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政府给力 社会办医同样适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

熊茂友 原创 | 2017-12-13 09:53 | 收藏 | 投票

友康413

摘要:只要政府给力(包括医生自由执业和一视同仁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马云等既有雄厚经济实力、又有强大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尤其是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巨头,创办全国连锁“天长式”县域医共体,也许5-10年内就能让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居民看病不贵不难。

现在有一个很普遍的观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在城市,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而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不适合社会办医,只能由政府亲自办医。笔者对该观点有不同认识,认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还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都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笔者持此观点的理由:

一、社会力量能够也会愿意把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医疗市场建立起来。

医疗市场与其它市场也有相同之处:只要需方有医疗需求并有购买能力,供方有适当的医疗利润,当地的医疗市场同样能建立和发展起来。边远地区与其它地区唯一不同是居民的医疗购买能力不足,但只要政府对边远贫困地区实行财政倾斜政策,较大幅度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财政补贴标准,那么边远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居民医疗购买能力的差别也就不复存在了。只要有医疗需求和购买能力,社会办医就能和在其它地区一样能获得合理收益。由于政府对边远地区财政补贴有特殊照顾,也许收益比其它地区还多。只要有合理收益,而且又是为边远贫困地区办医,更能激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对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任何有实力的企业都没有理由不感兴趣。所以笔者坚信,只要有合理利润,只要有开放政策,相信马云等企业巨头就会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的医联体《指导意见》的号召,借鉴罗湖和天长等医共体模式先进经验,在全国建更多的连锁医共体(即“四合一”医共体模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式的凯撒医疗集团(即中国的“四合一”医共体)的基层网点,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边远地区缺医少药难题。

二、现在边远地区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距离已不再是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直以来,社会资本不愿意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办医,除了医疗服务购买能力差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差,无论是病人到医院就医,还是医生送医上门都不方便。而现在农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农村交通基本上都实现了“村村通”,只要通公路的地方几乎家家都有机动交通工具。大多数地方到乡镇只要十来分钟,到县城也不超半小时。同时手机通讯和互移动联网远程医疗也大大缩短了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所以让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居民看病不贵不难的关键并不是位置和距离,而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

三、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社会办医比政府亲自办医的成本应更低而且效果更好。

政府在任何地方亲自办医,除了有基本建设投入和医疗设施购买和维护的成本外,还有“养人”的成本。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政府办医成本也许更高。比如,若是公立医院的在编正式职工派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还得提高薪酬等待遇,否则还不一定愿去;而且政府办医普遍不同程度存在根本无法克服的“大锅饭”机制。所以政府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亲自办医的投入成本不仅不低,而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未必高。所以还不如将政府办医的高额投入成本全都用于较大幅度提高居民和职工的健康保险补贴标准,从而提高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购买能力上,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由于社会办医没有“大锅饭”,也没有“铁饭碗”,也许它们不仅成本比政府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比政府更高。

也许有人担心,社会办医会出现类似“莆田系”的“坑蒙拐骗”现象。笔者认为“莆田系”虽然在全国总量大,但它们各立山头,力量分散,绝大多数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股力量,所以不注重长远利益,也不注重社会影响,因而只是急功近利。它们与阿里等企业巨头相比,无论是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尤其是社会责任感,两者差距是天壤之别。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主张私立与公立公平、充分竞争,但并不主张用行政手段全盘“私化”,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这种公立医院就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至于公立医院保留多少,最终也应由市场作出选择。

在全国建医共体过程中,笔者主张“先立后破”或“边立边破”,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也就是先培养更多的“鲶鱼”(如民营医疗集团,区域性和全国性民营连锁医共体),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医疗资源,而不是用行政手段,用搞运动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也许这种改革的难度要小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比如,发展电子商务就是“先立后破”:先是鼓励发展网店,方便快捷且质优价廉的网店必然会挤占实体点的市场,通过消费者 “用脚投票”的方式来淘汰质次价高的实体店。政府只是要求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并未要求限制实体商业,这也就是政府在做“加法”,而“减法”由市场来做,这种由政府做“加法”比做“减法”的阻力和难度要小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医疗改革同样是如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医,最最关键的措施是,政府要设法让医疗人才真正的自由流动起来,否则,其它措施再多再好,都将是空话。还有一个关键措施就是在财政补贴上,要么都补需方,要么让所有非营利医疗机构都享受同样的财政补贴待遇。

——文章内容摘自《我国医共体的亮点、痛点、难点与切入点——谈如何落实深圳全国医联体会议精神》文章

(作者系413健康保理论与方创立者和倡导者)

个人简介
熊茂友在国务院“两江”医改试点期间任九江市医改办副主任,直接参与了“两江”医改试点的组织实施。199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接受医保培训。1998年提出了“413”健康保险模式,该模式被国家科学部立项研究并通过成果鉴定。现主要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