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全部事物就是个人的世界观

赵文银 原创 | 2020-06-13 14:09 | 收藏 | 投票

尽管财富的魔力让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存在形式的意义,但是古人却认为现实中的一切是从无到有创建出来的,产生魔力的财富本质上是逻辑的存在形式。这种认知的区别来自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古人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事物的颗粒度很粗,而现在的人在不断提高的现代科学的帮助下,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事物的颗粒度越来越细。

古人把个人认知空间称为心,现代人把个人认知空间称为世界观。

由此可见,无论是心或者是世界观,当采用个人认知空间进行描述时,都可以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建立技术模型,并且找到创建这个模型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理论。

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采用科学模型来描述的,这是由创建逻辑世界的基本规则决定的。

每个生命体都有一个相应的世界观,以认知空间的形式存在。世界观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所以世界观的内容必须来自空间内的存在事物,也就是说,世界观的本质就是生命体对自己创建的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人的世界观就是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全部事物的集合,这些事物是这个人在精神世界里创建的逻辑事物。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本质上是对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的反应,并不是对宇宙世界里真实存在的事物的反应。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在人类出现之前,宇宙里的绝大多数事物已经存在了,并且很多事物就在人的身边,但是人们并不相信它们的存在。因为人相信的世界只是个人认知空间里形成的世界。

作为一种假设,宇宙认知空间、人类认知空间和个人认知空间属于不同层级或者不同维度的空间,都是宇宙空间里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形式。

人类可以认知已经存在的事物,但是不能认知不存在的事物,形而上学哲学把这种认知事物的方法定义为“在场”,用来描述人对事物的认知。

尽管人类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并且通过认知功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生活环境,但是在人类创建的知识库里,似乎并没有找到采用现代科学形式创造认知功能的技术方法。

1、认知空间是如何创建出来的

认知空间是生命体为了认识客观事物所创建的空间,不同的类型的生命体所创建的认知空间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宇宙认知空间是层级最高的生命体创建的空间,是宇宙空间里其它类型生命体所创建的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的来源。

与物理世界里创建空间的方式相同,认知空间也是通过力的作用创建的。科学家把这种创建空间的力称为引力,引力是用来约束存在事物的力,在形式上创建了一个是封闭、自足的空间。引力的类型是由形成引力的能量类型决定的。在认知空间里,不同层级类型的引力是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宇宙认知空间、人类认知空间、个人认知空间是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的,而相同层级类型的认知空间则是以独立的事物形式存在。


 

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是人通过智力创建的,具体的技术过程和特征如下:

(1)起初,个人认知空间里只有一些初始化的存在事物,人们把这些事物称为先天存在的事物。类似目前的计算机系统里的初始化数据。

(2)然后,人的精神生命体在智力的作用下在人类认知空间、宇宙认知空间,或者其它认知空间里运行,发现存在事物,然后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比如胎儿开始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与声音、光、味道、情绪相关的事物。

(3)开始的时候,人的智力比较弱小,在外部认知空间里运行的能力很弱小,因此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事物摹本的数量也很少。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类花费了几百万年的时间,直到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采用符号的形式创建宇宙认知空间里存在事物的摹本事物的方法,才找到了提高智力运行能力的认知空间,这个认知空间是由人类共同创建的,称为人类认知空间。

(4)人类认知空间出现以后,人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摹本事物基本上来自人类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古人把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的集合称为文明。《易传·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5)科学共同体的出现加快了创建人类认知空间里事物的速度。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创建的社会型生命体。

(6)宇宙认知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对于封闭的空间来说,空间内的存在事物的总量是不变的,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但是可以在智力的作用下转换存在形式。比如大多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是以已经存在的事物为基本材料,通过搭配和安排,形成新的整体事物。也就是说任何创新事物都可以采用逻辑的形式追溯源头的。

2、人的博弈策略的局限性是由个人认知空间的尺度决定的

人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博弈局构成的。一个博弈局就是一个封闭、完整的事件,由一系列的逻辑过程构成,这些逻辑过程是通过对物理世界里的物质逻辑体的进行搭配和安排来实现的。比如在开饭馆赚钱的博弈局里,人、食材、道具等属于物质逻辑体,不同的搭配和安排产生的博弈结果是不同的。决定博弈结果的是内因是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博弈策略,是决定成败的根本原因。而食材的质量、厨师手艺等属于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

