但是现在有人揭露出来称:马可·波罗根本就没到过中国,最远也就抵达了中亚。甚至有个美国的科普作家认为马可·波罗游历的踪迹没有出过黑海,也就是说他连亚洲可能都没来过,最多在欧洲游览一番就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后人的推断能否当真?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可·波罗游记》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再做论断。

  《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在监狱里口述由别人执笔完成的。马可·波罗二十几岁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回到欧洲的第二年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他害怕被处死,就天天像讲《天方夜谭》一样讲述自己在元大都的种种辉煌经历。受皇上接见、游历杭州、甚至到达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999年,有几个美国人就按照马可·波罗所记述的途径重走了一遍马可·波罗中国行的路,这几个年轻人应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途中吃尽了苦头,发现在马可·波罗所描述的时间里头,单纯的人力根本完不成这样雄伟的壮举。所以这群美国人就断言:“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

  除此之外,对于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这件事,其他专家也提供了佐证。

  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中经常用到亿万、巨万的夸张词汇,明显超出实际情况,但是对真正的中国风土人情的描述反而没有落到实处。比如在当时元朝,“三寸金莲”可谓是一件蔚为大观的风俗。这件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对女性权利最大禁锢的病态审美让女性们难以摆脱束缚,真正独立自由。马可·波罗对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游记当中只字未提,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除此之外,在书中,马可·波罗提到自己到过扬州还担任过一任地方小官。众所周知,中华帝国其实在史料的记载上是非常详细的,对于县团级以上的干部,都有明文记载,但是翻遍《元史》都找不到任何马可·波罗在扬州任职的记录。这说明马可·波罗就算来过中国,他也极大地夸大了自己的经历。他所说的拜见皇帝、初入宫廷、护驾公主等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假如当时互联网发达,马可·波罗恐怕早就被现了原形。

  蹭合影,装国际范

  世界各国的各种盛大场合安保措施都必须做到位,以保障社会名流的安全,尽管如此,仍有人来钻空子,就算是美国总统下榻的白宫也经常会有人进去蹭饭,顺便拍张照片,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合影帝”。

  欧洲有个合影帝居然出现在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谈的合影上。本来是七国首脑会议,大家彼此都混的脸熟,结果此人到处和人握手,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哪个国家又新提拔了一个外长。本来水过无痕,但不巧他出丑出在了当西方七国首脑合影的时候,他的小脑袋又露出来了,瞬间被现了原形。本来是七国首脑,现在出来了八国首脑,难倒是七国首脑扩容了?好在这件事没有酿成什么恶果,也就不了了之。

  对于蹭饭、蹭高官合影这件事,外国人常常一笑置之,所以就有很多的中国影星到国外的电影节上去蹭红毯。穿着怪异的民族风服装,在红毯上一亮相,老外就相互打听:“来者何人?”瞬间成为了新闻人物。在国外走红毯的明星是一定要有影视作品的人,只有电影参加了戛纳电影节,才会被邀请参加红毯秀。但中国人很聪明,没有电影作品也同样能够在红毯上一展风采。寻找一个赞助商,让品牌发一个邀请函就能到红毯上走一圈,品牌出于增加曝光度的考量,往往也乐见其成。

  但在中国,如果你去蹭红毯那就悲剧了。在最近的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两个小伙子钻了保安的空子,到处去跟那些明星合影,瞬间成为了毯上的红星,结果却被北京公安拘留。我天朝大国,这红毯可不是随便可以蹭的。

  别让明星掉链子

  事实上明星比普通人更能装。明星生活在一个名利场的社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吃一个猪肉炖粉条,拍张照片,生活就是过着普通人的日子,根本用不着装。但对于明星来说,他们生活在浮华的世界里,就要装得自己无所不能,装得高大上。

  美国ABC有一档节目叫谎言见证报,他们专门调侃一些明星。时装节结束之后,专门就有ABC的狗仔队堵在门口采访那些刚刚看完时装表演的明星。他们会临时编造一个品牌,追问被采访的明星:“卡西莫多”这个男装的品牌,你看了之后觉得它的色彩表现怎么样?”被问到的明星常常都会装作很了解的样子,用专业的口吻点评道:“卡西莫多”男装比杰尼亚、阿曼尼好多了,今年会形成一个新的流行色热潮”。狗仔队们不动声色地将采访的视频拿回去进行剪辑,做成恶搞的片子,上传到网络,为此让很多明星很苦恼。

