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合作社是形式主义作风病,得根治

姜文来 原创 | 2018-12-01 09:10 | 收藏 | 投票

“僵尸”合作社是形式主义作风病,得根治

姜文来

 

当前,合作社在农村到处可见,很多村还不止一家。东部某镇拥有20多个行政村,但是大大小小的合作社有近130家,平均每个村有四五家合作社。然而,据半月谈记者调查,近130家合作社中,仅有少数几家比较成功,80%以上都属于空壳合作社。(11月29日 半月谈)

合作社是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国家之所以鼓励合作社,是针对我国一家一户经验模式,分散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销售成本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从整体情况来看,一些发展好的合作社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功不可没,成为农民贴心组织、发财组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也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自从成立之后就缺乏经营,没有活力,成为“僵尸”合作社。

细心分析“僵尸”合作社,其成立动机就不纯,根不正。在其筹备之初,就没有考虑其持续经营,成立之时,就是合作社成为“僵尸”的开始。有的合作社是考核合作社,一些部门为了让工作落实并且量化,要求基层成立合作社,并且对农民入社率也提出一定要求,基层为了满足上级提出的指标,就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在这种条件下成立的合作社,考核过了,合作社就没有什么用了,至于其如何继续经营,没有人去关心和琢磨。有的合作社是政绩合作社,基层为了突出政绩,结合上级的要求,成立合作社,既突出自己创新,可以向上级汇报成绩,同时可以挂个牌子展示,上级来检查参观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示度高,颜值也靓。有的合作社是享优惠合作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合作经营,对成立合作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资金、项目的优先投入,基层为了享受这优惠政策,招兵买马,草台搭班,合作社纷纷成立,等优惠政策享受到了,合作社也就“夭折”短命了。这些所谓的合作社,其产生的动力不是农业发展所推动,不是内生力量在起作用,而是应付上级或者上级政策或做法不接地气,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合作社,这是一种作风病,得根治。

客观地说,农村发展需要合作社,但这种合作社是真正地能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帮农民解决生产、销售、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带领农民奔小康走致富路的合作社,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合作社。形式主义的合作社不仅对农村发展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起到负面作用,破坏了党的扎实工作作风,同时浪费了人力物力和精力。农村合作社要瘦身,首先将那些“僵尸”合作社清理出去。

合作社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织形式,让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合作社的发展动力是农民自身生产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责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和监管,而本身不能成为动力。合作社生存与消亡让市场这种看不见的手去主导,政府的手伸得不能那么长。根治“僵尸”合作社的秘方就是市场归市场,消除在合作社方面的形式主义,让合作社按照其发展规律发展。

个人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从事资源(水)经济、管理规划和生态环境研究工作。 电话:010-82109630,Q Q:503463675,E-mail: jiangwl@126.com,网站:http://www…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