博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身体生命体所需要的能量,从外界获得能量是逻辑事物维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因为逻辑事物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按照能量守恒原理,事物在维持存在和发展的时候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必须从外界获得能量来补充内部消耗的能量,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采用博弈的形式抢夺其它事物的能量。

人的身体生命体所产生的逻辑行为,是由人的精神生命体在个人认知空间里的目标事物决定的,这个目标事物是精神生命体通过智力对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进行搭配和安排创建的新的整体事物。

博弈就是人的身体生命体通过劳动力在物理空间里创建与个人认知空间里的目标事物对应的摹本事物。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博弈参加者的收益。

在物理空间里创建以物质逻辑体为材料的摹本事物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博弈的结果是不可逆的。人们把这个现象称为自然规律。因此中国古人特别强调谋定而后动,在发生搭配和安排物质逻辑体的逻辑行为之前,会反复地在个人认知空间里修改调整博弈策略。

获得更多的能量是逻辑事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个人认知空间里,精神生命体创建的博弈策略必须满足这个原则。当身体生命体在博弈的过程中出现能量状态减少的现象的时候,精神生命体会在个人认知空间里修改博弈策略,以便在接下来的博弈过程里能够增加能量或者阻止能量状态的减少速度,从而找到最终胜利的博弈策略。对于这种情形,不同智力的人的做法是不同的。

(1)智力弱小的人会放弃抵抗,承认失败。自私的人大多数会采用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形式逃避博弈,外在的表现现象就是缺少自信心和自卑。

智力弱小的人创建的个人认知空间尺度较小,创建的事物的数量较少,或者所创建事物的颗粒度较大,因此在博弈的时候,无法在物理空间里创建对应的物质逻辑体事物。

(2)智力强大并且包容力强大的人会马上调整策略,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方案。

包容力是智力的一个子类型,是用来校正逻辑过程错误的力,类似现代计算机里的容错机制。包容力是一种通过扩大认知空间范围的方式调整博弈策略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力。

智力是一个大类,包含了很多子类,包容力就是其中的一个产生特殊作用的子类力。不同类型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3)智力强大但是包容力小的人大多数会制定转嫁失败风险的方案,试图通过损伤局外人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创建人的技术原理上看,绝大多数博弈者属于这种类型,比如古人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天灾的时候,就会把责任推给不相干的神明。

转嫁失败结果尽管可以降低能量的损失,或者出现增加能量的现象,但是破坏了在更高层级上的博弈规则,倘如没有在更高层级空间里进行博弈的策略,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灾祸。因此中国古人说,知小而谋大,鲜不及矣。

(4)爱因斯坦说: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universe.(只有两件事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但是我不确定宇宙的无限。)尽管不知道是不是爱因斯坦本人说的,也无法知道爱因斯坦说这句话时的情境。不过从认知空间的存在形式来看,客观存在的宇宙是无限的,个人认知空间是有限的,用个人认知空间里的有限事物创建的博弈策略是有缺陷的,博弈结果所表现的现象表明博弈者是愚蠢的。由于人生是由连续出现的博弈空间构成的逻辑过程,因此外在的现象就是连续出现的愚蠢。

减少愚蠢的方式有很多种类,不过从消耗能量的角度来看,通过包容力创建的容错校正机制所支付的能量最小,中国古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并且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

通过博弈获得能量是逻辑世界里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人或者其它形式的生命体,都必须遵守这个宇宙的基本原则。人的博弈策略是由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创建的,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是由人的精神生命体通过智力创建的。

在博弈原则的约束下,不懂装懂是人的自然属性,无论是谁,当外人描述一个在他的个人认知空间里不存在的事物的时候,就会用他的智力创建一个他理解的事物,在创建事物的过程中,智力弱小的人会忽略对方描述的事物里的很多细节,因此所创建的事物完全不是对方所描述的事物,人们把这种情形称为“不懂装懂”。智力强大的人会寻找更多的细节,然后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与对方所描述事物相同或者更好的摹本事物。

也就是说,不懂装懂是个人认知空间里天然存在的一种博弈策略,不过在指导物理世界里的博弈过程的时候,大多数会产生负面效果。而人们把带来这种负面效果的行为称为“愚蠢”。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这种“愚蠢”的行为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太少了,尽管自从信息革命以来,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但是与宇宙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相比,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的数量太少了。

