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火的“宠物经济”,会终结于“无边界”的克隆吗?

郝若桃 原创 | 2019-08-26 17:54 | 收藏 | 投票

 文/东方亦落

最近,中国首个克隆猫“大蒜”引发了关注。大蒜由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是接受了一只已故的英国短毛猫的主人的“订制”而来的,这位宠物主人为此花费了25万元,并且表示不后悔,“大蒜”对其而言是“情感的寄托”。

 

此事标志着中国在克隆领域又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宠物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愿意花几十万克隆逝去的宠物,但宠物经济已然兴起,并且体现在近年来人们各方面的生活中。能有这样的局面,除了人们对宠物的固有需求之外,互联网提供的各个方面的渠道也是功不可没。

互联网促使了宠物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从事相关业务的公司带去了可观的利益。此次希诺谷公司在克隆出“大蒜”之后,预计将年入2000万元。但“克隆”这一技术向来存在争议,克隆宠物虽非克隆人,但仍需要有边界。在互联网推动下大火的宠物经济中,如何把握好度,是当前与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促使“宠物经济”大热,带动相关产业乃至克隆发展

“吸猫”、“撸狗”成了近几年的风尚。走在大街上,宠物随处可见,即使是没有条件或精力自己养宠物的,也会成为网络上的“云吸猫”一族。2018年,中国猫狗数量高达9000万只,宠物市场规模高达1708亿。

如此可观的宠物数量与市场规模,和互联网的推动作用分不开。根据《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来看,养宠一族中有将近九成的人在线上购买过宠物用品,90后、95后近一年间在线上宠物市场中消费占比超过四成,其中95后的线上宠物消费更是连续三年呈现倍数级增长。

在传统市场中,宠物生意的火爆与宠物产业的兴盛往往被认为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在宠物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经济条件的富足和人口老龄化是主因,45岁以上的养宠人群几乎占了一半。

 

但中国宠物市场则不然,甚至是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年轻群体才是宠物经济的消费主力。在2018年的养狗一族中,80后、90后的比率高达77%。而在近三年来,90后在养宠群体中的比率从2016年的17%攀升至2018年的43%。

其实这并不矛盾。在中国,老年人孤独,年轻人同样有自己的孤独。在孤独和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宠物当成情感寄托,甚至将它们视为“家人”,也就自然愿意为此花更多的钱。去年中国单只宠物人均消费5016元,其中80%都来自于80后和90后。

与老年群体相比,年轻人对新鲜事物能更快地发现与接受,除了购买宠物之外,也愿意尽可能多地尝试与宠物相关的消费,这就给了互联网机会。

在2018年双十二当天,淘宝平台上与宠物相关的订单就将近400万个,淘宝发布的《2018“它经济”报告》显示,未来3年间淘宝宠物生意的规模将突破500亿。除了活体宠物之外,宠物的食品、用品应该是养宠一族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刚需,其中宠物食品在宠物行业的细分市场中占比超出30%。

而像是这一类商品,如宠物粮食、猫砂等等,重量较大,消费者如果去线下购买,则要消耗各种成本,而网络上选择更多,并且可以送货上门。况且在年轻人占比很大的养宠一族中,线上消费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习惯,这都让宠物经济在互联网中更多地得以发酵。

现代人养宠物,不仅是把它们当“玩物”,所以也就不满足于只为它们提供食品和日常用品,宠物的社交、约会、美容、保险,以及自己如何抚养宠物,都成为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项目,由此衍生了宠物社交、就医、防丢、美容等O2O平台和应用。

对于那些现实中没有条件养宠物但喜爱宠物的人,互联网同样也能从他们的爱好中找到商机:铺天盖地的动物表情包,社交媒体上各种萌宠图片和视频,还涌现出专门的账号,以及周边产业,就只是靠着人们“云吸猫”、“云养狗”的爱好也能实现盈利,“共享宠物”、“宠物网红”,以及关于宠物的书籍、影视、游戏等都持续呈现增长趋势。

