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本读不完的书

呼海涛 原创 | 2019-12-30 09:02 | 收藏 | 投票

 

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贾平凹先生的《山本》,一本是党双忍先生的《秦岭简史》,缘于我的两个“心结”。

上大学、参加工作干的都是与山林打交道的事,资源清查、野生动物调查在秦岭里一住就是大半年,与山水为伴,偶尔也会与秦岭共眠,听虫鸟吟唱,望满天星空,经常会畅想数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也许搭起帐篷之处就在大洋中脊上,我们每天在海沟里“游走”……秦岭何来?何起何终?这是“心结”之一,也是一个“情结”。

野外调查时,每次看到地形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的骡马场、佛爷洞、望子沟、晒裙岭、九间房这样的小地名,一个小地名是否就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或者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仔细想想,也许刘邦就从这里翻越秦岭,进而通达巴蜀地方的“四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六出祁山,迂回跨越这里,得蜀取陇;也许李白把友人送至此处,留一首《蜀道难》,叹一句“不如早还家”挥手道别。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就是我的第二个“心结”。

都在为秦岭写志,回归到秦岭的一草一木

从最初构想的《中国秦岭志》到《发现秦岭》,最终确定叫《秦岭简史》,无关乎叫什么名字,不管划为社科类、历史地理类、自然科学类也无可非议,因为它本身就是融地理、历史、自然、人文为一体,融入作者的深厚学术造诣、丰富知识沉淀和独特广阔视角,凝心聚力、自我突破的开山之作。要了解大秦岭的真相,要读懂这部“高大上”的作品,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地思考,不断借助资料,不断对着配图来读。从6亿年前的崛起写到大秦岭生态系统的修复理念,从猿人的背影写到生态文明新时代,从刀耕火种到保护修复,以“活化石”银杏的视野见证了变迁,最后是秦岭一草一木的回归,这不是简单的溯源,更不能称为自然轮回,是人与自然不断斗争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和谐共生之道的一种回归,作者也在不断的引导这样一种回归,新时代“一带一路”在回归,回归以文明共同复兴超越竞争逻辑,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秦岭时代也在回归,回归生态的相对完整性和相对原真性,推动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总之,回归到一座山“秦岭是一座山脉。然而,她不是一般的山脉。”

《山本》原定名就是《秦岭》,后来变成《秦岭志》,再后来又改成了《山本》。平凹说了:山本,山的本来,写山的一本书,本来是要整理秦岭的草木记、动物记,自谦因能力和体力未能完成,没料在这期间收集到秦岭二三十年代的许许多多传奇的人和事,于是以秦岭的自然与人事为广阔背景,将“涡镇”作为历史的叙述场,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丰富的日常细节讲述了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盘根错节的历史。他在为秦岭写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动的呈现,秦岭是他窥见一段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窗口,依靠秦岭,进而审视历史,思索人性和命运。《山本》的背景和主角就是秦岭,秦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是角色,生活于山里的人,反而是过往云烟,他们或强悍或懦弱,或善良或凶残,或智慧或奸诈,终究最终回到了原始自然的状态,本于尘土而又归于尘土。麻县长这个人物意味深长,他品茗,结识花草,为秦岭写风物志,他差不多记录了八百种草和三百种木,甚至还学着绘下这些草木的形状,而他的生命消失在历史的漩涡中。“这是有多少炮弹啊,全都要打到涡镇,涡镇成一堆尘土了!”陈先生说,“一堆尘土也就是秦岭上的一堆尘土么”,最终也回归进一座山:“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当然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