(5)任何人的个人认知空间的尺度都是有限的。在逻辑世界里的基本逻辑规则力的作用下,当博弈策略失败的时候,博弈者本能的应对策略是阻止能量的损失,智力小的人大多数会选择直接转嫁风险的策略减少本次博弈的能量损失,以便有能力进入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博弈空间里进行接下来的博弈。不过由于直接转嫁风险的行为制造了新的博弈对手,因此为新的博弈过程增加了更多的风险,中国古人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祸不单行”。智力强大的人基本上不会选择直接转嫁风险这种简单的策略,而是扩大个人认知空间的尺度,创建更高层级的尺度更大的博弈空间,把本次博弈的风险转移到新的博弈空间里。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基本上是采用创建更大尺度博弈空间的形式解决的。

(6)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博弈策略里,博弈结果完全是由博弈主体主导的,博弈客体属于被动的虚拟博弈对象。而在现实的博弈事件里,参与博弈的双方都是真实存在的主体对象,博弈结果是由双方各自创建的博弈空间的能量大小决定的。

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的数量、颗粒度的粗细以及真伪程度决定了博弈策略的效果。中国古人说,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如果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进行描述,就是说,在博弈之前,必须先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创建博弈过程中所需要的事物,并且形成一个有明确边界尺度的博弈空间。

不过绝大多数人由于贪欲的作用,很难在博弈之前就制定明确的博弈空间尺度,即便制定了目标边界距离,也会在博弈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博弈空间的尺度,从而导致最终的博弈失败。有智慧的人在到达目的地后就结束当前的博弈局,如果希望获得更多利益,通常会设计新的博弈空间,这样就不会影响上一次的产生博弈结果。

3、个人认知空间尺度和内容是由智力决定的

智力是在认知空间里产生作用的一类力,用来处理认知空间里的事物。

人对宇宙事物的认知的技术原理是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相应的摹本事物,并且认为这个摹本事物就是现实世界里的存在事物。

尽管大多数人或许不理解这种技术形式,但是作为一种探索宇宙世界的假设模型,人类可以采用证伪的形式来寻找这个模型里存在的逻辑规则缺陷。古人把个人认知空间称为心,现代人把个人认知空间称为世界观。

个人认知空间是人的精神生命体通过智力创建的。智力是一个总称,由很多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力构成。智力是能量的存在形式。在封闭的认知空间里,智力遵循能量守恒原则,倘若要增加智力的总量,就需要从认知空间外输入创建智力的能量。

不同层级类型的智力创建不同层级类型的事物。尽管构成智力的层级和类型数量庞大,但是每个人所使用的智力的层级类型数量似乎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比如网上资料说,爱因斯他的大脑也只开发了13%,而普通人基本上只能开发10%左右。

在人类开始出现的时候,初始的智力似乎很小,与其它的高等动物几乎没有区别。经过几百万年的博弈抗争,当智力的层级类型数量增加到了一定的门槛时,人类就创建了比动物社会层级高的人类社会。

人的智力是在追求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博弈斗争的形式产生的,是博弈空间里能量状态变化的存在形式。中国古人把这种情形称为“吃一堑长一智”,比如王阳明《与薛尚谦书》里说“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工业革命以来,个人智力的层级类型数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现代人比古人更加聪明。尤其是信息革命以来,人的智力的增长速度更快了。从表面上看,借助科技工具的帮助,个人的博弈能力也更加强大了。

从人类智力的发展历史来看,云计算革命会把人们的智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科技产品工具的帮助下,个人的博弈能力将会达到一个很恐怖的程度。

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是通过智力做功的形式提供的能量所创建的。无论个人认知空间还是人类认知空间,里面的摹本事物都是由对应的生命体从无到有创建出来的。本文谈论的认知空间是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建立的假设模型,目的是探索人的认知的技术原理,因此并不假设创建宇宙认知空间的生命体,只是假设宇宙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个人认知空间里的摹本事物的母本事物。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个人的生命周期的限制,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的行为花费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人类出现后的几百万年里,人的智力无法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直到某一天,当某个人的智力因为劳动而达到了某个高度,于是出现了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第一个摹本事物。

