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骂孩子,但是不能骂这几句

张亚敏 转载自 小学生放学后 | 2018-01-05 16:46 | 收藏 | 投票

 

 

 

 

 

 

孩子不能骂,可我常常忍不住


 

 

 

 

可是骂孩子,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怕骂;或者下次犯错了想办法不让大人知道。

  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长期处于焦虑不安中,影响智力发育;造成孩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使孩子慢慢丧失个性、自尊心,形成“讨好型人格”等等。

骂孩子,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怎么办?“会骂”很重要。


 

  当骂孩子的话就要脱口而出,或是已经气急败坏地喊了孩子全名时,我们最好保持一丝理性,而不是口不择言得说出伤人的话。

  用那一丝理性,在开骂之前,问问自己:

为什么要骂?

应该怎么骂?

不骂行不行?

1.“为什么要骂?”

  分辨骂孩子,到底是因为孩子的错误,还是因为我们自己遇见了不开心的事儿。

2.“应该怎么骂?”

  就事论事地骂,骂该骂的话,别瞎比较,别翻旧账,别贴标签。

3.“不骂行不行?”

  也许带孩子到安静的地方聊一聊?也许再郑重地讲讲道理?也许孩子只是闹情绪了,温柔的抱一抱就能让他“乖一些”?


 

这些话,千万不能骂!

  骂孩子,也分怎么骂。下面这些话最好不要骂,骂了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规范好行为,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是自卑、自弃情绪。

1.你怎么这么笨/懒!

  贴标签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不停接受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是“笨、懒、不听话”,自暴自弃,甚至潜意识里向这些方向发展。换个说法,依然对孩子表示肯定,只要孩子改正这次错误就好了。


 

2.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总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自家孩子的缺点,不仅不会给孩子树立榜样,反而会树立一个“敌人”,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认为父母只爱那样的孩子,不爱自己。“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别人家孩子那吸取教训,比让孩子学习人家的优点更有效。

3.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再这样试试看!

  骂孩子,切忌用父母的权威逼孩子“顺从”,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都要明确指出原因和正当的理由,这样才能让孩子辨别是非对错。“一言堂”,只会逼孩子下次犯错时,小心不让父母知道。


 

4.你就这样吧!将来也没什么出息!

  永远别对孩子说“你不行”,也不要轻易否定孩子。每个孩子最需要的肯定,都来自父母,不要代替孩子规划人生道路和目标,而是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并分析将会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不虚度光阴。

5.就知道玩!把心思都放学习上!

  哪有孩子不贪玩?就算我们大人,也不能说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没有一点娱乐吧?帮助孩子学习多任务处理方法,分清轻重缓急,才能让孩子不会“一提起学习就头疼”。


 

6.你看你把你爸/妈气成什么样了!

  我们经常很善于“情感绑架”,因为我们生气了,就要求孩子为“生气”这一后果负责,而孩子即使道歉,也只是因为太爱我们,为我们的负面情绪买单,并不是真正认识到错误,这样的道歉,没有任何意义。

7.我还不都是为了你!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就是“说我是为你好,是不是扯”,蔡康永说:“我最受不了古装电视剧里,动不动就要求你答应我,要不然我就一直跪着不起来,你有理由你说服我啊!”强硬的跟孩子说“你不懂,听我的!”,只会让孩子跟我们反着来。


 

8.别人都在看你,丢死人了!

  很多孩子在公共场合喧闹时,我们经常会说“你看旁边阿姨不高兴了,别闹了”,可是我们应该教孩子的,是“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的道德规范,而不是因为别人别人不高兴所以不能这样做。所以,不要让孩子因为别人的看法确定对和错,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而是要让孩子心中有道德律和是非观。

万一不小心骂了孩子,可以这样做

  接下来想提醒大家一点,无论我们的情绪是激动还是温和,只要是发生了“纠正孩子”的行为,都应该在之后和孩子聊聊天。

  为什么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有关教师的语言暴力,文章里有一个例子:

幼儿园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叫了一个小朋友回答,小朋友没有回答上来,老师就说:“好,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小朋友怎么说。”就这样一句话,都会对这个小朋友造成伤害,因为他会认为自己笨,丢人了,甚至产生比不上别人的自卑感。

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教授在讲座中也曾提到:

给3岁孩子看绘本,孩子不按顺序一页一页翻看,而是乱翻一通,如果家长纠正孩子,要求孩子从头开始,一页一页翻,这个孩子都会产生逆反心理,觉得看书一点意思也没有。

因为——没有人会喜欢被人纠正。


 

  所以在骂完孩子后,“灾难重建”至关重要:

一是让孩子加深印象,在事后将“大人的纠正”内化,转化为“我想这样做”;

二是让双方在心平气和时,就事论事地分析,承认各自的错误;

三是对孩子进行“灾后重建”,将“被骂”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伤害消耗掉,建立自信心,加强“被爱”的安全感。

  当孩子心理受伤时,我们心理受的伤会更严重,抚平孩子受到的伤害,也是在自我修复,原谅自己对孩子发的火。


 

  不管是因为什么骂了孩子,最最重要的是——骂孩子,并不妨碍我们依然是“好妈妈/好爸爸”,只要我们时时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骂完孩子再安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关注微信“小学生放学后”,关注6—12岁小学阶段儿童,“安全、学习、娱乐、生活、品行、健康”六大方面家庭教育文章每日与您分享。

个人简介
专门就家庭教育的方法答疑解惑,可向家长和青少年给予专业性、知识化的人生点拨和学识指导。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