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投资应在“黎明前的黑暗”出手

高欣欣 原创 | 2018-03-26 14:0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体现从企业级应用开始”

  对于需要观望和验证的创新技术,高欣欣指出,有的技术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但是现阶段如果相关的生态还不成熟,还需要等待很多事情,比如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普及,其他基础技术的研发,那这可能是值得支持的,但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投资节点。那什么是今天可以下注的事情呢?可以解决具体行业场景下的核心需求,对的团队,数据质量好,两年内是可以验证激活场景的,同时,用户尝试成本不会太大,在企业层面大家现在愿意去尝试的,验证后容易推广,一句话概括就是“看五年,想三年,好好做好一两年。”

  因为有多年的企业和技术背景,将门团队在投资中习惯运用企业级应用的视角来思考一项新技术的价值,而不是消费者的视角。

  “人工智能的技术验证价值的路径一定是从企业级开始,再延伸到消费级。企业级的早期应用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推广非常重要。”高欣欣说道。

  从这一视角出发,将门投资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项目往往是整条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高欣欣认为,一个都被看好的趋势即将被激活,有很多可以看出来的征兆,比如“所有大鳄都开始进场”就是一种。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所有巨头们都投入了巨资,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其间会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路径,每个基金选择入场的时间点不一样。对于将门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第一梯队的人才下注,意味着这个团队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拥有行业经验,可以落地商业价值。

  第一梯队的人才当然也是巨头争夺的焦点。在人工智能领域,初创公司和巨头之间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但高欣欣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初创企业和巨头之间以后一定会是良性互动的,而非简单的竞争关系。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创新技术领域,巨头是一定会入场的。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垂直化和细分化,必然使得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垂直化,所以巨头和创业公司一定会联手,结成创新生态联盟。

  初创公司如何不被巨头吞没呢?高欣欣的建议是,创业公司一定要在创业初期要慎选标杆用户,对的用户将对创业公司未来产品形态、定位、价格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你对应的一定不仅是用户的CEO,更重要的实际的应用部门,只有选对了用户,将产品实际落地了,就会迎来保证性的成长,快马加鞭去增长去获取一个行业里大的份额,那时候,就会相对安全了。

  “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对于一梯队的标准提高了”

  从全球来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估值都在迅速飙升,这对于一些专注于技术领域投资的基金,特别是新创立的基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继去年年底Face++完成超过一亿美金的B+轮融资后,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商汤科技也宣布了4.1亿美金的B轮融资。整个行业的估值已经水涨船高。曾有一些基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明星项目根本没有办法谈价格,只能拎着钱往里冲。

  “我们刚刚成立时(2015年底)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了资本的谨慎,今年,我们又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了资本的回暖。”高欣欣说道。

  但她也认为,从基金的角度看,估值贵也是因为今天真正好的投资者对于第一梯队的标准变高了,一个维度的技术大拿不足以支撑一个初创公司的超高估值了。基金会要求一个团队不光是有技术大拿,而且要了解行业懂场景。在拼时间、抢速度的过程中,跨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再次,要看这个团队获取用户的速度,这就是执行力。

  不过,她也看到,具备全方位能力的创业团队并不多。将门创投提供的数据称,全国新设企业一年约35万家是技术相关的公司,去年这部分拿到融资的企业约3000~4000家。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领域的创业,投资机构都是在不到1%的比例中选择。会不会错过,会不会错选?我们只能用最擅长的视角,去最大化的在这个百分比里去选择。”高欣欣说道。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高欣欣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