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电商扶贫

魏延安 原创 | 2017-03-15 13:17 | 收藏 | 投票

  随着各地扶贫模式逐渐从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电商因其创新性、便捷性,兼具发展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功能,为贫困地区县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014年底,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列入“十大扶贫工程”之一。时至今日,电商扶贫的开展时间并不长,但在各大电商平台、各级政府、新农人群以及工商资本、互联网巨头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电商正在助力贫困地区打破交通、物流、市场、信息等多种因素制约,为不少地方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加速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可以说,电商扶贫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共识,将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投入电商扶贫的实践,寄望借助电商渠道实现“弯道超车”。但从了解的情况看,也还是有一些地方的电商扶贫推进得并不顺利,迟迟打不开局面,效果还不明显。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明就里仓促上阵,连电商扶贫到底是什么、当地发展电商条件何在等问题都尚未弄清,就盲目搭平台、建园区,寄望抱电商巨头的“大腿”,没有形成对电商各方力量的有效调动,没有实现电商要素的有效协调。

  发展电商如何与扶贫脱贫有机结合?四大问题亟待厘清。

  一问:电商扶贫能有多大产?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电商扶贫的理解还比较狭窄,认为扶持几个贫困户上网或者帮助几个贫困户网上卖东西就是电商扶贫了。

  这种认识明显把电商看小了,基本只关注了网上零售这一小块,缺乏对大电商的整体认识,忽视了B2B、O2O、C2B等形态以及由此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农业众筹等新业态,更没有看到电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其实,凡是通过电商帮助贫困地区出售农产品、发展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有助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都应该算是扶贫。

  具体来说,电商扶贫至少包括六方面内涵:一是带动和扶持贫困家庭网上销售创业,对其进行培训并提供相应启动资金支持等,藉由电商富农,比如陇南电商扶贫中大批青年通过开网店卖了农产品,实现了增收致富;二是动员平台、电商企业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开发并组织网上销售,比如京东的“枇杷行”等上行活动;三是通过改善农村电商发展基础,满足电商发展的需要,如地方政府、各大平台纷纷加大信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强化社会资源的统筹,包括政府推动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宣传与推广,动员企业与社会各界与农村对接扩大网上销售和农村特色旅游开发等;五是电商企业吸纳贫困户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电商创业。例如,京东集团定向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成为其正式合同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六是电商进农村后,开展代缴费、网络代购、金融服务等业务,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各种便利。

  电商扶贫是大系统,网站运营、人才培养、站点建设、仓储物流以及源头的产品质量把控、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缺一不可,需要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传统企业、合作社与基地等多方共同协作,形成电商生态系统。

  二问:农产品上行有多难?

  贫困地区发展电商,一大核心是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循环。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工业品下乡远远走在前面,而农产品上行却是软肋。一些专家批评,电商下乡让农民买的永远比卖的多。

  其实,目前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很多县,特别是西部的县,好东西很多,而各大电商平台也都在探索农产品上行路径。例如,京东电商平台一方面开放地方特产线上入口,打造一县一馆、一县一店、一村一品,推动地方特产走出去;另一方面,利用自营平台,在贫困地区发掘精品,打造爆款,推广地方品牌等。但做农产品上行依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

  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标准化、可追溯体系、质量信任程度得不到电商消费者的认可。农产品顺畅上行,离不开独特的品质和竞争差异性,更需要复杂的供应链、产业链来支持。

  首先,贫困地区要对农产品进行系统开发,拿出差异化的东西,打响地域公共品牌。和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地域品牌概念非常关键,比如吃螃蟹要吃阳澄湖的,喝龙井就是西湖的。地域公共品牌的培育,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人力等,品牌打响后,政府要做的就是规范、引导、扶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

  第二,培养市场品牌。地域品牌容易出现“公地悲剧”,为了避免,打造公共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市场品牌。比如,某某牌阳澄湖大闸蟹才是真的,某某牌陕西苹果才是可以放心吃的。