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来自个人认知空间的存在事物,是人以符号的形式创建的摹本事物。存储这类摹本事物的空间就是人类认知空间,是一个可以通过较小的智力就可以到达的空间。中国古人把这些这些创建具有颠覆性意义摹本事物的人称为圣人,比如有巢氏仿鸟筑巢、构木为屋等;又比如伏羲氏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先天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等。

自从人类认知空间出现以后,人们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的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科学共同体的创建不仅加快了在人类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的速度,也提供了判断摹本事物真假的方法。

一种新的方法正在快速增加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数量,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科技产品工具,这种产品工具创建摹本事物的“智力”并不是来自人,而是由电能转换形成的力,科学家把采用这种形式的力处理认知空间里事物的过程称为“人工智能”。比如尼尔逊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人们可以借助科技产品工具(书本、网络等)的力量从人类认知空间里获得母本事物,因此大大提高了智力创建个人认知空间里摹本事物的能力。比如鬼谷子由于掌握从人类认知空间里获得母本事物以及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的方法,因此即便是智力平庸的人成为他的弟子之后,也会成为同时代里的智力超群的人。

现在的人借助网络、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力量,基本上都可以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大量的摹本事物,只要支付很少的智力能量就可以成为一个很聪明的人。

4、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个人认知空间里

人是由身体生命体、精神生命体、灵魂生命体共同构成的复合生命体。目前人类对身体生命体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的认识,尽管对精神生命体的存在形式了解很少,但是人们基本上都认为精神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对对于灵魂生命体的存在形式,人们目前几乎是一无所知,并且绝大多数人基本上认为灵魂生命体是不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了解人的秘密,假设这个模型是正确的,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本质上就是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与客观世界里存在事物对应的摹本事物,那么每个人都活在精神生命体所创建的个人认知空间里。

人们认为真实的由博弈产生的场景,不过是身体生命体在物理空间里创建的摹本事物,是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在物理世界的表现,受到“在场”规则力的作用,人们把这个摹本称为“真实”的存在。“在场”是因为构成摹本事物的逻辑体和构成身体生命体的逻辑体的逻辑存在类型相同。而控制“在场”事物存在形式的是个人认知空间里的母本事物。通常人们把这个母本事物及其活动过程笼统地称为精神或者意识。“在场性”是西方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博弈的过程,人生的成败是由一系列的博弈结果形成的戏剧效果。博弈策略就是个人编写的表演剧本,这个剧本是由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进行排列和配置形成的逻辑结构系统。

观众看到的是博弈结果产生的表演效果,悲欢离合,似乎演员的剧本是别人编写的。事实上,人生舞台作为逻辑世界的存在形式,每个人的表演剧本都是自己编写的,人生的过程的技术原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在逻辑目的驱动下的自娱自乐的逻辑活动。剧本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创建的个人认知空间。如果想获得好的表演剧本,就需要创建一个好的个人认知空间,比如在网络没有出现的时候,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创建个人认知空间的方法。

与物理世界里的空间存在形式一样,在个人认知空间里,距离中心位置越近,事物的颗粒度越细,密度越大,距离越远,事物的颗粒度越粗,密度越小。

精神生命体在智力的推动下在认知空间里穿行,发现和认知存在的事物。

精神生命体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搭配和安排,通过力的作用形成新的事物;第二种就是通过智力的作用,到个人认知空间之外的空间里穿行,发现事物并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

第二种方式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智力所产生的逃逸速度能够摆脱个人认知空间约束力的束缚,二是精神生命体有足够的力量在其它认知空间里运行,认知不同层级尺度的存在事物,然后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

尽管现代科学对力的研究是以物质逻辑体事物为对象的,但是对信息逻辑体事物同样有效。对于逻辑世界来说,事物的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事物的现象。物质逻辑体和信息逻辑体是事物的存在形式,属于现象。

之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力是物质事物的特有属性,是因为人的身体属于物质逻辑体,按照形而上学的“在场”理论,只有与身体具有相同逻辑形式的事物才具有“存在性”。尽管少数人也在研究非物质形式的事物,但是在人类掌握创建信息产品技术之前,这些人的观点似乎是很难被人们理解的,比如中国古人的易经、堪舆术等,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大多数认为属于迷信无知的思想。

