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逻辑世界的力的来源与创建宇宙的逻辑过程原理

赵文银 原创 | 2019-07-02 11:03 | 收藏 | 投票

如果宇宙也是一个逻辑世界,那么弄清楚逻辑世界的力的来源及规律,对人类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的。

假设逻辑世界是采用递归模式创建的,逻辑世界里的逻辑规则也是采用递归模式传递的,那么人类就可以通过对计算机逻辑世界的研究,达到对宇宙逻辑世界进行研究的目的。

参考中国古人的先天八卦、太极图以及当前的计算机创建逻辑世界的过程。假设宇宙也是一个逻辑世界,基本规则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和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宇宙内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两个规则共同创造的。宇宙里其它的一切逻辑规则都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规则之上的应用规则。

这个模型假设:逻辑世界里唯一存在的只有逻辑,逻辑是逻辑世界的根结点,其它的一切来自逻辑,位于根结点下面的子结点。

按照中国古人相生相克观点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观点,逻辑是由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构成的。也就是说,逻辑是由本质和形式共同构成的。数字是逻辑的存在本质,能量是逻辑的存在形式。数字和能量属于根结点之下的子结点位置上的事物。

力是逻辑的变化。逻辑的变化是逻辑规则的存在形式,所以力是逻辑规则的存在形式。力的本质是数字状态的变化量,力的形式是能量状态的变化量。比如量子场论中的传播子,就是能量状态的变化量。

哲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力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物理学家从能量的角度观察和研究力,而哲学家基本上是从本质的角度研究力。

比如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力被看作是从一个物体发射到另一物体中去的。这种发射的力本身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形式”,是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这是从哲学上研究的关于力的本质,是抽象的描述,由于亚里士多德并不知道物质是能量的存在形式,所以认为力本身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形式。对于现在的了解爱因斯坦质能公式的人来说,亚里士多德说的“形式”就是能量,因此,如果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描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能量的存在形式,是从一个物体发射到另外一个物体中去的。也就是说,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独的物体是不存在力的。


如论如何,计算机信息世界是人类创建的不属于物理世界的逻辑世界,尽管很多人认为人类已经达到了值得骄傲自豪的科技文明高度,但是如果和宇宙的创建技术相比,人类目前的技术似乎太低级了。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采用逻辑推论的形式得到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在人类创建的计算机信息世界里,并不存在独立的能量形式,而在宇宙里,光就是独立的能量存在形式。事实上,人类至少还没有达到采用科学的形式认同宇宙是逻辑世界的科技文明层次,尽管承认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无法改变的规则,但是并不认为自然规律是用来约束事物的存在形式的逻辑规则,而是认为事物是随机创建的,然后这些随机发生的逻辑过程就变成了现在的自然规律。

倘若参考中国古代《易经》的内容,以及人类创建计算机逻辑世界的方式,就可以建立一个创建宇宙的假设模型。

模型的基本元素为:数字、能量、力。数字是逻辑的存在本质,能量是逻辑的存在形式。力是逻辑规则的存在形式,力的存在本质是数字状态的变化,力的存在形式是能量状态的变化。

该模型的最基本的逻辑规则为: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参考先天八卦),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参考太极图)。

如果结合《道德经》和《圣经》创世纪的描述,就可以得到关于创建宇宙的逻辑过程的描述。

1《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亦大。域中有四大,而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按照中国古人老子的说法,在正式创建天地之前,有“物”已经存在了,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因此称之为“道”。并且对“道”的特征做了一些描述。按照现代科学的描述形式,这个道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独立而且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宇宙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宇宙里的能量是守恒的,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如果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老子所说的道就是创建逻辑世界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则在创建逻辑世界里的事物之前就存在了。创建宇宙事物的最基本的逻辑规则有两个,一个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另一个是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以及其它一些具有应用目的的逻辑规则。

老子对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的运行过程的描述非常形象:这是一个很大的事物,然后慢慢地消失,然后慢慢的远去,到了最远处又返回来了,如此循环运行而不会发生危险。

2)参考《圣经》创世纪的描述,宇宙的创建过程如下:

