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质变之路

范跃东 原创 | 2020-11-17 13:35 | 收藏 | 投票

三农质变之路

——武冈市晏田乡青山亭村调研的思考

根据邵阳市委的部署,202011月邵阳市统计局就结对帮扶联系点武冈市晏田乡青山亭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为:乡村振兴是质变和战略性的;脱贫攻坚是量变和战术性的;乡村振兴是长期性、全局性和系统性,脱贫攻坚是短期性、局部性和基础性。脱贫攻坚是条件,乡村振兴是发展结果。三农问题要发生质变,必须走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之路。

一、青山亭村的扶贫变化情况

武冈市青山亭村位于晏田乡东面 ,土地面积5505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925亩,林地面积3183亩,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543户,村民1881人。党员58名,平均年龄50多岁,一半在家一半在外打工。受地理环境和水土影响,该村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油菜、花生等。

青山亭村贫困户70户,237人。扶贫工作,从2014年开始,历时7年,现全面脱贫,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质量较高,远远超过全国全省水平,国家标准4000元,武冈标准5000元,本村达到10722元。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的高质量脱贫有35119人,6000元以上稳定脱贫有2693人,5000元以上基本脱贫有925人。具体表现为:1、住房保障。没有CD级危房(C级危房是加固维修的,D级危房是重新建设的)。2、异地搬迁。原来出行不便并且房子质量差的,集中安置16户,分散安置2户。3、医疗保障。本村所有人加入医保,其中贫困户只要交50%医疗保险费,并且可享受先治病再付款的优惠。4、教育扶贫。每个学生享受。青山亭村中不少孩子长年留守偏僻的贫困山村,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早早地用弱小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担子。2020621,该村的32名贫困家庭儿童,收到了中国太保寿险湖南分公司送来的特殊礼物(书包及学习文具)。此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城乡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达到了教育少年儿童从小窗口看大世界,在互助中互信、在互学中共同成长的目的。 5、产业扶贫。2018年初,邵阳市统计局和太平洋保险公司邵阳分公司对口帮扶青山亭村。扶贫工作队进驻村里后,深入全村23个村民小组找贫困原因,思考帮扶对策。他们从产业扶贫入手,筹款30万元,吸引当地9位能人投资40万元,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武冈市修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及贫困户种植药用价值高、市场销路好的吴茱萸150多亩,3年后可投产,盛产期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此外,种植油茶50余亩,丰产后效益可观。为巩固和增加粮食生产,扶贫工作队为该村争取水利项目和机耕路配套资金150万元,完成机耕路修建、水渠改造与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农田灌溉300多亩,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在通往村组主要路口实施“雪亮工程”,计划安装大照明路灯80盏、摄像头16处,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小额信贷:种养业,以奖代扶,每户1000元;生猪养殖1950人,每人300元。温氏养鸡529人,每人200元。就业交通补助:省外400元一人,邵阳市外200元,武冈市外100元。村集体的不足:2018年邵阳市拨付20万元,未见成效;2019年种植中药材,目前没有结果;扶贫车间未搞好。6、低保兜底。一类340元每人每月,二类210元每人每月,三类180元每人每月。残疾人有专门补贴。

二、青山亭村农村劳动力调研

青山亭村1881人,其中劳动力996 人,多数劳动力在外打工。对劳动力调研,有助于了解该村脱贫途径。

 1、劳动力结构分布情况:青山亭村18-65岁劳动力总数有 996 人,占总人数比例52.9% 。从性别上看男性有 551人,占比 55.33%  ;女性 445 人,占比 44.67%,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下为 487人,占比 48.87% 40岁以上为 509 人占比 51.23% ,劳动力呈现年轻化趋势。从学历上看初中以上为 326 人,占比 30.89%;初中以下670人 占比 69.21% ,低学历偏多,高学历较少。

2、外出务工情况:全村共有外出务工人数 561 人,占劳动力人口总数比例为56.33%。其中男性 302 人占比53.83%;女性 259人占比46.27%。从外出时间长短看,长期在外务工(一年以上)人数 28人占比4.99%  ;季节性务工人数 533 占比 95.01% 。从务工地点上看,外出主要是广东和广西居多,其中到广东务工人数为 249人 占比  44.33 % ;广西务工人数为  217  占比 38.76% 。从工作的行业看,外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等。其中从事建筑业人数为229人占比 40.85%;制造业人数为 284人 占比 50.54%

3、常年在村的劳动力情况:全村常年在村的劳动力人数为 435人,占劳动力人口总数比例为43.67% 。从年龄上看18-60岁的人数为占比 307人占比70.57% 60岁以上的人数为 128人 占比 29.43% 。从性别上看男性人数为255人占比 58.62% ;女性人数为 180人占比 41.38%

农村劳动力现状特点分析:

1、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撑起半边天,前几年家庭里大多是男性外出打工、女性则守家。现在基本上都是夫妻双双外出。

2、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当前农业生产虽向前发展,但是就目前条件下单纯的农业生产很难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开支。而从外出务工收入中发现,高的年收入有10万,低的也有近3万,青年劳动力已完全脱离了当地农业生产。

3、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过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者职业中介机构介绍而实现就业的较少。

4、仍然以体力劳动力为主,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数的自身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外出就业的空间狭小,大多数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风险性高的行业。