人生的意义就是精神生命体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信息逻辑体构成的事物,然后通过身体生命体提供的力的作用,在物理空间里创建由物质逻辑体构成的摹本事物。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尽管人们目前并不知道分配演员角色位置的规则是如何设计的,但是角色的剧本是该演员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逻辑事物,然后在物理世界里创建相应的摹本事物。

人们把角色按照时间顺序创建的所有摹本事物的集合称为人生。连接这些摹本事物的结构形式体现了角色的表演能力,好的人生的逻辑结构形态曲线平滑连续,不好的人生的结构形态曲线波动变化较大。

不同类型的结构形式创建的事物代表不同的内容。古人采用波折坎坷描述人生的结构形态,采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描述创建的摹本事物的表现属性。

人生表演的技术原理如下:

(1)在现实世界的空间里存在一个母本事物,然后通过身体生命体获得该事物的形式和内容。

(2)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相应的摹本事物,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的摹本事物也是存在差异的。

能力的差异来自两个不同的空间,一个是在现实世界的空间里获得母本事物的能力,比如身体生命体从母本事物里获得信息数量的能力,另一个是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的能力,就是精神生命体把获得的母本事物信息转换为摹本事物信息的能力,比如信息的完整度、信息的颗粒度等。

(3)在个人目的的驱动下,精神生命体通过智力对个人认知空间里的摹本事物进行搭配和安排,形成一个新的事物。

在逻辑世界里,存在的逻辑体都是事物,如事件、物体、逻辑行为等。

(4)在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创建的事物属于母本事物,通过身体生命体在现实世界的空间里创建相应的摹本事物,这个摹本事物的构成元素是物质逻辑体,因此在创建这个摹本事物之前,需要先创建所需要的构成元素。

在人生的表演过程里,这个步骤的完成质量非常重要,决定了表演的结局。人生里的绝大多数的失败发生在这个阶段,主要原因是在创建摹本事物的时候缺少一些构成元素,如果所缺少的元素属于这次博弈过程里的关键因素,就会导致博弈的失败。

(5)人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因此精神生命体可以随意地创建出满足个人目的的事物,但是当身体生命体在现实世界的空间里创建对应的摹本事物的时候,由于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很难创建出满足个人目的的摹本事物。因此个人目的明确而且意志力强大的人会不断地改变创建摹本事物的方法或者改变所创建的摹本事物,以便达到个人目的的实现。古人把这类人的行为称为“不撞南墙不回头”。

5、智力通过做功的形式在认知空间里处理事物

在人类所知的生物系统里,似乎存在这样一条公理:博弈斗争是生物体生存发展的唯一形式,博弈斗争的能量是力通过做功的方式转换的。生物界里存在一个现象,似乎每类生物都有一个产生力的个性化的特殊工具。从人类现有的观察结果来看,似乎每类生物都有一种特殊的个性化的内在的工具武器,以独特的方式产生一种取得博弈优势的力,以便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而其它类型的力则无法提供生存安全保证所需要的能量。比如雄鹿巨大的鹿角,狼锋利的牙齿,蝎子尾巴上的尖刺,等等。

智力是由大脑细胞形成的产品工具在其创建的逻辑世界里创建的逻辑力。这种逻辑力是由物质世界的能量形式转换形成的非物质能量形式的力。从智力的形成过程来看,创建智力的时候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能量,因此智力属于高等级类型的力。

尽管不知道人获得产生强大智力的工具的具体原因,但是从地球上生物出现的时间顺序上看,最早出现的生物所使用的工具产生的力的等级很低,可选择的工具类型很多。而最后出现的人似乎已经没有特殊的个性化的工具可选了。猴子、猩猩等生物已经选择了产生智力的由脑细胞构成的产品工具。唯一解决这个“失误”的方法就是提高脑细胞容量,提升产生的智力的等级。

尽管《进化论》认为人的智力工具是因为劳动而进化产生的,但是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能量运动规律,在封闭的空间里,低等级的能量类型不可能自发地转换为高等级的能量类型。从现象上看,猴子或者猩猩并没有因为进化而达到人的智力等级。

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是通过智力创建的,如同人们在物理空间里,通过劳动力创建存在事物一样。