《秦岭简史》给了一把可以打开秦岭之门的钥匙,《山本》给了一面可以照耀历史和人性的铜镜

《秦岭简史》站在全球视野,定义了世界昆仑山,大秦岭孕育在世界岛,大秦岭的根就在世界昆仑山,把大秦岭浓缩为一个点放在地球仪上,又将视野不断发散,从行政单元、中华文明、地理环境的不同视角,谈大秦岭的气势、文化源头和精神。作者先把大秦岭化身为身强力壮的男子放在世界大家庭里,从“兄弟”昆仑山介绍到“远亲”帕米尔高原,讲述了文明、宗教、战争的“家事”,黄河、长江等8条河流是大家庭的血脉,丝绸之路是缠绕的昆仑山的脐带,输送了营养和能量,造就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之路。如果说大秦岭是世界昆仑山孕育的一棵树,秦岭四兄弟就是各具神韵、血脉相连的主枝,“十全十美”是各具特色、常开不败的“秦岭之花”,作者带领我们品尝到沉甸甸、香喷喷的果实:秦岭芯学,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把打开秦岭之门的钥匙,打开门才能获得“美丽中国”的视野。

《山本》中的那面铜镜其实是全书的“灵魂道具”。历史上的铜镜也照出一个朝代的兴衰,秦国自战国中期开始制作铜镜,新生帝国仅存短短十五年,留下“秦镜高悬”的成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文景之治,尤其是汉武帝以后,西汉铜镜的巅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强国的兴衰,此后数百年的战乱让镜面蒙上一层厚重的硝烟,直到下一个盛世强国的出现,铜镜制作才又续写出新的传奇。《山本》中井宗秀将原本属于陆菊人那块儿胭脂地里挖出的铜镜送给了她,这种暗示很有意味,不仅铜镜在“正照”秦岭深处的苦难变革,人性龌龊和残存光亮,陆菊人其实更是井宗秀的一面“人镜”,她的目光注视着涡镇和井宗秀,她是满地碎瓷的年代里,没有碎裂的铜镜。通过这面铜镜,也照出历史的荣光,也照出历史的残酷,照出人性的丑恶,也照出人性残存的光亮。平凹说了:我写的不管是非功过,只是我知道了我骨子里的胆怯、慌张、恐惧、无奈和一颗脆弱的心,我需要书中那个铜镜。

《秦岭简史》是一场探索发现之旅,《山本》是生命随时代奔跑的洪流

《秦岭简史》还有一个名字叫《发现秦岭》,也很贴切,像是一场发现探索的旅行:

一次玄妙幽远的科幻之旅,在地壳运动中,看秦岭隆起、褶皱、碰撞挤压、漂移,跟着“活化石”银杏看秦岭动植物进化演替,在半坡村的丛林里找斑鹿,在洛阳找大象……

一次穿越时空的人文之旅,看到猿人的背影,探索“一山两河”华夏文明的孕育,秦岭脚下武王伐纣、秦人崛起、一秦半春秋……看大唐盛衰,湖广填秦岭、清代大破坏,一直到大秦岭修复新时代……

一次深度参与的互动之旅,来来来,用你的目光扫视这一大片绿色区域,你会确定绿色区域的天然边界,很自然地用山脚、山脊、河流天然界线勾勒出大秦岭清晰轮廓;你再对着甲骨文、金文、篆书,看看这个“巴”字,怎么看都不像个“虫”字,你看甲骨文的“巴”字,就是个长着长臂大手的人,就是攀爬者、攀援者。作者始终不是在自娱自乐,是与读者不断的互动,引起共鸣。

《山本》里的土匪、国民党、保安队和游击队各种势力汇聚在秦岭的一个小镇—涡镇。小镇的太平日子被土匪抢劫打破,接下来就是是土匪无情地绑架、杀人,有一个叫井宗秀的枭雄脱颖而出,打着预备保安队的旗号,他从拉拢队伍开始,训练出一个预备队,打劫匪、打自己的对头,在壮大势力的同时,杀人也越来越多,杀人的方式也越来越狠,保护涡镇、繁荣涡镇的同时也把小镇变成了一个充满了血腥、仇恨、色欲、贪婪的地方。保护一方平安的预备旅要向老百姓要钱要粮,反倒成了名正言顺祸害百姓的土匪,人们被这些轮番的战争裹挟着,没机会思考,没机会选择,生命就这样跟着时代的洪流奔跑,这就是历史。