 

宠物经济的火爆迅速引起了资本的注意。今年2月到3月,宠物鲜粮电商“超能小黑”完成A轮融资2000万元;小程序“你的猫有多萌”获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著名的投资机构软银也曾经以3亿美元的金额投资了一款遛狗App“Wag”。

孤独经济、单身经济、老龄化严重、收入水平提升...诸多原因让“宠物经济”蓬勃发展,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在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占据着愈加重要的位置,人们为它们投入的也越来越多。互联网与资本催熟了宠物经济,甚至连高大上的“克隆”都因情感因素加入了宠物经济的行列。

二、宠物经济蓬勃多方受益,但边界与底线是重中之重

“大蒜”是中国首例克隆猫,但在此前世界上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过克隆动物的事情,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克隆羊多莉,而且国外也有克隆宠物的例子,如美国一位医学教授CheMyong Jay被一位老人委托克隆他被撞死的爱犬,教授提取了狗狗的皮肤细胞,创造克隆狗的材料。

然而从技术上来讲,克隆狗并不容易。2005年,韩国某科学团队克隆了两只阿富汗猎犬,其中一只很快死于肺炎,另一只倒是好好地活了10多年,此事件被当时的《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最令人惊奇的发明之一”、“克隆狗的革命性突破”。

此后,许多公司和机构致力于将克隆技术应用于克隆普通宠物方面,但价格不菲。美国的Viagen公司会为克隆宠物收取宠物主人50000美元的费用,克隆猫则需25000美元。而那位向CheMyong Jay咨询的老人最终也没克隆他的宠物,使他放弃的原因是高昂的价格。不过有钱人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著名歌手Barbara Streisand就曾花费几十万美元克隆宠物,并且在《纽约时报》中对克隆宠物技术表达了高度的赞扬。

 

如果没有人们对宠物这样浓厚的感情,也就不会有“互联网+宠物”生意的红火,更不会有克隆宠物的兴盛。人都是感情动物,厌倦了尔虞我诈的人类世界,可以在宠物和与宠物有关的事物身上寻求暂时的慰藉,感情日益加深也可以理解,在宠物去世之后为其买个墓地立个碑也没有问题,可要是克隆宠物还是要慎之又慎。

 

可能有人会说,克隆宠物又不是克隆人,用得着上纲上线吗?当然,从医学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重大的突破,可克隆动物也要有个度,不然很容易破坏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循环。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种最好都遵循自然的进化规律,而非人为去增加和减少,如果只是为了个人感情无节制地克隆宠物,那么造成的危害与随意猎杀动物并无区别,都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另外人类能克隆宠物,就难保有人不去想着克隆人,为了让逝去的亲朋复生也好,为了给自己找伴侣也罢,这些都违反了伦理与社会秩序,就连做机器人都需要三思而后行,更何况是直接克隆活物呢?

不得不承认,与宠物相关的生意确实都非常赚钱,克隆宠物更是如此。不过就算不考虑生态链、伦理等问题,行业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如中国的宠物行业尚未成熟、缺乏专业规范、克隆宠物噱头成分居多等等。因而加强监管、建立相关标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人性角度来看,我们会去对宠物动真感情,它能给人们带来许多欢乐与感动,我们也会为它们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哪怕它们的寿命比人类短得多,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延长甚至是克隆。从科学与商业角度来看,人类应该勇于探索更多的技术和更广阔的领域。但关于生物和自然,人们还是应该考虑得更为长远。其实在现阶段,你克隆的宠物只能继承原宠物的肉体,却继承不了原来的灵魂,所以这更多的可能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而已。

总而言之,宠物经济虽好,但仍是美中不足,需要不断进步和成熟,才能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克隆宠物虽好,但边界和底线却是相当重要,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明确禁止区域,才可能让这一技术及其商业化的道路更为顺畅。

 
个人简介
科技、商业、互联网领域的观察者
每日关注 更多
郝若桃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