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修学之本末次第

陈广亮 原创 | 2019-03-04 22:39 | 收藏 | 投票

  道有源流,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修有层级,学有次第,自然之理也。

  修者,矫正自心之贪妄而复明清净光明之心体也;学者,补足身心之欠缺以光大遍在全能之道用也。

  欲矫贪妄而正自心,必先即物穷理,自表象枝末而入于物之根本、事之始因、道之源头也,继而则可存天理以灭人欲,而复致清净光明之心体也。 

  心体清净光明,本然之良知自现、良能自显,自然意诚心正而身修,内之圣德全而外之齐治平,即可随缘随势自然而为也。 

  故而,修学之根本与关键处,便在格物穷理以明心致知也。

  欲格物穷理,必定静而后能虑能得也;欲定而能静,必先知其所止也。

 止于声色名利,则神识昏蔽而元灵耗散;止于意识思维,则心劳神疲而精神扰乱;惟止于本心元性,本心之平静光明自然鉴照万相而不着、元性之清净灵通兀自应接万缘而不扰,方为至善。 

  欲止于此当止之至善,必自格悟万事万物之理、乃至于洞明太极阴阳与天地人三才之明德始,而后日日格悟、日日自新,理愈明而善德愈全,久久乃可至于至善也。

  格究与感悟万事万物之理,必自末推本、由终溯源,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触着之外相,内返于清静光明之本心,由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诸十二因缘之聚合,归源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元性与中和诚敬元亨利贞之正命,而后方有望由性命而归于虚无混融之至道圆觉也。
 

  欲由外入内、由终溯源,必自阅历与体察始,必充大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乃易于即相而离相;必累厚无明乃至老死十二因缘之应接与经验,乃可能随缘而不变。

  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嗅令鼻失灵、五味令舌迟钝、纵身令心放逸、纵意令人行乖、因果轮回令人堕落迷失,故须法于阴阳而和于数术、依于五戒而行十善,以免于违道而形坏神疲命绝性蔽。

  法于阴阳而和于数术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依于五戒而行于十善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谨信泛爱亲仁学文也。

  故食饮者,可精却必约,可甘美却必有节,其节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中自身阴阳五行之强弱也;起居者,可安却必谨,可应时却必有常,其常则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天地阴阳五行之盛衰也;作劳者,可适心却必不妄,可随缘却必有度,其度则仁义礼智信五常、吏户礼刑兵工六律以及诸多人伦家国规范也。

  道与理之本末已晰,则修与学之次第自明,必有节有常有度中饮食起居作劳,以体历感悟、超越,乃至于即而不着、应而不扰。             

       

 

陈广亮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天一书院院长,传统文化推广者,职业投资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