1:1 起初神创造天地。”这是创建宇宙事物的起点。《易经》认为,从第6层开始,才会创建物体,前5层创建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位,共62个。类似现代物理学模型里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物理学术语,指人们认知的构成物质的最小或/及最基本的单位,是组成各种各样物体的基础。即:在不改变物质属性的前提下的最小体积物质。它是组成各种各样物体的基础,且并不会因为小而断定它不是某种物质。但在夸克理论提出后,人们认识到基本粒子也有复杂的结构,故一般不提“基本粒子”这一说法。

这是逻辑世界直接采用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的最基本的62个数字,创建数字的力属于原力。这些数字分为天、地两种类型,中国古人称为阳、阴,现代数学称为奇数、偶数。这些最基本的数字充满了宇宙。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这些基本数字通过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又创建了大量新的空间数字。这些空间数字没有任何应用功能,是空虚混沌的。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1: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光是具有应用功能的空间数字。

(3)然后,神根据需求目的为宇宙设计各种应用系统规则,在规则的作用下,创建宇宙事物。这些规则就是人类所说的自然规律。

从母本世界传递给宇宙的初始逻辑规则是二进制数字系统规则,但是宇宙里的事物并不是由二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的,而是由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是指初始的道,也就是从母本世界传递过来的“二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了有效数字1,然后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也就是采用初始的道创建宇宙的道,这个新创建的道出现了三个有效数字,012。其中0是逻辑的开始和结束的状态数字。

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创建的是空间数字,数字分布在不同层次的空间里。0是空间的边界,把有效数字封闭在空间内。

按照能量守恒原理,宇宙的能量来自母本世界,是以逻辑的形式传递过来的。不过人类目前并没有掌握能量脱离母本世界以逻辑形式独立存在的逻辑技术。


由于在人类认知空间里的内容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人的个体认知空间里的内容的集合,而是选择性的以物质形式记录下来的个体认知空间里的内容。所以后人所认知的是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结论,并不知道前人得到这些结论的过程。比如在《道德经》和《圣经》创世纪里,都提到了天地,由于在人类的认知空间里并没有记录前人个体认知空间里关于“天地”的认知过程,所以后人对“天地”的认知本质上就是后人的个体认知空间的关于天地的认知。这也是不同的人对前人的观点有不同的认知的技术原因,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就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采用逻辑的形式认知“天地”也是一种眼光。按照这种眼光,宇宙里的天地是由二的幂进制系统规则创建的数的集合,分为两大类,奇数类为天,偶数类为地。数字状态的变化是通过原力呈现的,也就是几何图形上的连线。

二的幂进制系统包含三个数字,012。参考中国古人的观点,1表示阳、天、乾,也是物理学里的开弦;2表示阴、地、坤,也是物理学里的闭弦。0表示逻辑过程的中止和开始。12是逻辑世界的源头数字,逻辑世界的一切数字来自12的逻辑连接形式。假设弦理论里对开弦、闭弦的状态描述就是数字12的能量存在形式,那么数字12所对应的就是最小单位的能量存在形式,也是空间和时间的最小单位。

如果套用普朗克关系式的表达形式,就是ε=fv,其中,ε是最小的能量单位,ν是震动频率,f是伏羲常数(采用伏羲常数是因为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来自伏羲的先天八卦)。由于数字1和数字2是两个不同的能量存在形式,因此是两个不同的最小能量单位,记为ε1和ε2

采用普朗克的思维形式,假定存在比普朗克长度更短的长度,定义为伏羲长度。伏羲长度是宇宙里最短的长度,对应的是伏羲时间和伏羲质量。

能量状态的变化是力的存在形式,数字状态的变化是力的存在本质。从原力的创建过程来看,力存在最小单位,力是离散的。

力的最小物理单位是数字2的能量,即一个ε2,也是原力的最小值。数字3是两个数字1通过1个最小单位力连接形成的空间数字,能量为(数字1+(ε2)+数字1)构成的新数字空间的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这个新空间的能量≦(ε1+ε2+ε1);数字5是(数字2+(ε2)+数字1)形成的新的空间数字。

