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融资难也难在金融机构的懒惰

红炜 原创 | 2017-03-15 11:38 | 收藏 | 投票

  ——光伏电站“融资难”探讨系列之八 

  光伏电站融资难探讨系列写到此时已经是第八篇了,前七篇无不是讨论资金需求方——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的不是。常言“一个巴掌拍不响”,光伏电站融资难也绝不会只是单方面的责任,资金供给方——金融企业也一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责任之一,就是金融企业的懒惰。

  老红研究光伏产业投融资五年了,始终感受着金融企业的懒惰,看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总是慢于市场半拍。好不容易他们进市场了,却又把蓝海搅成红海,犹如当前融资租赁公司在光伏电站融资市场的相互绞杀。

  金融企业的懒惰表现在:

  其一,在光伏产业研究方面,浅尝辄止、决策总是慢半拍。对于一个快速崛起的产业,过去几年,老红极少能够找到金融企业对光伏产业的研究报告,好的研究报告更少。证券公司对光伏产业、企业的研究报告读多了,你会发现同一时期的分析内容,大都停留在企业年报、产业新闻已公开的范围之内。因为对一个产业的了解不能深入,自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应有的决策,这使得许多金融企业进入光伏产业的步伐总要晚半年到一年时间。

  其二,在光伏电站融资市场信用体系建立方面,“懒政”现象严重。金融市场是个信用市场,特别是在光伏电站投融资市场,由于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融资思维不成立、项目融资需要的产业标准还在建立中,融资需求强烈而融资信用体系严重缺乏。如何根据新兴产业新的融资环境及时调整融资政策,是金融企业此时应有的作为,但是鲜见主动作为。对此,无锡金控租赁公司的崔震更一针见血地指出:“金融机构也有问题,主要是风控思维上的懒政和一旦出险后的全责认定,所以宁可不做,不能出事。”

  其三,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缺少主动创新精神。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最大的光伏电站建设国、最大的光伏产业投融资数额发生国,可是光伏电站投融资市场的发展水平却落后于市场化繁荣国家,采用的金融行为,特别是创新金融行为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无论是绿色债券、ABS、REITs、Yieldco等金融创新产品,还是Solarcity的融资租赁创新模式,都让中国企业对境外金融市场处于仰视和模仿状态。金融市场落后于产业市场,责任一定在金融。

  其四,在金融企业相互竞争方面,只会执行低价战略。《德国不相信物美价廉》是当前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无情地鞭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任何市场只要中国人来了,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同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也大幅下降的现象。遗憾的是,当前光伏电站融资市场中金融机构又在重演这一局面。例如最早进入光伏电站投融资市场的融资租赁,当前为了争得一席之地,融资租赁企业间展开了越来越残酷的价格战争,这被崔震形容为:“没有底线,相互残杀......谁都无法同时承受高经营风险和低资产流动这两把双刃剑”。他建议“租赁公司之间需要更多合作......推动一些联合租赁,不光是资金上的,期限上也可以各家分段做”。

  其五,在规模市场的选择方面,缺少分析的抓大放小。集中式地面和分布式屋顶是光伏电站两个不同的市场,两个市场的融资思维是不尽相同的,集中式的思维应是重点关注项目本身,分布式的思维应是重点关注为项目服务的企业。因为集中式融资规模大,融资标准相对统一,分布式则完全相反,于是过去几年金融企业无不偏爱集中式。但在现实结果中,受限电弃光、补贴不到位影响,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投资的财务结果让金融企业很受伤,而分布式光伏电站却总能达到理想结果。更加遗憾的是,分布式光伏电站单一项目融资需求规模小,但未来总体市场需求规模庞大,现在却少有金融企业愿意为这一市场付出。

  金融企业的懒惰是反市场的,却是与生俱来的。金融企业的代人理财、趋利避险背景使得几百年的金融发展史,始终延续着嫌贫爱富、嫌小爱大的思维习惯,改变也难。对此,就连老红自己在选择为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做融资设计时,也总是自然而然地首先选择信用好、规模大的企业。

  正是因为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金融企业的“懒惰”与生俱来,所以本篇光伏电站融资难系列分析,是一篇典型的“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的文章,只是希望金融机构看后想想,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2016年5月1日

个人简介
深耕光伏行业,洞察产业机会,实时解读政策大事。以观点会友,共助行业发展。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