在人们当前的世界观里,基本上采用“在场”的形式认知客观事物。这种形式约束了人们创建个人认知空间的能力,“在场”是描述同类存在形式的事物的概念,比如在当前的世界观里,人是由物质构成的事物,因此认为所在的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事物形成的世界。尽管哲学家发现意识的属性与物质的属性完全不同,但是依然有办法找到意识属于物质的理由,并不会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世界里的存在事物,并且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

当然,为了获得更好的认知宇宙世界的方法,人们可以建立一个假设模型,先不考虑模型的真理性,只考虑基于这个模型所创建的方法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比如创建一个假设模型,把人分成身体生命体、精神生命体和灵魂生命体三部分。认知空间是精神生命体存在的世界,物理空间是身体生命体存在的世界,灵魂空间是灵魂生命体存在的世界。

采用现代哲学里的“在场”方法,在物理空间里,身体生命体通过劳动力产生的运动,实现物理空间里存在事物之间的能量状态的变化,并通过感官这些事物以及变化的信息。然后通过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连接通道,在力的作用下对信息的逻辑体形式进行转换,变成精神世界里的逻辑体形式,并通过精神生命体创建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

尽管人们目前并没有提出智力做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但是可以把物理学家关于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用于对智力的研究。物理学家研究的力和智力只是存在形式上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逻辑力。

6、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的来源

个人认知空间是由人的身体生命体里的脑细胞构成的物理装置创建的非物质形式的逻辑世界,人们通常称之为精神世界。空间内的存在事物是由非物质逻辑体形成的。为了便于描述,把这种精神世界里构成事物的非物质元素称为信息逻辑体,而把物理世界里事物的构成元素称为物质逻辑体。

似乎现代科学目前并没有关于创建个人认知空间的理论系统和技术方法,因此在分析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来源以及创建过程之前,需要先做一个假设模型,为提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提供逻辑起点,确保在这个点之后的逻辑是自洽的,而这个点之前的逻辑属于不同层级类型的存在事物。可以把这个点称为创建新的逻辑类型世界的奇点,也就是说,从奇点开始,构成世界的逻辑类型就发生了改变。

比如宇宙大爆炸模型,奇点是逻辑的起点,并且能量已经存在,而在奇点之前,能量是不存在的,逻辑的存在形式并不是能量,属于不同层级类型的存在事物。

现代科学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时候,科学家会按照空间大小分为两个范围,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当然,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人是由身体生命体、精神生命体和灵魂生命体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精神生命体是由大脑细胞形成的物质计算装置创建的逻辑世界里的非物质类型的存在事物,这个逻辑世界就是个人认知空间,而精神生命体就是个人认知空间里的第一个存在事物,空间内的其它所有事物都是由精神生命体创建的。

刚开始的时候,精神生命体通过灵魂生命体从宇宙认知空间里获得客观存在的母本事物,然后创建个人认知空间里的摹本事物。当然这是一个没有经过现代科学的方法证实的假设模型,只是为后面的理论系统建立强制性的源头点。如果这个源头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那么后续的理论体系可能也是不完备的。

当人的身体生命体开始工作后,身体生命体从宇宙认知空间里获得对存在事物的形式的认知,然后创建为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


 

远古时候的人的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基本上是灵魂生命体从宇宙认知空间里获得母本事物,而现在的人的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基本上来自身体生命体从外部认知空间里获得母本事物,少数事物是由精神生命体从自己的个人认知空间里获得母本元素后创建的新事物。理论科学家大多数采用这种形式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新事物。

命运是认知空间里存在的客观事物。由于人们无法通过身体生命体观察这个事物的存在形式,所以大多数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并不相信命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过这些人似乎并不否认命运在人生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逻辑现象,他们会感觉到有一种强大的未知力量在控制他们人生过程里的逻辑行为轨迹。而这个轨迹是他们无论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的。

个人命运就是精神生命体在个人认知空间里的运动轨迹,是在智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人们所观察到的命运现象是身体生命体在物理世界创建的摹本运动轨迹所产生的。

个人认知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因此正常的运动轨迹是连续创建的,遵守能量最小原则。然而在贵人的帮助下,个人的命运轨迹位置会发生跳跃性的变化,进入更高层级的能量轨道上运行。当这种状态发生后,包容力大的人会快速调整精神生命体的状态,提供在新轨道上运行的智力。而包容力小的人会想方设法地回到以前的能量轨道,继续在人生的舞台上使用原来的命运轨迹。不过由于命运轨迹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波动,所以这个人很难完全回归到原来的状态基本稳定的命运轨迹路径上,大多数会创建出一个不确定状态的命运轨迹。

