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改名,“去金融化”何以成为互联网金融趋势?

郝若桃 原创 | 2018-09-18 15:55 | 收藏 | 投票

 文/东方亦落

昨晚,京东金融将其官微、头条号、抖音等社交平台中的帐号全部更名为“京东数科”。对此,京东金融内部人士表示:“京东数科更能体现公司的定位”。

 

 

其实京东的转型早有端倪。今年4月,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京东金融将不再持有金融产品,而是将其转给专业的金融机构去做,自己则提供科技方面的输出。

今年7月,京东金融与中银投资、中信建投等机构达成B轮130亿元融资协议,陈生强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继续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在数据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

“去金融化”并不是京东金融独有的态度。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百度金融负责人朱光向也表示,百度金融已进入分拆的最后阶段。在分拆之后,百度金融不再注重控股权与金融牌照,而是通过试验来对金融科技的能力加以验证。

 

在更早的2017年4月,蚂蚁金服也曾对外宣称,申领牌照从事金融业务目的不在金融本身,而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

 

在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表述中,都能看到“去金融化”的意图以及对科技的偏重。只是尽力避免提及金融而侧重科技,真的只是出于“试验田”逻辑吗?

其实,监管趋严是促使互联网金融巨头努力去掉金融这一标签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了10年的野蛮生长阶段之后,监管开始介入这一行业并采取相对严厉的模式。去年,针对ICO、P2P、互联网贷款等方面的一系列专项整治文件下发,给互联网金融划定了“红线”。

今年4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后必须持牌上岗,使得不少相关平台的主要业务大受打击,如征信、支付、小额贷款等。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近一两年中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

尽管没有哪家公司会承认在定位上对科技的强化与去金融化是受金融监管变化的影响所致,但这确实是客观事实。在强监管背景之下,想要取得金融牌照,定位于科技有利于迅速开拓市场,相较于金融企业而言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

 

此外,科技在金融行业的竞争中也确实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计算、大数据、AI等先进科技能够对金融的发展形成助力。例如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需抵押,风控成本较高。通过大数据可深入各种场景,能够有效地管控风险,同时保证用户体验。AI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学习识别欺诈行为,规避行业风险等等。

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侧重科技领域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既可以降低获取金融牌照的难度,又可通过先进科技为金融行业提供助力。

 
个人简介
科技、商业、互联网领域的观察者
每日关注 更多
郝若桃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