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成瘾的Facebook再度成为了舆论热点,可这回小扎可是要乐死了!

刘俊杰 原创 | 2017-06-14 17:31 | 收藏 | 投票


 


“创业者在必要时,就应该学Facebook抄袭Snapchat”


   最近,大洋彼岸的两家互联网明星公司又再一次成为了话题的热点,一家是为大众所熟悉的社交软件巨头Facebook,而另一家则是凭借“最懂年轻人”的运营模式被定位为前者最大竞争对手的社交软件新贵Snapchat(可能国内朋友会更熟悉他的象征性中文名“阅后即焚”)


 

   他们这回再次被晾出来的原因与以往稍有不同---过去都是指责Facebook抄袭Snapchat,而这次舆论却一改过去大义凛然之风,将Facebook认定为互联网企业的楷模(详见《创业者在必要时,就应该学Facebook抄袭Snapchat》一文)。




   要说他们两者的恩怨那可真是由来已久了,自Snapchat的阅后即焚理念在收获了用户的认可之后,Facebook就孜孜不倦的对他们发起了功能抄袭的行动,而在后来遭到Snap创始人拒绝其以30亿美元收购的邀约后,老羞成怒的扎克伯格就更是没有吝啬资源投入,对Snapchat几乎所有有价值的功能都抄了个遍。以下就是相应功能的抄袭历程:


 

   2012 年底,扎克伯格眼见Snapchat在自己的辛苦建立的社交版图下如入无人之境,于是立马组织团队(Creative Labs)并用12天时间研制出了一款功能几乎跟后者一模一样的应用--- Poke 。


 

   2014 年,Snapchat的用户依然水涨船高,于是又勒令Creative Labs赶忙研制一款名为 Slingshot的应用,此应用与Snapchat核心功能Stories基本一致。


 

   2016年8月,Facebook在旗下Instagram应用中上线Instagram Stories功能,其后也在今年2月份和3月份将这一功能全面应用到旗下几乎所有产品当中去。


 

   2016年9月,Facebook在Messenger上发布Instant Video的功能,此功能与Snapchat上的Video Chat功能相似度接近满分。


 

   此外,为了抗衡Snapchat用户增长的迅猛势头,Facebook于16年底又新发布了一款只有21岁以下的人才能使用的应用---Lifestage(小扎如是说:“不是想要和我抢年轻人吗?那我就年轻到究极吧”)。


 

   今年4月份,在Snapchat公布计划研发融合各种滤镜和3D特效的AR相机功能后,Facebook也在随后表达了筹备类似项目的制作需求。


 

   至此,Facebook已为我们完美的诠释了“别人有啥我就要有啥,别人没的,我也要仅仅先抓一把”这一战略理念了。


 

   事实上,Facebook在前几轮的功能抄袭中也并不如意(更是在15年底将Creative Labs悄然关闭掉了),由于所获得的成绩与预期存在较大的落差,以及并未能够妨碍Snapchat用户的飞速增长的势头,因此外界普遍认为Facebook这是陷入焦虑恐慌以致于病急乱投医了。当然,过去的这些投入对于一家急于洗刷掉“老掉牙”形象的市值四千多亿美元的跨国大公司来说确实就连“冲动消费”也谈不上吧。


 

   尽管成绩如此不如意,尽管也收获了不少负面的评价,可在对未来满溢焦虑感的事实面前,扎克伯格似乎比任何人的意志都要坚定,而在Facebook的实验室里头,也能长年累月的看到这么一个场面---一群高阶的程序员们拿着各式的工具对着桌面上运行着的Snapchat软件进行全方位的勘察,解构,整合,接着再移植,随后,Facebook的家族软件也就得已以3天一小更,5天一大更的速率,迭代着新潮的小功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间是会赋予坚持不懈的人们以伟力的,即使Facebook如此让人不屑的行径也是如此。


 

   结果就如同近期网络上人们所热议的内容那般,Facebook终于在抄袭得来的功能上全方位的收获到了数据成绩的赞扬(在将抄袭Snapchat得来的stories功能应用到旗下Instagram后,短短3个月时间里,其功能的日活跃用户就超过了2亿人次,远超Snapchat的1.6亿日活跃用户)。


 

   此外,Snapchat上方的用户增长率同时呈现出了明显的颓势(从最初的92%,到16年底的46%,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36.1%),加上资本方纷纷表示看衰其前景,一时间,似乎所有的势能都重新回到了Facebook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到:为啥Snapchat不起诉Facebook如此不法的行径呢?


