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编造假报告洗白致癌除草剂草甘膦

刘植荣 转载自 世界报 | 2018-08-13 14:52 | 收藏 | 投票


为了让孟山都产品顺利进入欧盟市场,欧洲科学家大量抄袭由孟山都主持的、目的在于给自己洗白的《草甘膦工作组文件》。

法国《世界报》记者Stéphane Foucart2017年9月撰文指出,由欧盟相关机构组织的对草甘膦(glyphosate)危害性研究专家组--其结论的极端片面性令人吃惊。根据该研究组的正面无害结论,欧盟批准孟山都出产的该除草剂在欧洲继续畅行十年。“通行证”引发非政府组织和独立科学家的质疑与批判--他们怀疑欧盟聘请的所谓专家与孟山都串通一气,尤其是刚刚披露出的“剽窃”事件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草甘膦,中文商品名称为年年春(Roundup)、农达、好过春、治草春、日产春、好伯春等,是一种广效型的有机磷除草剂,在全球130多个国家畅销。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商业基石,草甘膦可以去除一切杂草,而孟山都研制的转基因种子(黄豆、棉花、油菜及玉米等)不受其影响。

奥地利生物化学家Helmut Burtscher为非政府组织Global 2000所做的报告9月15日起陆续被欧洲各大媒体披露出来,报告显示欧盟聘请的专家为草甘膦做的更新版评估报告--其关键段落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些被“抄袭”的文件来自孟山都公司2012年发布的《草甘膦工作组文件》(Glyphosate Task Force),这也是欧洲二十余家公司用于销售孟山都产品的文件。欧盟报告与其雷同部分多达几十乃至数百页。

关键结论全靠“借鉴”

在风口浪尖上的报告由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负责。在欧盟农药评估系统中,对某种物质的检查始于指定一个会员国(报告员国家),由这个国家负责拟订初步鉴定书。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将以此为最终报告的文案基础。在草甘膦的这起案例中,德国被指定为报告员国家,BfR负责鉴定草甘膦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Burtscher称,发现BfR报告欺诈纯属偶然:“我发现欧盟官方报告中的某些句子和公式与Larry Kier、David Kirkland两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相同”,这两个人是孟山都的委托顾问,于2013年在月刊《毒理学评论》上为东家发表了著名的洗白论述。以此为线索,Burtscher仔细对比了两篇论文,发现欧盟文件整段整段地复制孟山都专家论文。

法国科学家在2012年公布秘密研究成果。他们用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喂养200只小老鼠,13个月后乳腺、肝、肾肿瘤发病率比正常喂食老鼠高2-5倍,到将近24个月时50-80%的母老鼠发生肿瘤病变。其中母老鼠的肿瘤病变多为乳腺癌,肿瘤有一个乒乓球大,可达身重1/4。媒体称这个研究机构之所以秘密研究是不希望强大的美国跨国种子公司染指。

这些被复制粘贴的文字主要来源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对草甘膦的十几个独立研究报告。在BfR提交的4300页报告文本中,有几百页是这样简单复制过来的。

在这十几个研究报告中,每项研究都对草甘膦的危害性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如果评估是积极的,该项研究就被纳入鉴定结果;反之,负面评估被宣布为“不可靠”并被排除。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显示草甘膦有害的研究都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包括曾经在权威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

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病例对照研究,排除其他杀虫剂的影响后,发现职业上接触草甘膦,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风险增加;长期暴露于高于MCL的草甘膦可能导致肾脏和生殖系统损坏。

这一事件最令人尴尬的是,BfR称研究均由“报告员国家”实施和评估。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研究结论来自孟山都利益集团。最重要的章节--致癌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报告或多或少有“借鉴”成分。关于草甘膦遗传毒性的40页,几乎与孟山都专家的正面结论文章一模一样。

欧盟结论与世卫组织矛盾

在德国,备感尴尬的不止BfR。2017年夏,德国农业部长多次介入调节农业专家和企业之间“过于接近”的关系,以保证BfR工作的独立进行。

这一丑闻同时揭示了欧洲研究机构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两年多以来的争议。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研究癌症原因的机构,CIRC在2015年3月将草甘膦列入“可能致癌物”。但是当年秋天,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BfR研究结果的支持下,发表了与CIRC相反的结论--称草甘膦“不可能”有致癌性。几个月以后,欧盟化工产品研究所也加入了EFSA的阵营。

