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北国:农民合作社,还能走多远?

孙北国 原创 | 2017-01-25 22:36 | 收藏 | 投票

——创联新农业智库“新农十三观”解读之七

作者:孙北国 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导读】

“新农十三观”是创联新农业智库针对我国主粮农业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突破性创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这个体系当中更大程度解放思想、直面“三农”核心痛点、重新认识“三农”重大理论和现实矛盾焦点的十三个独立研究观点。

创联新农业智库的系统性理论创新,与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为本次会议所作的“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

农业、农村变革进入战略转型的艰难时期,新旧矛盾交织,广泛性迷茫愈加迷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还大都停留在新理念传导层面,破除迷茫贯彻新理念,亟待理论体系、战略方向和农业经营主体体制的多重突破;亟待与新理念配套的战略、模式和路径的系统化理论攻坚,没有这样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导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还会继续徘徊不前。这就必须思想再解放,打破陈旧僵化思想的束缚。

创联新农业智库的“新三农”突破性创新理论体系,是中国农业理论界第一个深度贯穿“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内涵并完整转换出理论、战略、模式、路径的重大创造性、前瞻性理论体系,可操作、可执行,适合国情农情,对落实新理念推动农业、农村变革,具有战略引领和模式落地的多重创造价值。对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力!

【正文】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今年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第十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立、发展、未来进行深层次解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自愿性互助性经济组织,如今国内形势及国际竞争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体制和机制对农业现代化和“三农”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性和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和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进行讨论和辨析。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法规设计是建立“松散型农民互助合作组织”,这从法理上就决定了它无法承载农业、农村协调发展的使命

回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轨迹,站在农业经营主体体制创新和全球农业竞争格局演变的新背景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规设计进行梳理,就很清楚得出“与新时代不相适应了”的结论:十年前的建社初衷,已经与现今的时代要求和竞争格局大不一样了。

1、现行法规体制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松散的合作体,不是紧密型经济实体,合作社与农民社员的关系基本是服务型合作关系,合作社所有业务关系都是合作,不是紧密型联结关系。从法理上说,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组织起来的松散结合体,从立法宗旨上讲,合作社是联合农民进行生产资料统一采购,土地种植统一耕种,粮食销售统一价格等等方面提升市场谈判能力的组织载体,在决策上,是集体决策,一户一票。在这个互助为宗旨法规原则下,责任、利益、权力不统一,不能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经营性企业化组织。

2、在现行体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只能从彼此之间的合作上引导农民,很难就涉及农户根本利益的相关重大经营性和财产性问题进行统一协调和行动。不能从体制上带领农民。更大范围的、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统一协调规划的高水准农业种植经营以及打造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农业产业模式,除了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外,要由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实体的系统化组织实施才有望实现。现有合作社机制根本也实现不了。

3、由于合作社法规中没有大股东利益,凡是搞得好的合作社,理事长必须是一定是甘愿付出而不在意回报的雷锋式人物,理事长是干好了没功,干坏了有过,所以大部份的合作社都有名无实。那些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合作社,最缺乏的是有科技意识和经营能力的带头人,缺乏信息利用、科技成果认知、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者个人素质不高,尤其是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与发展。

4、关于大面积连片土地在不同时间节点和特殊自然天气条件下为保丰产和丰收应抢抓农时采取紧急措施;关于通过统一协调联合减灾的综合整治规划;关于大面积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从整地开始到种、管、收全过程的综合组织和指挥部署等等,因为没有长效的组织机制和利益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及土地的三者关系不是一体化经营关系,所有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还做不了,也没法做。

5、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关于土地长效经营及统一规划协调下的诸如规模化平整土地、挖掘水渠、兴修机耕道、建设大晒场等重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事项,由于自身是松散型结合体的条件限制也很难做。这样的结果是:通过规划、管理和基础设施投入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产出效益的重大举措在现行体制下缺乏建设主体,而这恰恰是改变粗放经营、深挖农业增长潜力的重要举措。

6、很多合作社是因为申领政策支持资金而设立。政策资金花完了,合作社也基本名存实亡了,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合作社一开始就是假的,领了政策资金就一拍两散了。 

7、很多合作社没有建立起农业生产效果与收益挂钩的激励机制,或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些合作社还存在经营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等问题。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仍偏小、竞争力偏弱。

通过法理的理论推导和十年发展的事实证明,农业农村的发展矛盾越加复杂叠加,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体制是有相当关联的。在目前中国国情和全球一体化竞争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社体制,缺乏长久的体制感召力和市场生命力。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机制,不能创造体制性、持续性富裕保障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再思考,答案已经非常清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没有参与国际粮食市场竞争话语权的跨国经营实力;没有资源汇聚、价值叠加的一二三产融合商业模式;没有大面积最前沿的高效生态农业集成科技的应用;没有一体化经营的组织机制;没有高素质农业战略经营和可靠执行力的农业经理人团队;没有土地、自然资源与其它重要生产力要素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专业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强大组织管理体系;没有“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的经营理念和创造能力……

——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成就高水平、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就难以给广大农户带来体制性、持续性富裕保障。