  无独有偶,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参加一个作家笔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在会上高谈阔论,讲述自己所看到过的书。这时,有一个作家就问郑渊洁:“你有没有看过某俄罗斯作家的书?”郑渊洁摇了摇头,对方大惊。

  郑渊洁喜欢促狭,在随后的发言中他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娅的书,特别受启发,你们看过吗?”会上很多人点点头。然后郑渊洁说:“这个作者的名字是我瞎编的”。瞬间将这些装逼者的谎言戳穿。

  美图——“装”的是颜值

  装这件事儿是人进入社交场合之后带面具的一种行为。2003到2013这十年间有613万的中国人接受过整容,而仅2013年就有213万人接受了整形手术。对于在海关查验护照的工作人员来说,最怕的就是查验从韩国回来的同胞,因为他们的照片和本人常常会差别很大。出国的时候还是圆嘟嘟的大脸,回国之后全都整成了范冰冰的锥子脸。所以很多旅行社都提醒这些去韩国医疗旅行人们一定要备一张自己整容前的照片,免得给自己造成麻烦,回不了祖国的怀抱。

  整容从本质上来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被称为装逼经济学的另一大分支——美丽经济。据说很多的韩国人在整容之后工资上涨,加薪速度提升。以前是眯眯眼,老板觉得你工作不认真,整天无精打采。一旦你整成像赵薇那样的大眼睛的时候,虽然每天没干什么活,但是只要对着老板装逼似的眨巴两下,老板就觉得你又纯情又努力,加薪的速度也提升了。

  “装”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600多万人整形,相比13亿人还是一个小数字,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装逼经济形态,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这种新的装逼经济学不用真的去整形,而是通过网络,用手机拍张照片就能把自己变漂亮。现在照出来的照片上,鼻子不是你的鼻子,眼睛也不是你的眼睛,就连身材都能改变。减肥本来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现在只要动动手指,用软件P一下,瞬间让你的颜值和气质提升百倍。

  如果现在你的手机里头没有装美图秀秀,说明你OUT了。美图秀秀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甚至还自己生产了一款手机,这说明装逼在美丽经济当中真的很卖座。

  假装在纽约

  除了装颜值之外,还有一种装叫做“地理位置装”。有人说:“我经常带女朋友去新马泰,为什么还是和我分手了呢?”仔细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口中所说的“新马泰”竟然是新街口、马甸、北太平庄。如今有个软件让你不用真的去“新马泰”,也能假装在“新马泰”。你只要下载一个虚拟地理位置的软件,再去网上下载两张在巴黎喂鸽子的照片,朋友圈里的你就有可能真的在巴黎了。虽然你可能天天很苦逼的在北京挤公交、挤地铁,但你发出来的照片却是在巴黎喂鸽子、在悉尼晒太阳、在纽约的时代广场敲钟等,大家装出来的需求同样很有市场。

  刷爆朋友圈的微商

  以前开饭馆的人若是生意不好就找几个哥们,借几台奔驰、宝马、保时捷停在门口来撑场子,看见的人就会觉得这个饭馆高大上,最后前来用餐的人也就前呼后拥了。现在有一种商人叫微商,专门在朋友圈做生意。微商怎么让自己的产品形成一种货如轮转的假象呢?微商货如轮转的绝技就是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微信对话生成器”和“支付宝生成器”,有了它们,即使是李晨哥哥批发来的淘宝石头,也能分分钟打扮成珍贵宝石的样子。微信对话框里想让谁和你私聊都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种“微信对话生成器”真正的让你的生意看起来火的不得了。

  “江湖处处多陷阱”,最近有一款非常火的软件叫小咖秀,你只要把表情录下来,照着所给台词读一遍,这个软件马上就会把你合成像金星、姚晨那样人见人爱的谐星。所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装逼成本,只要你有装逼的需求,就可能产生市场机会,为别人创造财富。

  在互联网时代,装逼经济学是一件非常奇葩的产物。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有言:“人生如戏,你演得好,便被喝彩;你演得坏,便被咒骂”。如果你没有害人之心,只是为了博大家一笑,或者说让自己更心安理得,治好自己的忧郁症,装装倒也无妨。

  在互联网时代,“装”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生存技能,在虚拟化的世界里,人们各种潜在欲望被挖掘、延伸。未来,围绕装逼所展开的消费行为和商业态势将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个人简介
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光斗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