力属于现代科学所使用的术语,中国古人采用德的厚薄来度量包容力的大小。采用现代科学的描述形式,德是用来描述能量状态的物理量,德薄指能量数量少,德厚指能量数量多。德薄的人包容力小,德厚的人包容力大。

尽管中国古人当时并没有掌握现代科学的术语,但是他们从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上发现了事物的集合具有承载事物的平台作用,如同土地的载体平台作用一样。所以,《周易》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每个社会型生命体都有自己的命运,在人类社会里,个人是最小的社会型生命体物理单位。国家是类型层级较高、空间尺度较大的社会型生命体。中国古人把国家生命体在认知空间里的运行轨迹称为国运。

尽管人们目前仍然没有建立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关于命运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在探索命运内在规律的兴趣上,似乎古人和现代人相差不大。尤其是古人,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经验。比如周易·系辞·下》里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古人很重视贵人在改变命运中的作用,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

贵人是指在关键的时间和空间结点改变其它精神生命体在认知空间里运动轨迹位置的生命体,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是社会型生命体。贵人的作用只是改变他人的命运轨迹位置,并不是说贵人的命运一定要比命运位置发生改变的客体对象的命运好。比如孟尝君的命运很好,但是根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结点,孟尝君的命运轨迹位置却是由鸡鸣狗盗之徒改变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命运很差的鸡鸣狗盗之人是孟尝君的贵人。

7、无字天书

中国古人把隐秘不见字的各种秘籍称为无字天书。如果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描述,无字天书就是宇宙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由内容和形式构成,形式是指以结构方式表现的客观事物。比如《周易·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也就是伏羲氏。伏羲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摹本事物的母本事物来自宇宙认知空间里事物的存在形式,伏羲对这些形式进行抽象后创建为新的不同逻辑类型的概念形式。由于人们习惯了采用书的形式存储以字的形式描述事物的方式,因此古人把以这种形式提供母本事物的载体称为无字天书。

宇宙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是宇宙内一切形式的知识的来源。宇宙认知空间里的原始事物是宇宙里知识的起源,个人认知空间和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是通过对宇宙认知空间里的事物进行类型转换创建的。无字天书是宇宙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充满了整个宇宙。

作为逻辑的一种存在形式,宇宙内的知识是守恒的,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但是可以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

伏羲创建的先天八卦就是伏羲通过智力把宇宙认知空间里的事物转换为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然后采用符号的形式转换为人类认知空间里的事物。

从认知空间里获得事物是需要支付能量的。从宇宙认知空间里获得事物需要支付很大的能量,从人类认知空间里获得事物需要支付的能量较小,而从个人认知空间里获得事物需要支付的能量很小。

伏羲支付了很大的能量突破了个人认知空间的引力边界,并且进入到了宇宙认知空间的根结点空间层级,把从这一层级空间里获得的母本事物转换为个人认知空间的摹本事物,然后再一次进行类型转换,采用符号的形式创建了人类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

倘若采用现代科学里的能量计算形式,伏羲在创建先天八卦的过程里,支付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按照现代物理学的计算方式,突破个人认知空间引力束缚的逃逸速度的力就不小,而进入宇宙认知空间后,还需要突破不同层级的认知空间里的引力束缚,才能到达根结点层级空间,因此需要支付的能量是非常庞大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现象上分析,似乎很多天才基本上都是在身体或者心理上有缺陷的人。这是因为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表现某些特殊能力的摹本事物时支付了太多的能量,从而减少了身体其它的功能模块所需要的能量,使得这个功能模块无法正常运行。

 

8、人生的舞台和剧本是人们自己创建的

人生的舞台是人类自己创建的表演平台,“神”并没有直接参与。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剧本也是演员自己编写的。

人类社会是人们表演的最大舞台,是比动物社会高一个层级的表演舞台,也是人生舞台里的第一级表演平台。为了创建这个舞台,人类花费了几百万年的时间。然后在这个基础平台上,人类开始了创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表演舞台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创建舞台的行为是被动发生的,人们并不知道人生舞台是自己创造的。

