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卖毛巾与凡客卖膏药

刘兴亮 原创 | 2016-05-27 23:10 | 收藏 | 投票

  1同事在群里转来一篇文章,标题是《莫名其妙,小米商城居然卖起毛巾来了》,来源是网易新闻客户端,转载自中关村在线。

  小米竟然卖毛巾?我的第一反应是,立马联想到了凡客。或许是因为雷军和陈年的特殊关系,更多是因为以下这两个小故事:

  大抵是2010年左右吧,在中关村的一家叫做“美庐村”的餐馆吃饭,共4人,有陈年、吴声、祝志军和我,那时候吴声还在凡客。席间陈年说起,有一次他去凡客库房,竟然发现有凡客牌拖把,“凡客竟然在卖拖把?谁会来我们这儿买拖把?”,库房挤压的一大堆拖把,让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另外一则是转发文章的这个同事的经历。某次他回到湖北老家,看到他舅舅正在贴膏药。他舅舅知道他是从事互联网行业,就跟他说膏药是在网上买的,他拿过来一看,膏药赫然是凡客牌。

  卖拖把的事,陈年是在库房里偶然发现的。卖膏药的事,不知道他是否知道。

  2从拖把到膏药,越来越离谱。

  在库房里发现拖把,陈年用的词是“竟然”。那卖膏药呢,就只能用“竟竟竟竟竟竟竟然”了。

  在当今社会,狗皮膏药常常和江湖郎中联系在一起,江湖郎中往往又近似等同于江湖骗子。近年来臭名昭著的莆田系医院,就是从江湖郎中起家的,其中一部分,就是从卖膏药起家的。

  不知情的后生姑娘们一定会问:莆田系卖的,凡客就卖不得?

  当年的凡客,红极一时,是创业公司的旗帜,是明星公司的典范。这样的一家公司,怎么能卖狗皮膏药?

  是的,我要说的是,从小米卖毛巾,我立马想到的就是凡客卖膏药。

  3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立马把这个联想发到了朋友圈和微博。

  朋友圈里,有位小米的总监回复:“不是小米商城,而是小米众筹,作者才是莫名其妙。”

  诚然,卖毛巾的不是小米商城。我看到的路径是“小米智能家庭”——>“米家商城”,到目前还是排在所有商品的第一位,后面标有“众筹”两个字。顺便说一下,小米真是厉害,就一条几十块的毛巾,目前为止的众筹金额已经是200多万了。

  是小米商城,还是小米众筹,这真的重要吗?

  记得前段时间携程出现假机票事件时,携程说跟他无关,这是代理商干的。携程的结果呢?名誉扫地。再打个比方,我上京东买东西,从来只买京东自营的商品。但为什么京东上还能存活那么多的第三方卖家?因为绝大多数用户搞不清京东自营和第三方卖家的区别。

  参与众筹的这3万多名用户,是冲着小米来的,还是冲着那个XX毛巾厂家(不好意思,本来想替那个毛巾厂家宣传下,但页面里没找到,或者是我找东西水平不够,只能用XX代替)?

  就单个事件来说,小米卖不卖毛巾不重要,是在小米商城卖,还是小米众筹卖,也不重要。

  4小米成立伊始,愿景是要成为“中国的苹果”(雷军语)。手机大获成功之后,开始效仿苹果,欲通过一个个的明星单品来扩张。

  2012年11月14日小米盒子发布;

  2013年9月5日,小米电视发布;

  2013年11月20日,小米路由器发布;

  2014年5月15日 ,小米平板发布……

  这些都是小米的明星单品,都寄托着小米自己以及外界对于小米能够变成苹果的希望。但是实话实说,现在看,这些希望还仅仅是希望而已。

  后来,小米又有了移动电源、插线板、耳机等等产品,不管是自己做的,还是生态链企业做的,这些都OK,因为都是和手机强相关的周边产品。

  再后来,小米又有了手环、音响、摄像机、智能灯、儿童电话手表、体重秤等等,这些也还OK,毕竟还都是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庭的概念。

  但是智能家庭的泡泡越吹越大,电饭煲来了,净水器来了,空气净化器来了,平衡车也来了,现在,无人机也晃晃悠悠的来了。这些,马马虎虎也还OK啦。

  BUT,小米智能家庭里竟然出现了毛巾,毛巾也和智能家庭有关系?难道接下来我们在小米智能家庭的商城里,还能看到牙膏、牙刷,乃至卫生巾、手纸?

  5手机之外的所有产品,没有一样是成功的,准确的说,没有达到大家想象中的成功。尤其是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成为明星单品的那些产品,比如电视,比如路由器,比如平板。

  下面来简单说说这些希望中的明星单品为何没有成功。至于其它的那一堆产品,真是说也懒得说了。

  先说电视。

  说到智能家庭,刚需中排名第一的一定是电视,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小米学习的苹果,也是如此。

  乔布斯在世时,就对电视寄予厚望。显然,从产品布局的角度来看,苹果已经拥有了移动接口(iPhone、iPad),计算机接口(iMac和各种MacBook),流媒体电视盒(Apple TV),以及HomeKit这个极有成长空间的家庭自动化软件平台,如果再加上一台作为客厅娱乐中心的平板电视,那么市场布局显然是完美的。

  据我了解,苹果电视研发了也有10年左右的时间了,而且最近几年苹果电视的绯闻不断,每年都有分析师信誓旦旦的说来年苹果一定推出电视。但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苹果还是没有推出电视呢?

