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押金之祸是时候终结了

莫开伟 原创 | 2018-12-21 13:5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近日,将近1000万人在线上要求ofo退押金,甚至有几百人去了ofo在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总部门口排队要押金。为了拿回本属于自己的199元钱,ofo用户在寒冬中排队数小时进入ofo办公室登记,或者与APP上的1000万人共同等待,这听上去怎么都不合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共享单车,既方便又环保,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不过,当骑行共享单车成为“全民风潮”时,共享单车企业却意外地掌握了一笔巨额押金和预付资金,其数量少则上亿元,多则数十亿元。巨量资金是各个资金链紧绷的共享单车企业眼里的“唐僧肉”,各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使用用户资金的情况。一旦这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这些资金的安全就很难保障,用户权益也将遭到损害。

  而目前共享单车押金问题远非ofo一家出现危局,与ofo齐名的摩拜其实押金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小觑,只是现在危机尚未暴露而已。据美国财报显示,摩拜涉及到的用户押金有43个亿,按金额测算,涉及的用户也有1000多万人。尽管摩拜投入了美团怀抱,但摩拜每个月都处在巨亏之中。为了防止这种涉众达的千万的押金事件再度爆发,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民众也大有呼吁摩拜把押金退给用户之意;而且即便摩拜已充分意识到了押金的危害,搞起了免押金,但之前的押金若不主动退给用户,依然是一柄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很明显,单车不贵、押金挺高,企业就有冲动为获取更多押金大量投放车辆。投放的车辆越多,吸收公众的押金就越多,连接车辆和押金的“杠杆”就越来越大。共享单车是藉由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商业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互联网商业“烧钱圈地”的通病。钱可以从投资方那里获得,也可以是消费者的押金。而且行业也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一旦资金周转速度跟不上扩张速度,就会出现资金困难,导致挪用押金等情况出现。甚至,有些共享单车的负面消息,可能是潜在的投资方为了压低融资价格而故意“放风”。

  关于押金的监管问题,大家呼吁已久,也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但令人遗憾的是,一年多过去了,直到现在1000万人排队退押金,涉及金额数十亿元,这个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实质解决。创新企业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政府当然应该支持,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消费者的权益。当已经出现数千万人的利益受损时,不得不说押金监管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解铃还须系铃人”,是否可以取缔押金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监管共享单车平台企业的押金,一直是个治理难题。难在哪?信息不对称。押金非法使用,用户无法知道,监管难以穿透,往往都是在共享单车企业倒下后才浮现。因此尽管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诸多措施,但是押金依然出现“挤兑”问题。其实,借助外力不如用“内功”,共享单车不如认真履行不受押金的行业规则,这是防范押金酿造风险的治本之策。这对监管部门而言,则是少了些监管压力;对整个行业而言,则释放了新的竞争信号,或将带来商业生态的新变化。

  押金为什么不再是必须选项?押金的意义并没想象中大,毕竟用户有意损毁单车是极少数,借助智能化管理,更可以约束用户行为,以押金维护互信的意义在减弱。当用户与平台以押金为纽带的“准会员制”解除,“谁好骑骑谁”将会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也意味着“杠杆”模式解除。单车品质及平台服务水平进一步突显。车品好、服务优的平台,单车周转率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也会逐步显现。如果所有共享单车都采取免押模式,就会减少单车无序投放,将从外在迫使变为内在驱动。因此,从长远看,免押是历练共享单车行业盈利能力和存活能力必要方式。

  共享经济企业初创期不得不在数量上“做加法”,将规模干上去。数量竞争也不可怕,但关键是成本谁来承担。因为共享单车平台与普通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单车是散落街头的实物,企业“做加法”的成本就是全社会承担。好在,取消押金算是这个行业第一次“做减法”,这是良性竞争的开始。共享经济站在“风口”之上,得到了太量资金青睐。但是,共享单车的押金问题,让用户心寒,让社会焦虑。共享单车行业要让押金做减法,为共享做加法,共享单车之祸押金是时候终结了!

  而为彻底消除共享单车押金之祸,广大用户为了避免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重蹈覆辙,趁着摩拜现在押金还能退,快去把押金退了吧,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自己在摩拜有押金,只怕到时又会成ofo第二。唯有消费者增强消费风险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终结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模式、化解共享单车行业风险才有希望。

个人简介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