2015年3月20日,CIRC公布了举世震惊的《112专刊》,判定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农药--孟山都出产的草甘膦具遗传毒性--它可以损坏DNA,对动物有致癌性,并且对人类也是“很可能”的致癌物。CIRC从此屡受打击:信誉、公正遭到质疑,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被污蔑,律师不断来滋扰,研究资金被削减。

2017年5月,CIRC的合作毒理学家Christopher Portier--他也曾经是美国数所研究机构的主管,致信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Portier认为,欧盟聘请的专家“在对咬食性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并未真正统计肿瘤发病率增加的显著病例”。他同时批判EFSA太过于依赖企业方面提供的分析报告。他的观点目前有了新的价值。

面对质疑,EFSA辩称“(舆论)对公共领域的某些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背景有误解”,导致“对欧盟鉴定报告产生怀疑”。但是,欧盟报告所有雷同部分均来自申请欧盟更新草甘膦许可证的利益集团所支持的研究报告。德国研究机构不反对借鉴其他研究报告,但认为企业资助的研究--包括发表的学术报告均已通过独立评估验证。

非政府组织(ONG)“新一代”对法国30种食物样品进行了化验,指出在早餐谷物、豆类和面条里发现草甘膦残留。

熟悉此事的欧盟议员、比利时社会党员Marc Tarabella称感到“厌恶、愤怒,但并不惊讶”。他认为,欧盟委员会对孟山都的大力支持打击了消费者和欧洲人的信心。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食品部主任Franziska Achterberg指出,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忽视,政府机构将商家的分析结果作为自己的结论通过,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欧盟国家原定2017年10月投票表决是否同意欧盟对草甘膦发放的十年期“通行证”。法国环保部长于洛曾放话称,法国将投反对票,但最终法国还是发了“通行证”,引起环保组织和舆论的强烈批评。

草甘膦致癌真相被埋40年


 
法国《世界报》2017年10月披露,美国官方和科研机构40年前就知道草甘膦的致癌性,但后来逐渐倒戈致力于为其“洗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公务员后来都在孟山都相关产业中担任高管、继续牟利。 

四十年来,官方承认的科学结论从未改变过:草甘膦不具致癌性。负责评估该产品安全性的专业机构,在其投放市场之前和之后说法一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都为该产品“洗白”。 

直到2015年3月,联合国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才得出相反的结论。它宣布,孟山都公司的基础产品、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草甘膦具有遗传毒性、对动物致癌,并且对人类“可能致癌”。 

草甘膦,中文商品名称为年年春(Roundup)、农达、好过春、治草春、日产春、好伯春等,是一种广效型的有机磷除草剂,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30多个国家畅销。(图片来源:法新社)

 草甘膦,中文商品名称为年年春(Roundup)、农达、好过春、治草春、日产春、好伯春等,是一种广效型的有机磷除草剂,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30多个国家畅销。

分歧如何产生?许多观察人员提到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得到“需要的”结论,其他科研机构大量摘引孟山都提供的数据,而CIRC并没有使用这些数据。也就是说,有利于草甘膦的科研成果均基于孟山都公司自己的研究结果。

此前,《世界报》曾曝光,为了让孟山都产品顺利进入欧盟市场,欧洲科学家在鉴定草甘膦安全性时,大量抄袭由孟山都主持的、目的在于给自己洗白的《草甘膦工作组文件》(Glyphosate Task Force),这也是欧洲二十余家公司用于销售孟山都产品的文件。欧盟报告与其雷同部分多达几十乃至数百页。

令人震惊的不止于此,记者Stéphane Foucart和Stéphane Horel于10月5日继续揭露被孟山都操控的科学和真相。

40年前的研究结果

草甘膦系孟山都在1974年以“强力除草剂”用途投入市场,到2014年,其全球年使用量从3200吨飙升到825000吨。大幅度增加是由于与转基因种子配合使用--草甘膦可以去除一切杂草,而孟山都研制的种子不受其影响。

关于草甘膦致癌可能性的研究在1983年就开始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要求孟山都提供相关数据,即一个毒性研究所对400只小鼠持续两年的实验。根据研究所专家的结论,草甘膦具“致癌性”:与草甘膦接触的小鼠肾脏中形成了管状腺瘤,这在当年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形态。孟山都方面全力辩解,称是“实验错误”。但EPA专家认为孟山都的论据不成立,并记载入1985年2月的备忘录。他们的结论是“草甘膦是可疑物质”,将其归类为“C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对人类致癌”。