  个中原因,有人认为是核心显示技术,也就是面板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智能系统的原因;更有人认为是电视达不到手机那么高的利润……

  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苹果迟迟没有推出电视,核心问题还是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再精美的硬件也是没用的。iPhone的成功,首要功臣不是硬件团队,而是App构筑的生态体系。

  苹果电视的内容问题可能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内容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内容的展示性。如果只是简单的就像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电视一样,把各家视频网站的内容直接播放给消费者,那就不是苹果了。

  一旦没有革命性的创新,苹果是不会推出新产品的。同样的道理,也是苹果为什么迟迟没有推出音响的原因,音响产品,苹果也一直在研发,但是发现不能超越Sonos时,就一直推向市场。Apple Music发布,竟然破例选择了和Sonos合作。

  没有准备好的苹果电视迟迟没有推出,迅速推出的小米电视,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准备好。

  6再说路由器。路由器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和小米电视相比,小米路由器就像两家公司做出的产品。前者虽然有些操之过急,但本质和小米手机是同样思路,做减法,将重点突出、降低成本。而路由器,则人工赋予了太多东西——这是创业公司能犯的很典型的错误,它臆想了一个需求。

  小米内部曾有过争论,智能家居的中心到底是路由器还是手机?在早期,小米将路由器定义为“战略级的核心产品”。但是产品定义出现了问题。第一代小米路由器以内置硬盘为卖点,定义得过沉、过重,成本也过高,硬盘竟然最大的成本。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王川不懂,雷军不懂?

  不是不懂,应该他们也是被逼的。

  谁在逼小米?谁在逼雷军?

  7我们再来看看凡客,看看陈年。

  曾经有媒体透露过,2011年凡客之所以暂停IPO,是听了索罗斯的话,原因是当时资本市场的情况并非最佳。而我还听过另外一个版本,索罗斯当时除了资本市场,还列了一个原因是,凡客当时的体量还不够大,如果一年内能把体量做的更大,对于凡客IPO才更值。

  我不清楚当时索罗斯与陈年谈话的背景是什么,其体量的说法是否是在暗示凡客进行战略上的扩张,但此后凡客的一系列动作,确实印证了战略扩张的说法,从品类到业务线,凡客一两年内就膨胀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遗憾的是,剧情并未按照陈年和索罗斯的期望发展。过重的发展策略几乎压垮的年轻的凡客,也让陈年不得不闭关思考凡客的下一步。

  凡客的扩张与膨胀,你可以理解为是被资本诱惑的,也可以理解为是被资本逼的。

  资本的诱惑与逼迫,只是外因而已。更可怕的是,自我的膨胀。

  “自我膨胀是最可怕的。别人给你说不通,根本刹不住车。”陈年后来反思说。

  8苹果的成功,在于这是一家很好的产品驱动型的公司。苹果的产品,大多是以颠覆者的面目出现的。

  iPod iTunes,对于苹果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苹果即将“腐烂”之季,是iPod iTunes模式拯救了其生命,iPod革了Sony等便携CD、带式随身听的命,iTunes革了传统磁带、CD唱片物理销售的命,iPod iTunes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消费潮流:便携时尚保真大容量在线售买。

  正是iPod iTunes,给苹果树立了根深蒂固的颠覆者的形象,而音乐行业,也是苹果颠覆的第一个行业。

  iPod加上通信模块,顺理成章的有了iPhone手机。iPhone+APP生态,接着又颠覆了手机行业。

  后来的iPad也是同样的故事。在苹果的战略里,苹果电视、苹果汽车都是这样的使命。

  苹果是小米学习的对象,也想走这条路,也想成为一家产品驱动型公司。也和苹果一样,在一个又一个的推出产品。

  但二者有个显著的区别。从iPod到iPhone,苹果用了6年;从iPhone到iPad,苹果用了3年。小米的节奏呢?每个明星单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只有区区几个月。

  小米的节奏为什么这么快?因为小米手机的成功,是雷军厚积薄发的结果。成立区区四五年的一家公司,市值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450亿美元,当时一跃成为了全球未上市公司里最大的独角兽。

  那些给了小米大钱,让小米迅速冲向450亿美元颠覆的资本家们,催促小米快马扬鞭,继续向1000亿猛冲,向2000亿猛冲,向全球最大企业猛冲……

  9小米成功后,雷军就不再是雷军了,就成为了雷布斯。雷布斯是要有语录的,很快,2012年,七字诀就面世了。

  雷军的七字决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前6个字都没问题,第7个字值得商榷。在互联网公司,是对的;在硬件主导的公司,有问题。

  互联网产品可以快,因为可以快速迭代,你可以每周迭代一次,问题产品不需要召回,没有成本。而硬件产品则不然。成功的硬件公司几乎都是相似的:每一步都稳健,每款产品都是精品。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互联网主导的快节奏的世界,能够以一种"慢"节奏,理智坚定地做“有品质”的产品不仅仅关乎情怀,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立身之道。

  小米并非不能成为一家纯粹的产品驱动型公司,它只要需要放慢节奏,用时间来积累,有朝一日它会成为苹果模式的公司。

  毛巾事件是个很小的事儿,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小东西也可以有大价值。拖把让陈年警醒了,希望毛巾也能让雷军警醒。

  小米会不会成为凡客,雷军会不会成为陈年,毛巾能不能成为“小米这个年轻人”的一块好毛巾,一切,都要看造化。

个人简介
刘兴亮,笔名后土豆时代,英文名Lantis Liu,山西吕梁人氏,现定居北京。非著名作家,秉快乐写作;非成功商人,承仁义经商。
每日关注 更多
刘兴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