从创建空间数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看,数字2的能量数量ε2大于数字1的能量数量,并且是ε1的倍数,因此ε1的能量数量是宇宙里最小的能量数量单位。ε1+ε1之所以不会变成ε2,是因为能量的存在形式频率的空间震动方向的不同。


奇数和偶数是不同的事物,但是其创建规则是相同的。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奇数事物与偶数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因此提出了很多认识事物及其内在规律的有效方法,比如五行八卦的相生相克理论。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则是采用科学的形式描述了事物及其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当前的人们来说,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本质上就是相生相克规律。


倘若单纯地从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来看,奇数所代表的事物和偶数所代表的事物的创建方式是相同的,数字的管理也是相同的。

然而在莫比乌斯纸带系统的作用下,创建空间数字的方式变得复杂了,形成的空间数字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空间规模也越来越大。

想象一下,当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的基本数字,在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的作用下,不断地创建新的空间数字,类似太极图的方式不停的旋转,然后在不同的空间结构层次创建空间数字,那么逻辑空间里的场景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由于空间数字的存在形式是由能量构成的物质,因此就会出现科学家目前观察的一些现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加速膨胀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本质是早期的没有变化的空间数字,而宇宙加速膨胀的本质是莫比乌斯纸带系统创建的空间数字越来越大。


起初,宇宙采用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创建最基本的逻辑事物,这些事物是简单的。然后这些事物按照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运行,创建新的逻辑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创建的逻辑事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宇宙是采用空间层次结构形式管理逻辑事物的。不同的事物位于不同的空间层次。每一个逻辑事物是一个封闭、独立的空间,空间里的成员由一系列的独立的逻辑事物构成,每个成员又是一个封闭、独立的子空间。宇宙内的事物以空间的形式进行分布管理,物理学家称这种分布形式为场。场的本质是空间数字的位置状态关系,场的形式是能量体的位置状态关系。

空间具有封闭、不可分割、自足的属性,空间通过约束力把空间内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事物。约束力的大小由空间核的能量密度强弱决定。

逻辑世界里的事物是遵循相同的规则而存在的,是由内核以及围绕由内核创建的能量轨道运行的事物共同构成。类似原子,由原子核和在原子核创建的能量轨道上运行的电子共同构成。比如逻辑世界里的人,是指人生。而人生是指由人构成的内核以及在由内核创建的能量轨道上的运行轨迹共同构成。

倘若把地球空间缩小到原子空间尺度,月球就变成了在地球空间内核创建的能量轨道上运行的电子。科学家把这个能量轨道区域称为希尔球。


尽管在逻辑世界里,逻辑事物及其内在规律由逻辑规则决定,但是由于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的作用,逻辑世界里很多用来创建逻辑事物及其运行规律的逻辑规则并不是“设计”创建的,而是以“自然”的形式形成的。比如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规则和莫比乌斯纸带系统规则是设计创建的,而原子的创建规则、星系的创建规则、人生的创建规则等则是以“自然”的形式形成的。所以《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指逻辑过程平缓流畅出现的形式,本质上是指逻辑事物在每个逻辑过程中的数字状态的变化量较小,形式上则是指能量状态的变化量较小。

在逻辑世界里,逻辑事物是以空间的形式进行管理的,每个空间都有一个唯一的逻辑位置,这些空间位置形成了逻辑世界的场。每个空间都是封闭、不可分割、自足的,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子空间,这些子空间形成了属于这个空间位置的场。

逻辑世界里的空间都存在一个空间核,核的能量密度决定了空间最大能量轨道的高度。空间里的逻辑事物分布在不同的能量轨道上。科学家把这个最高能量轨道形成的封闭空间称为希尔球。倘若只考虑抽象的逻辑本身,人生的希尔球和地球的希尔球、原子的希尔球等的物理特征是相同的,如果获得的能量太多,脱离了希尔球能够控制的空间区域,出现的行为轨迹就不再是人生的内容,就会出现灾难等现象。

空间约束力来自空间核,属于应用力,是核与能量轨道上事物之间的作用。空间约束力以势能的形式存在。对于同一个封闭空间里的逻辑事物来说,空间约束力是相同的,由空间核的能量密度决定。

个人简介
赵文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赵文银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