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讀書群最近大力清除無聊之徒,群風整頓大快人心!
我在想為什麼群圈轉發有一種“癮”病,幾乎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或接受與否?有的甚至是較勁賭氣? ; 進而謾罵/無法無天。
落座思考,雖然我們身處互聯網的全天候/無邊界的茫茫人海之中,卻似無家可歸的精神孤兒或孤僻孤傲的行屍走肉?
造成這種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個人以所謂“良心”拋頭露面於群圈之中,一幕道貌岸然的滑稽劇就“神明”般的到處消費好不容易攢起來的朋友們的相互默契。还有“掏粪者”——见上一篇拙文。
這種“良心”的自我安慰,傷害的是自己的身心,打擊的社會的良知。
其實沒有所謂“良心”,有的是“有沒有良心”?這種“有”的結果是警告/勸導/譴責/不安等實際影響。
同時,根據辯證,所謂的“良心”是不是意味著佛教所謂的“原罪”,我們平時說的的"有罪"?既然這樣,那“良知”是不是就“無所謂”了?空洞的。與此相關聯的,大聲疾呼又對世事有什麼作用呢?有多大作用?
張海勤2019年6月2日1239於廣州「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