三、扶贫成效与问题:

7年扶贫,成效显著:

1、扶贫政策深入人心。青山亭村依托群众大会、宣传标语、家庭会、院落会、逐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扶贫惠民政策,使得扶贫政策家喻户晓,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2、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该村修建道路、改造水渠、清淤山塘,实现亮化工程,修建村级服务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3、弱势群体得到保障。关注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通过保障兜底、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使得这些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4、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劳务输出带动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和传统手工业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1、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依然较差。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尽管近7年投资390万元,其中近3年投资150万元,修建了1000米机耕道,1000多米水渠,6口标准山塘,修建了村部会议室。但是,还有4000多米道路有待硬化。农网改造,尽管增加了一个变压器,但是有些只一根光丝,灯不亮,用电极不安全。供水管道年久失修,水质差,每周都停水。

2、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不理想。烂房子没有拆除,不整洁不美观。亮化工程,路灯不亮、摄像头少,老百姓觉得晚上行走不安全。在环境整治主体作用、资金投入、管理责任、管理力量、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有差距。

3、妇女儿童保护不够。没有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需要重新修房子,国家补助1万元太少,力度不够。男人在外打工,妇女在家太苦。

4、产业培植难度较大。缺水,不能种植大棚蔬菜。都是石头山,只能种玉米,很难种水稻。由于受制于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村里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种养殖业上,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虽然能实现稳定增收,但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显著成效。 

5、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农家书屋没有利用,打牌的人多,红白喜事没有改革,对学习好的人没有奖励。少数贫困户因为尝到了扶贫政策的甜头,存在惯性依赖,不配合帮扶、不愿意参与脱贫,缺乏主动脱贫的动力,形成了严重的“靠着墙壁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思想。由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政策红利差异大,导致部分群众互相攀比、心理失衡,会影响群众认可度。

四、建议

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一是要号准“贫脉”。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二是要摘掉“贫帽”。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从而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三是要切断“贫根”。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上,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1、加大产业与就业帮扶。村里要设立10万元以上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乡村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加大金融扶贫贷款投放力度,严防扶贫小额信贷金融风险,加大产业发展以奖代扶力度,鼓励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群众稳步增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力促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强化产业的合作机制,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导向,协同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建立规范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通过补齐短板,让农民住得下、吃得好、能增收,让农业产品好、品牌亮、前景广,让农村更美丽、更宜居、更文明。

2、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继续加强扶贫政策和脱贫成效的宣传,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发挥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作用,坚持典型示范引领,鼓励扶持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致富项目,广泛组织开展“树典型、学标兵”活动,积极倡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对村里考上县属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考上大学二本一本的学生,要进行奖励。把村里能人请回来。要通过政策激励人才回流农村,同时加强培养乡土人才。

3、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供电问题。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标提质,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

4、进一步推进后续帮扶工作。构建后续帮扶政策不变、长期结对帮扶、后盾帮扶协调等系列长效机制,帮扶责任人五年内持续责任帮扶现在的帮扶对象,确保脱贫后应该享受的政策全部享受;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脱贫“回头看”,确保已退出的贫困村和已脱贫的贫困人口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加强对非贫困对象的入户走访监测,发现返贫和新致贫对象,按程序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落实结对帮扶。

5、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促脱贫工作。大力推进“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班子领导能力;以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化党支部创建,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健全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村级保障水平;全面抓好智慧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五、三农质变之路: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

(一)村民期盼

当前,农民群众已实现脱贫目标,更加关注在生产、生活、生态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1、更加关注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由吃得饱穿得暖有得住到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家庭经济收入由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到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就业渠道由主要依靠公益性岗位、短期就近务工到获得更高收益、长期稳定就业;产业发展由简单的种养生产、粗加工到规模化商品化、生产附加值高的农特产品。

2、更加关注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脱贫攻坚之后,农民群众更加从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以及提高生活品质的角度,关注道路、电力、网络通讯的持续保障和质量提升;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的扩展和升级;关注垃圾、污水、厕所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希望家乡更加美丽、更加生态、更加宜居。

3、更加关注脱贫成效和扶贫政策的巩固延续。担心脱贫后一旦出现灾害、大病等突发情况,因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弱而出现返贫;关注支持农村发展资金、项目、技术的持续与均衡化,担心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昙花一现;十分关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类惠农惠民政策和公共服务的延续与扩展性,担心政策断档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差异,甚至是“悬崖效应”“砖墙效应”。

(二)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1、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2、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3、注重愿景与现实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衔接保障机制

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做好顶层规划,也要做好具体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着手:

1、制度规划。要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着重从完善基础设施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但是每个村情况不一样,需要地方政府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2、人员配置。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以县为单位,逐村摸排分析,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调整优化,全面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每个村相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建立长效机制。当前农村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才,部分农村空心化现象依然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选择性地配备专职人员担任第一书记、干部驻村的形式来负责相关事务。

3、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优化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作者:湖南省邵阳市统计局  范跃东

                            2020年11月17日

范跃东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湖南大学毕业,经济学士。2005统计师,2017高级统计师。1992副科,1998正科,2003社会科长,2018能源科长,2021四级调研员。工作30多年,有20多年是年度优秀岗位,三年立功。《统计原理》等课程教学,…
每日关注 更多
范跃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