  第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互联网化,即“互联网+”农业。农业不给力,农产品电商一定通不过。“互联网+”农业,要一把手工程用心的做,要全面系统做县域农产品电商的基础工作。这个需要时日,是很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企业、平台、创业者、农民去共同参与。

  当然,助力农产品上行,有着优质流量资源的电商平台不可或缺。近日,京东推出“消费扶贫日”主题大促活动,将来自贫困地区的特产推广至全国市场,并广泛动员各方积极参与扶贫活动,就是很好的尝试。

  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平台一定要按照市场逻辑操刀消费扶贫,虽让利,但不能赔本赚吆喝。而且,选定参加消费扶贫的产品品控、品牌、包装等都需要认真做,这样的消费扶贫方能持续良性运转。

  三问:电商扶贫如何精准?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精准扶贫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要提高各种扶贫措施及资源的减贫效果,要解决当前各种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扶贫开发项目水土不服、扶贫资源被浪费或被侵占等问题。扶贫进入精准扶贫阶段,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贫困户在电商中直接受益,增收脱贫。

  相较于传统扶贫手段,电商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有天然优势。

  首先,精准扶贫要求到人到户,其基础数据工作可谓量大面广,任务烦杂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果还依靠传统的统计填报系统,费时费力不说,疏漏、造假也很难避免。

  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电商竞争的重要法宝,基于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市场现状、客户需求、产品结构等。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工作也建立了一整套扶贫统计数据。在云计算、大数据已经十分成熟的今天,考虑将贫困户接通到互联网终端,纳入大数据体系,将为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实际操作层面,可以从两大数据——扶贫统计数据与电商平台数据的开放、比对做起,让扶贫工作先尝到电子商务带来的“甜头”,让基层的扶贫工作者愿意把它用起来。以贫困户识别为例,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在电商平台上有大量消费,其贫困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如果可以进一步与其银行的信用数据比对,基本就能水落石出了。同时,这种比对还可以健全贫困户的个人信用体系。

  下一步,可以考虑如何依托电商建立精准扶贫网上工作体系,比如,农村淘宝服务站能不能也做一些扶贫方面的基础工作,等等。

  其次,电商扶贫,配合大数据,也能对贫困户实现更精准的带动。比如,贫困户网上开店,通过系统订单数据,可以很清楚,这为贫困户带来多少收入。

  此外,在电商推动下,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可以做到更精准。例如,通过预售模式、众筹模式等,帮助贫困地区以销定产、以产定供。

  四问:政府位置如何摆正?

  县域差别很大,电商涉及环节众多,到底怎么搞,需要因地制宜,趟出一些路子来。这其中,政府推动至关重要。但市场的主体毕竟是企业,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应该把握好角色定位,划清与市场的界限,让产业可持续地良性发展。

  贫困地区抓电商扶贫,绝对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一把手对其复杂性、系统性有充分的认识和预期并亲自抓,初期一定要有一点“阶级斗争天天讲”的精神,大会小会都要讲。而且,地方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不能光等国家给钱;电商办的人员数量、能力都要够;相关的政策要到位,等等。

  具体来说,政府在电商扶贫中,要发挥好风向标、催化剂、定心丸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风向标,引领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到底抓什么,政府的决策非常重要,政府决策之后才能有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才、技术与资金的落户。县域电商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做到什么程度,政府要把明晰的战略提出来。

  其次,政府是催化剂,加速产业发展。政府出台的政策,投入的资金,建设的基础设施,营造的外围环境,最终是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到底出台什么政策和措施,要从产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出发,有的放矢。

  再次,政府是定心丸,保护产业发展。政策会不会变,这是许多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最容易疑虑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回答。如果产业出现风险,政府能不能在关键时候出手,企业也非常关心,这个应该有预案。如果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政府能不能协调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来扶持,对一个企业而言更是十分关键,政府要有充分的考虑。

  (《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23期刊登,记者张曙霞采访整理。)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