一部是写给大秦岭的绵绵情诗,一部是秦岭里无关爱情又超越爱情的凄美故事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出自《汉广》之乐歌,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首恋情诗。一位青年樵夫钟情于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南山是大秦岭的南山,汉水是大秦岭的汉水。双忍先生说了,最初看了《大秦岭》纪录片后不禁震撼:“秦岭,我曾经是那么熟悉,那么亲近。如今,怎么又会变的如此陌生。甚至是玄妙而虚空?我隐约感觉到,秦岭的一切,皆是未名!以至于面对真实存在的秦岭,我常常觉得无言以对。”同时也为大秦岭鼓与呼:“我们需要精心研读大秦岭,深情品读大秦岭,用毕生精力去爱护大秦岭,保护大秦岭”……这不正像是被情丝缠绕,钟情于秦岭的一种“相思”吗?于是,他献给大秦岭一部绵绵情诗,毕生守候与守望,伴随她的成长,仰望她的高度,既然你我都感受到了,她一定会也会感受到。

再谈谈《山本》里的这个近乎完美陆菊人,是井宗秀的理想情人,她没有文化,但她有着人性的善良和正直,做事守着做人的本分,她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做事不绝,她是一个男人成长与衰败的见证者,也是他的哀戚者。他们之间无关情爱,在井宗秀面前,她一直保持着独立、自尊,常常牺牲自我来成全他,这份隐忍的大爱,暗藏着她对家族、对一个男人的美好想象。本着这种良善和慈悲,她将茶行打理得井井有条,将花生调教成理想中的样子许配给井宗秀,鼓励、培育井宗秀,希望他造福百姓;她也屡次谏言井宗秀,对预备旅的暴行表达不满;她心系苍生,对人常怀体恤之情,她是《山本》里的奇女子,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是无关爱情的爱情,我觉得是无关爱情又超越爱情的爱情,是一种更理想化的理性,是成熟心灵中生长的“爱”,历经现实的磨砺,历经战火的考验,依然留存在彼此的人生中,才得以永恒。

生活在新时代,就必须把“秦岭”这本书永远读下去

涡镇人就是秋天地上的枯叶,风过、鸟过、人过,都会碎。《山本》中的生命就像一根草芥,轻易地就被剥夺了生存权,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活过这个秋天。最终的结局都是风流云散,秋天枯叶而已。这是对历史尊重的批判,多个武装力量交战制衡,他们只相信强力、武装才能实现抱负和欲望,实际上是违背了秦岭法则,违背了生态平衡,违背了文明共同复兴必将替代竞争逻辑。但同时《山本》中也透露出对人物的悲悯与对草木虫鱼的怜悯相通,在这个意义上超越了善恶的界限,不再纠结各方势力的争斗、拼杀,不再纠结历史,这是对人与历史的更深层反省,也是人类前进的趋势。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在祖国逐渐复兴,民族逐渐昌盛的时代,不管担负新时代什么样的责任,都可以安心、全力的思考未来、创造未来。

秦岭,一本厚重的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双忍先生三十余年坚持走读秦岭、阅读秦岭、品读秦岭,还在带领着“秦岭迷”发现秦岭、发掘秦岭、发布秦岭,把关注支持大秦岭推向一个新高度、新热度,呼唤人们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尊重秦岭、顺应秦岭、爱护秦岭,我们没有理由不按这条路走下去。

秦岭,一本厚重的书,一本读不完的书。秦岭又将走向何方?借用双忍的一句话:保护秦岭,路途漫漫。只要路子对了,我们不怕遥远。

 

个人简介
陕西延川县人,林业工作者,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生态空间资源调查监测等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呼海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