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堕落

周长伸 原创 | 2020-10-11 17:12 | 收藏 | 投票

  

  教育的目的,本该是教人如何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交换关系,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成就自已。但中国的教育,把教育过程中的某个节点作为价值交换的标的,让个体与这个虚假的价值载体建立起交换关系,从而避开了个体与社会真实需求之间要缔结的互动关系。其结果就是,个体只要把规定的书读好就行,这些书与社会需要有无关系,怎样的关系,已不重要。这样人为设定的游戏规则,驱使千千万万的学子进入一个虚幻的角斗场,费尽心血,却与真正的事业成就无关。

  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这样的性质。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考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博、导等等,这些本来只是通向目标的阶梯,却变成具有终点意义的价值载体。无怪乎某些年代“六十分万岁”成为流行语。许多年过去了,这种状况有根本的改变吗,没有。

  这样的教育体制,注定了学子们是为了获高分而学。怎样能获高分呢?就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得准不准、透不透为裁决标准。致于学的这些东西相对于真相而言是否正确,以及与现实有怎样的关联,人们不会关心,也没必要关心。

  这种体制所形成的激励机制,是违背个体成才或人生成功的规律的。一个人的理想,一定是建立在与社会需求互动的基础上,即上文提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成就自身,从心理学上讲,这就是“自我实现”。个体与一个本无价值的标的物建立交换关系,耗尽韶华,实际上却毫无价值,是与每个生命个体天然存在的“自我实现倾向”相违背的。但凡有慧根的孩子,都会抗拒这种教育。这种压制天性,脱离社会真实需要,仅仅与人为设立的“饭碗”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与理想无关。因此,被驱使于这个轨道中的学子,无法在内心构筑起人生理想的大厦。理想与创造相关,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创造。所以,这样的教育,不仅不培养人才,恰恰毁灭人才。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成才的人,往往是以抵抗这种环境干扰为前提、为代价,背负压力与社会需要建立互动关系,走出“自我实现”之路的人。

  我就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的人。我真心看不起这种体制下科班出身的那些所谓专家学者,不管他头顶多么光鲜的桂冠,那不过是其为获取一只漂亮饭碗在一条脱离实际需要的路上悲屈爬过的标记而已,他难有自已的东西。

  

了解新思想,请关注公众号:dtzyl1

个人简介
向世界推介揭示社会真相和运行规律的“动态资源论”,为实现人类和平而努力。 请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动态资源论 dtzyl1
每日关注 更多
周长伸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