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枸杞传奇品牌故事(二)

金小明 原创 | 2019-03-15 18:22 | 收藏 | 投票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一支大汉帝国万骑骑兵部队在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下,悄无声息地千里奔袭,从陇西出发,经青海河湟,沿浩门水(今大通河)从扁都口穿过,进入河西走廊,出击浑邪王、休屠王部,与匈奴激战于焉支山下,直捣永固单于王城,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大获全胜。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匈奴从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残存的匈奴王庭(大月氏都城)遗址和霍去病点将台遗址、八卦营遗址,那残破的道道土墙,年复一年长出的草木,残埂断沿处裸露着的层层夯土和汉代碎瓦,2100年多年来,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大汉威武的时代、那个荡气回肠的伟大传奇史诗,那是伟大的汉民族由弱至强的历时转折点,那是一场惊心动魄从此被千古传颂的伟大史诗。

  从此,河西走廊并入大汉帝国版图,江山永固,张掖诞生。汉武帝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以罕见的动作用名,命名张掖郡名,大气磅礴,传承千年。

  从此,永固成为扼守丝绸之路的边关重镇,一代代大汉帝国戍边将士,高声吟唱着《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从陕西三秦大地,从长安开赴张掖永固,祁连山脚下的特有汉代虎符地形成为一个制高点,是大汉帝国军事强盛的重要象征,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书我汉魂,卫我大汉。虎符地形周围,依次排列着总兵寨和各军寨,以村为寨,开辟千里军屯,驻扎兵力,屯兵屯田,代代相传。

  从西汉武帝至东汉光帝刘秀200多年间,大汉帝国世代镇守永固的戍边将士们,用他们的戈与刀、弩与钩、在这里写下了大汉帝国血与火的故事,成就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威名,一代代战功卓著的戍边将士,在战死或病死老死后,便与家人长眠于此,用他们的大汉铁血英魂继续拱卫着大汉帝国的寸寸疆土。虎符地形上的大汉帝国威武将军汉墓群、与匈奴王庭遗址隔河相望的八卦营群山之上,一座挨一座,层层峦峦、无穷无尽地地长眠着那些为大汉帝国强汉强盛付出一生,以生命为代价的历代戍边将领们,他们战功赫赫,他们不辞幸劳,他们血染沙场,他们马革裹尸。

  当登高望远,但见汉墓累累,坟草萋萋,一眼望不到头,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河西走廊之最,金戈铁马,汉魂尤在,众多汉墓群远眺着长安的方向,象征他们魂归大汉。当风吹起,那随风飘荡的沙棘似乎在向我们讲述那个似曾遥远,又似乎很近的故事。毕竟,今天中国最大的民族是汉族,汉字、汉语、汉乐、汉服,永远离不开兵戈铁马的宏大传奇,更离不开汉魂汉血的铁骨柔情。

(未完待续......)

金小明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我是金小明,是张掖祁连明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每日关注 更多
金小明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