人生舞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场所,人们维持生存生活所需要的财富能量来自这个场所。在信息革命出现之前,人生舞台是人类在物理空间里被动创建的事物,在信息革命出现之后,人类开始掌握了在信息空间里主动创建表演舞台的技术。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人生舞台的数量越来越多了,可以赚钱的行业类型也越来越多了,容纳就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社会存在一个内在的客观规律,正常的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出现因为人口数量的增长而导致社会财富能量不足的现象,这是因为人类生存生活所需要的财富能量基本上是从太阳提供的能量转换形成的。事实上,人们所担心的人口危机现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无论是财富能量还是生存空间,都会通过人类科技文明的提升而得到解决。唐朝的人一定非常担忧当时的人生舞台上如何容纳今天中国的14亿人, 而今天的地球人同样非常担忧未来的地球上几百亿地球人的生活,这种担忧属于杞人忧天,因为唐朝人并不知道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提高,人们会创造出更多的人生表演舞台。

在逻辑世界里,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舞台是采用叠加态的方式存在的,因此在人们习惯的物质世界里,尽管舞台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相应的物质空间尺度并没有发生改变。

人生的内容是由博弈过程形成的,在不同的舞台上的博弈结果是不同的。

在未来的人类社会里,人们会根据需要主动地设计各种类型的人生表演舞台。不同层级类型的社会生命体设计的表演舞台是不同的。舞台好坏的标准是由在博弈的过程中从舞台上夺取的财富能量的数量决定的。人们总是喜欢在那些付出最小、收获最大的舞台上表演。

云计算革命把人类的科技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可以主动地创建一个人生表演舞台。比如采用企业联盟的形式创建一个社会型生命体,然后创建一个更高层级的表演舞台,为这些联盟成员企业提供更好的表演环境,以便在参与低层级舞台上博弈的过程里抢夺到更多的财富能量。

人生舞台上的表演是一次性的,由于时间维具有单向运动的物理逻辑约束规律,逻辑体的变化是不可逆的,所以人生的表演结果里存在很多的遗憾,也因此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人生舞台上的表演的效果是由剧本决定的,剧本来自个人认知空间,是由演员自己的精神生命体创建的存在事物。

在人生舞台上的表演的技术原理就是人的身体生命体在现实世界里创建以精神生命体在个人认知空间里所创建事物为母本的摹本事物。这些摹本事物是演员的表演成果,以产品的形式存在,具有明确的逻辑目的。人们把这类产品称为人造产品,而把没有加入人类劳动的产品称为自然产品。随着科技文明的提升,人们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母本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编写剧本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大了。从人生舞台上的表演成果来看,人造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了。比如在中国创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舞台上,即便是在表演能力很低的农村,也出现了大量具有区域内竞争力的表演成果。

表演的效果由身体生命体所创建的摹本事物融入舞台的程度决定的,最好的表演效果是支付很小的能量就成为了舞台的主要构成元素,最坏的表演就是支付了巨大的能量也无法成为舞台的构成元素。表演的效果并不是由在现实空间里创建的摹本事物与个人认知空间里母本事物的相似程度决定。

因此智者在编写人生舞台上的表演剧本的时候,一定会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尽可能多的创建舞台环境里的存在事物,并且有效地建立自己与舞台环境里其它事物的逻辑关系。同时在创建摹本事物的时候,会依据现实空间里舞台环境存在事物的变化而修改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存在事物,动态调整母本事物,以便达到最终所创建的摹本事物在融入舞台环境时所支付的能量最小。

不过现在的人衡量人生舞台上的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基本上是采用当前利益的形式进行评价。比如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表演后,根据获得的利益的多少作为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

人类社会的舞台是由无数的不同类型的生命体创建的不同类型的舞台共同构成的。个人是人类社会产品的基本物理单位,是最低层级的社会型生命体,企业、社团等是由个体人构成的更高空间层级的社会型生命体。

个人的人生舞台存在的时间短暂而且空间尺度有限,每个人的舞台剧本是通过对个人认知空间里的事物进行选择、搭配和安排,所形成的逻辑规则系统,然后通过身体在物理世界里以物质逻辑体为道具进行表演。

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全部事物就是人的世界观。由此可见,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舞台的表演结局。通常来说,世界观内容丰富的人的人生结局不会太差。

 

个人简介
赵文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赵文银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