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植山从五运六气看中医学的健康观和疾病诊疗体系

陶国水 原创 | 2020-01-08 21:49 | 收藏 | 投票

从五运六气看中医学的健康观和疾病诊疗体系

顾植山

 

 

一、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上古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各种周期性变化,从太极的开、枢、阖三种动态产生三阴三阳六气周期,由万物变化呈现的“生、长、化、收、藏”五种时相产生“五行”(或称“五运”)周期。合称“五运六气”。

伏羲时代,找到天文28宿,通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天象来把握一年四季,而称“天皇”,推崇春天万物发生的气象而形成“龙”文化,四象、先天八卦为其主要文化符号。

神农时代从地上感知万物的开、枢、阖变化,产生三阴三阳六气,并由此演化出后天八卦和洛书模式,故称“地皇”。神农崇尚南方极致的阳气而以太阳鸟(九头鸟)、后天八卦等为其主要文化符号。

黄帝时代的伶伦通过“葭管飞灰”发现了十二气的周期律,十二气纳入六气系统称“六律六吕”,以天象为其记载符号产生“十二地支”;“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五行以土为中央,土色黄,此为“黄帝”名称之由来。

黄帝时的大臣大挠将十二地支与五运结合为六十甲子,容成调合六十甲子中各种自然节律编制的历法叫“调历”。调历是黄帝时代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也称“黄历”。黄历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故称黄帝为“人文始祖”。

中华文明的标准是看对客观世界动态变化规律的把握。中华先民以找到亘古不变的十二律吕作为文明的标准和标志,故把中华文明的起始点定在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时代。“炎黄子孙”是从文明的角度讲的。

习近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伏羲-神农-黄帝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逐级完善提高的三大里程碑。

六十甲子是炎-黄文化的结合,也是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二、五运六气的历史沿革

炎黄之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理论日趋完善。夏代把阴阳五行作为治国大纲,五运六气思想逐步理论化(从运气学说中的天文多为夏代以前的天象可证),至商代已臻成熟(从岁气交接时间定于丑月大寒,而商代正月建丑,推测运气学说完成于商代以前)。

周代文献中已频繁出现“六气”、“五运”的名称(《周礼·医师》:“察天之五运,并时六气。”)。春秋战国至西汉之前是五运六气学说得到普遍应用的时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完成于这一时期。

东汉后期至隋代,历朝政府严禁图谶,殃及池鱼,《黄帝内经·素问》中佚失了讲述五运六气的“第七卷”,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学说被湮没。

唐代中期王冰“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入《黄帝内经》中,是为“运气七篇大论”;经北宋政府的推广,五运六气成为一时显学,催生了“金元四大家”的盛况。

明清时期运气学说未能继续深入发展,清代的考据学派贬斥宋学,运气学说步入低谷。西学东渐后,标准西化,五运六气被摈斥,天人合一理念淡化,中医药理论异化,能力弱化,五运六气濒临失传。

江南龙砂医学流派,较好地传承和应用了五运六气学说,并大力发扬推广,在现代中医界绽放异彩。

2017年,世界中联成立了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员过千人,成员遍布海内外。目前,世界中联正在申报五运六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运六气有希望在国家层面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三、五运六气的健康观

五运六气是研究自然的五、六周期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天人合一来防病治病达到健康的学问。运气学说强调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不同步,天人不相应,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养生中倡导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七损八益等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有了运气学说,天人相应从简单的顺应一年四时,上升为顺应逐年不同的五运六气,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演化为以天干地支为标记符号、以六五节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高级模式。生动地体现了炎黄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

四、五运六气的疾病诊疗模式

方药中先生生前说:“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五运六气思想渗透于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寸口六部脉法、十二经络、药物归经、六经经方、三因司天方、奉生膏方、子午流注等临床和养生的方方面面,人们日用而不知。

在五运六气思想指导下还形成了一个司天、司人、司病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体系,分析病因时天、人、邪合参,诊断时辨天、辨人、辨病证,治疗时司天、司人、司病证。临床上常会结合人出生时的运气分析人的体质,参照发病时的运气把握病机,结合治疗时的运气顺天应时选方用药。《黄帝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是这一诊疗体系中时时遵守的基本原则。《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统病统方遵循了这一诊疗模式。由这一诊疗体系产生的“三因司天方”,通过龙砂流派的应用,展示了极强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在五运六气基础上的中医药诊疗体系,用于疫情预测可凸显中医学在疫病预测方面的特色优势;指导临床可大幅提高临床疗效;指导急危重症救治亦彰显出非常的疗效。传承和回归这一诊疗体系,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学的继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将五运六气置之于中医教学体系之外,造成近百年来培养的中医对五运六气都知之甚少,运气学说成了中医传承中被误解最深,也是最为薄弱的部分,濒临失传的危险。五运六气被摈斥,天人合一理念淡化,影响了对中医天人合一健康观的理解和实施,也影响了对中医学司天司人司病证完整诊疗体系的继承发扬。

健康是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天人关系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五运六气的应用得到了落实,推广五运六气,可为实现全民健康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个人简介
陶国水,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副院长、特聘研究员,出身医学世家,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砂医学特色诊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参研、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