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只是平常—《金刚经》法会因由品第一

陈广亮 原创 | 2019-03-07 21:45 | 收藏 | 投票

  中国佛教有个比较难深入的法相唯识宗,是曾去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所创。

   到佛法的大本营把人全部讲服,再回到中国把佛法的体系结合中国文化诠释出来,虽然唯识宗因为名相太多而不易深入衰落了,玄奘与唯识宗,依然还是相当让人敬仰的。

   按唯识宗的说法,佛性,大致相当于道门所讲的原始祖炁,叫白净识,是道的本体无极层面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第八识阿赖耶识,相当于道门所讲的先天太极层面,是简易而恒久的,储存有夙世因果经验。

   第七识末那识,也叫分别识,主导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运行着后天太极运行状态,是无常与多变的。

   所以佛门修行的一个关键点,便是对付主导后天分别思维的第七识。因而,禅宗的禅七也叫“打七”,打压第七识,以让先天回复。

   佛法虽然经常讲空,但其实要表达的是,非有非有、当有则有、当空则空、空有不滞。

   具体的讲,是因缘有而自性空,世俗有而胜义空,相对有而相对空。

   不能入自性有、胜义有、毕竟有之常住见,亦不能入缘起空、世俗空、毕竟空之断灭见。

   非空非有非中间,相对空亦相对有,于一切处不起执着,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是佛陀的本意。最终要达到的是,随空随有,常应常静常清静,关于空与有,类似道祖所讲的有与无,在《心经》中有清晰的讲述,可以看看在下刚写的这篇注解心经的文章。

   除了《心经》,《金刚经》就是佛门在中国流传最广与影响最大的经典,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般若部佛经的纲要,寓意此经能断除一切一切无明而使人生大智慧,从而超脱生死无常入圆觉涅槃。

   几种译本中,以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译本流传最广。

   《金刚经》不仅中国佛门诸宗所尊,也为道门吕祖、重阳祖师所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今佛经的前面,往往都有这首出自女皇武则天的偈子,以示对佛法的珍重与持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法会因由分第一,是讲金刚法会的因由。

   佛陀涅槃前,曾有嘱咐,经前皆加“如是我闻”四字,以示得法于佛陀。佛陀涅槃后,弟子结会集经时,由记忆超强的阿难口述,皆加“如是我闻”四字,表示从佛处听来。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法: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里由祗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捐赠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位大比丘一起。

   当时,快到吃饭时间了,佛陀穿上袈裟,拿上饭钵,去舍卫国乞食。

   在舍卫城中挨家挨户乞食完毕,便返回给孤独园进食。

   吃完饭,脱了袈裟,洗好饭钵,收起来,洗干净双足,铺好座位坐好。

   这法会因由分,除了告诉我们佛陀此次说法的时间、地点等因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觉者平常而简单的生活。

   佛陀肯定不是只有这一天才这样托钵、乞食、收洗,而是几十年如一日,讲经度人、放白豪光照三千大千世界、下地狱救人、上天宫讲法的同时,每天挨家挨户托钵、乞食、简单生活,而不是天天放大神通、庄重威严地坐在那里发号施令。

   因此可见,大觉者,外表还是一个平常人,也许比一般人更平常。

   就像在下个人曾遇到的一些修行深厚的老人家,若是一般人遇到了,除了感觉更亲切慈详之外,看起来也就是个平凡的老人家,只是在亲近的弟子面前,才会显露一些高妙。

   所以,内证先天太极与无极了,见性与觉悟了,现实中还是要做回一个简单平凡的人。

   做的还是类似的事,不过内核换了,效用也就会完全不同了。

陈广亮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天一书院院长,传统文化推广者,职业投资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