透析近十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为主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是难以担当中国农业时代性进步的。

尽管各地都有如黑龙江仁发合作社这样的个别先进的合作社典型,但从全国普遍意义上实事求是的评判,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难以适应“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的需要。如果十年前初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互助、农业发展还有些推动的话,但随着时代和国际国内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那现在也不能当做未来的主流去发展了。

三、农民合作社体制,已经深度制约了主粮产业国内发展及国际竞争力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广泛性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国家“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理念精髓现在真正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运行着的合作社,在发展中实际上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出现了许多解决不了体制制约问题。

与十年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的时代背景相比,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粮食竞争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玉米爆仓、粮价暴跌,国际粮食竞争激烈。主粮产业成为最薄弱经济环节,事实上是拖了整个国民经济后腿,成为最大的困局和短板,针对我国国情和世界农业现代化格局的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客观事实上已成为制约主粮产业对外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内实现农民体制性富裕的最重要体制因素,成为主粮产业发展现代大农业的严重体制制约。“十二五”期间主粮产业发展进步缓慢也证明这个体制的重大发展缺陷。

 许多为农民合作社付出了多年心血的农业经济带头人、农村能人和投身农业的返乡创业者、大学生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已经或多或少的认识到了农民合作社的体制瓶颈已经成为了绕不开的问题。

创联新农业智库六年的埋头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到过许多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经营骨干的诉求,听到了他们的苦楚心声,他们是实践者,有权说话,也用实践告诉了我们农民合作社的重大发展缺陷,也反咉出他们的困惑和迷茫:如何跨越体制束缚?难道多年心血就白付出了吗?农民合作社能否实现体制跃升?

我希望为他们呐喊,不能再在农业经营体制上走老路,不能再高喊“体制机制创新”而实际上徘徊不前。不能再总是讲新理念,而总是不见新路线。

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经营体制创新,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机制,修修补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中国主粮产业的“三农”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都必须跳出这个体制,向更高的组织体制发展形式跨越。

 

四、新农业时代,呼唤与新农业、新农村协调发展的新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农村改革突破在即,今天,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的时代命题。早已超出十年前为农民解决合作生产的浅层次矛盾和需求。也远比十年前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农业增效,要向农业生态跃升;农民增收,要向农民幸福跃升;农村发展,要向农村繁荣跃升。因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体制无法承载中国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时代使命。

新的发展时代,需要确立的新的发展战略是城乡共融、土地生态修复、提高农业全球竞争力和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繁荣。新的时代,需要能承载时代使命的、能综合破解“三农”发展深层次矛盾,综合创造多重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新农业经营主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然。

新的发展时代,要求新农业经营主体的体制,必须能够更广泛的创造更大的资源积聚,必须能够解决农业生产关系和农村社会关系的多重矛盾并推动多重价值创造,必须跳出单纯围绕农产品经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这样一个低层次的认知,而转向组织结构的创新、转向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的跨越。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

新农业时代,呼唤新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的的体制跃升之路,就是坚定不移的通过联合更多的先进生产力资源向农业企业方向转换体制,用企业化组织的脚走新农业的路。更为理想的是汇聚多重资源,走出一条“农牧乡建一体化”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的创新发展之路,将政府政策资源、土地种植资源、经理人才资源、农业科技资源、金融保险资源、农资供销资源,银行信贷资源、资本运营资源等核心竞争资源进行更大程度的联结和整合,跳出单纯经营产品的惯性思维,以资本放大资源,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资本承载力。成就出新农业时代的与新农业、新农村协调发展的新农业企业。

 

【作者简介】

孙北国   国内知名农业战略理论研究人、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孙北国为首席研究员的创联新农业智库自2010年5月至今,从国家战略出发,以大格局、远战略探寻在“三农”战略理论的最前沿,前瞻性进行农业、农村战略体系的创新研究和理论攻坚。2016年发表了近百篇原创研究文章,刋载于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易、今日头条、腾讯、一点等主流网络媒体,可谓厚积薄发。

2016年1月9日,在中央党校《经济发展突破点》论坛上,孙北国代表创联新农业智库鲜明提出“中国农业核心问题的十三个独立观点”,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以及“农牧乡建一体化”突破性体制创新模式。

创联新农业智库以独立研究思想形成的“新三农”理论体系,是国内农业理论界第一个深度贯穿“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内涵并完整转化成系统性“三农”理论、战略、模式、路径和抓手的智库成果。其大格局战略视野、前瞻性理论创新和可操作、可执行的模式、路径体系,在中国农业理论界独树一帜。

创联新农业智库,以顶层设计服务政府、社会和新农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农业土地集约+新农村小镇经营”协调配套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战略策划。为新农业投资企业“绕开陷阱、少走弯路、找寻新农业价值高地”进行战略导航。

【正文结束】

与创联新农业智库一起讨论“中国农业向何处去?”。

关注创联新农业智库(  E-mail:zlck@163.com)

 

 

个人简介
中国农粮产业软科学研究民营体制第一人,国内首家专注于“新农业软科学”研究的,民间新农业智库创始投资人
每日关注 更多
孙北国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