法国科学家在2012年公布秘密研究成果。他们用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喂养200只小老鼠,13个月后乳腺、肝、肾肿瘤发病率比正常喂食老鼠高2-5倍,到将近24个月时50-80%的母老鼠发生肿瘤病变。其中母老鼠的肿瘤病变多为乳腺癌,肿瘤有一个乒乓球大,可达身重1/4。媒体称这个研究机构之所以秘密研究是不希望强大的美国跨国种子公司染指。

孟山都决定重新研究存放400只小鼠肾小管的载玻片,向EPA重新提供数据。然而这次是由孟山都选择专家,由孟山都付费。“Marvin Kuschner博士将审查肾脏样本,并向EPA提交他的评估,目的是证明给EPA--肿瘤与草甘膦无关”,孟山都公司一位高管在内部通信中写道。从他的言辞中可以看出,这次的实验结果似乎是预定结论。

几天以后,Marvin Kuschner博士收到了422个小鼠的肾切片样本。1985年10月,Kuschner在报告中指出,他在未接触草甘膦的小鼠样本里也发现一个肿瘤,而且此前没有被注意到。有了这个结论,孟山都与EPA就“自发性慢性肾脏疾病”进行争论,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所有小鼠的肾脏肿瘤,并推翻先前的结论。也就是说,草甘膦与肿瘤无关。这与20年后出炉的“Kumar, 2001 ”报告如出一辙。

“致癌性”1991年消失

如果未接触草甘膦的小鼠样本中,这个“唯一的”肿瘤是真实的,为什么在之前的实验中没有被发现?以商业保密为由,Kuschner之后就没有独立科学家可以检验切片。

2017年,美国疑因接触草甘膦致癌的3500名起诉人的律师提出核查1985年切片。与此同时,他们指出EPA出尔反尔,在实际操作中对草甘膦的归类越来越宽容。

自家雇佣科学家做“洗白”研究没有被质疑;EPA的毒理学家对草甘膦意见一致,日渐“宽容”。1986年2月,为EPA服务的专家组和合作研究所将草甘膦的毒害性重新归类--降到“D类致癌物”--也就是“不能归类为对人类致癌”。1989年,相关机构甚至停止向孟山都索要新数据。1991年,草甘膦被进一步降级到“E类”--也就是“被证明系非致癌物”。总之,草甘膦的危险性从待审批的材料中消失了。

1986年在EPA工作,将草甘膦危害性降级的几名公务人员后来都有不菲的职业履历。研究小组负责人 John Moore成了受石油大鳄、银行和零售连锁企业资助的“健康风险研究所”主席。在EPA继任其工作的Linda Fischer在1993年离职后成了孟山都副总裁。Moore当年的副手James Lamb在1988年加入为孟山都服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六位从EPA离职的公务人员都跳槽到这家事务所。EPA相关科研人员离职后继续从事草甘膦研究,或毒理研究--孟山都会照顾他们的买卖。

替代IBT研究

为什么孟山都要在1983年接受EPA审查?草甘膦当时已经进入市场将近10年了。1985年一封信透露,这项研究是“替代IBT毒理学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IBT?认出这个名字的人都会毛骨悚然。它曾经是美国最大的化工检测实验室。1976年,联邦卫生检查员发现,他们选择的这家外包实验室有严重的欺诈行为,他们甚至用死老鼠伪造实验结果。公务人员估计,IBT提供的检测数据中,有80%是凭空捏造或篡改的。

IBT的丑闻给美国环保署和通过它鉴定“安全”的化工企业带来巨大的危机。在IBT技术人员曝光的笔记中,大量出现“严重腐烂”,这意味着可以分析出任何结论。IBT很少得出负面结论,研究结果通常是它自行发明的预定结果。

阿根廷国立大学自然科学系遗传与环境性突变组团队论文揭示:接触草甘膦等转基因作物配套农药的儿童遗传损伤,比未暴露组儿童高44%。

孟山都有数百种化学产品,包括200种除草剂,Aroclor(一种多氯联苯类液体,常用于绝缘和润滑)都在IBT测试的基础上获得北美地区销售权。现今应用最广泛的“农达”系列草甘膦除草剂也在其列吗?孟山都承诺“草甘膦除草剂没有使用IBT的研究数据作为销售支持。”

草甘膦除草剂是否致癌?联合国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15年的结论其实就是40年前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试验结果吗?孟山都内部通信表明,某些毒理学家早就担心自己伪造数据的行为曝光于世。2014年9月,为孟山都工作的一位科学家写给同事的信中说:“我们长期以来担心的事情就要发生了,CIRC要在2015年3月公布对草甘膦的分析结果。”

 

个人简介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qq:327954416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植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