   其实早在几年前,Snap的创始人就对Facebook这样的行为给予了宽厚大量的回应:“Snap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看到自己的产品被人抄袭用去了,而且还是我们敬佩的Facebook,这确实是我们最大的荣幸”(转译于原话“Welcome,Facebook.Seriously”),当然,反复品味后还是能嗅到Snap创始人的那股桀骜不驯的味道的---“你们就尽管抄呗,反正我的创新能力肯定要比你们的抄袭能力来得更猛烈就是了”




   但是事实又真是如上所说的“把事情看的太轻”了吗?当然不是!


   实际上在软件信息行业里头,当人们遭受到如同上述Facebook如此让人背脊发凉的龌蹉行为的时候,受害人其实是难以起诉对方侵权的,毕竟软件功能效果的实现存在异乎之多的方式,而玩法、概念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又是不能作为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的。


 

   一语蔽之:“除非代码、版式、结构一模一样,否则就很难判定是否侵权”。是的,很多时候创作者只需要予以恰如其分的微创新,那么原创作人也就只能无奈的接受这样的事实(这里固然有着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因素的考量,不过今天我们就不在这篇文章里累述了)。


   最后,我们来横向看一下国内的社交厂商


   历史不仅有着惊人相似的一面,在同一时间,在其相似的那一面中又同时存在着让人唏嘘感慨的不同之处。


 

   同为互联网社交领域里的巨无霸厂商,在国内坐拥QQ和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腾讯,其过往也曾与Facebook有着异曲同工的发展历程。该抄的抄了,该灭的也干净利落的消灭殆尽了,只不过有一点是迥乎不同的,那就是他们各自焦虑的根源所在。


 

   包括Facebook在内的当前所有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他们惶恐失去的正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害怕自己看不懂年轻人想要的东西,他们对于未来似乎都有着一致的共识“只要栓牢年轻的一代,就固然能够把握时代的命脉”


 

   相反,腾讯在最初十年的发展中,他们焦虑的,他们一直都想极力摆脱的,正是当前所有玩家都正魂牵梦萦的“低龄化”群体。毕竟过去这群“不务正业”的小学生所代表的只是“负担”而已,一点实际的消费能力都不曾存在。然而腾讯用了大半辈子的努力,复刻了难以估数的热门产品,可在最后拯救鹅厂脱离苦痛的依旧是时间而已---在这匆匆流逝的时间里头,昔日的小学生们现已相继的步入而立之年,而当前鹅厂的绝大部分收入也正是掏自于这群昔日的孩子们。


 

   网络上有人说过:“现在的腾讯是不可能被推到的!因为他已经不会再怀疑自己的战略,不会再焦虑自己产品原有的边界了”。是的,当整个行业都为能够簇拥年轻一代而倍感骄傲时,受尽数以亿计小学生青睐的小马哥又怎可能被打败呢?


 

   2016年的移动互联网是众多网络公民们公认的下半场元年,这也昭示着昔日丰盛的人口红利,经由各路玩家嚼碎舔干后,只残存着屈指可数,并不可能再掀起一丝风浪的贫瘠数量了。而在这场唯年轻人马首是瞻的社交流量争夺战当中,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鹅厂自始至终仍未能如人们所愿与彼岸的Facebook短兵相刃过。或许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毕竟该沉淀的社交关系也都基本沉淀完毕),那我们就只好翘首期待着下一轮平台革命的到来吧!


   记得哦,到时候你俩一定要来一场堂堂正正的竞争,不用龌蹉手段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免费商标查询(mfsbcx)和 标天下(tianxiabiao),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个人简介
运营公司的商标专利,知识产权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