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路径必须改变

翟智高 原创 | 2018-01-25 23:10 | 收藏 | 投票

   我国城镇化进程将通过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城市化多政策、多手段实现。

  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正在转向城市资源产业要素向外扩散。在“城镇化”的第一阶段,资源、要素、产业都向城市集聚。随后,城市数量增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接踵而至。

  城市病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抵消作用,这也意味着城镇化路径必须改变。于是“城镇化”进入第二阶段,将从过去一味向城市集中,转向将城镇集中的功能向周边扩散,向小城镇、小城市扩散。

  过去把城镇化理解为是农民上楼、入城这一单一手段。但农民入城以后,就业并不理想,甚至是人进了城,身份进不了城,一大批靠“盖楼”、“打工”致富的人们,原来在城里买了房,上了楼。随着城市盖楼速度的减慢、产业调整,企业转型或者消亡等等因素,很多靠打工在城市定居者成了没活干的“失业者”。有一部分在城市内另谋职业,做点小生意,然而城市内的生意并不是好做的,加之生活成本太高,往往收入跟不上消费,使他们陷入两难境地。尤其是这些“农民市民”的下一代,在城市当了“市民”,而当父母收入下降时,孩子们陷入尴尬的境地,既无能力挣钱养家,更不甘心重新回到农村老家当农民,成了城市中的无业游民。古人云“人不可一日无事”、“无事生非”。这些“无业游民”的日益增多,势必为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发展下去,将可能是不容忽视的“隐患”。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农村振兴战略。我国的城镇化需要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的关系,而要形成这样一种关系,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发展毫无疑问将会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小城镇和特色小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城乡之间一个很重要的缓冲地带,会吸纳更多的城乡人口。而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形成创业和创新的平台,真正培育构建一个产、城、人、服紧密融合的一个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培育,将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农”问题影响深远,既是农村产业的振兴,又重在农业的振兴。特色小镇,则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总思想引导下,成为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石。

  特色小镇是乡村之头、城镇之尾,处于中间位置,同时其也处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中间。 

     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3个地方政府启动了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其中发改委牵头的有19家,住建厅牵头的有4家(四川、湖北、吉林、内蒙古),仅北京、新疆、上海、河南、山西、贵州、青海、西藏8个省市尚未启动。

  虽然各地涌现不少有特点的特色小镇,但也出现‘盲目跟风’。出现了运动化的趋势,成了政府的任务工程、政绩工程。

  四部委发文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统一的规范,避免盲目建设,防止千镇一面。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新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防止政府的大包大揽和加剧债务风险。

  我国首个建设特色小镇的浙江省,日前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版《特色小镇评定规范》。规范明确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需避免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并符合一定的条件标准。特色小镇面积应把握在3平方公里左右,有20个左右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每个企业平均可带来4亿元左右财政收入,特色小镇就业的员工年收入应该达到6万元左右,小镇吸引人口5万人左右。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