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尽可能办到乡村去

宋圭武 原创 | 2020-07-17 17:37 | 收藏 | 投票

 智库建言  

把学校尽可能办到乡村去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义重大。该《意见》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具体如何落实好中央这个《意见》,如何让《意见》真正落实,笔者建言,除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以及一些特殊职业学校外,能办到乡村去的学校,都应尽可能办到乡村去。

一、学校办到乡村的可行性

1.现在交通、信息交流都很便捷,学生在乡村上学,吃、住、学习都很方便,不存在这方面的困难。

2.乡村一些学校资源闲置较多,可充分利用起来。有的乡村学校,建设很漂亮,但学生流失,老师流失,最后闲置。有的乡村学校,老师比学生多。

3.和城市相比,乡村土地资源较为丰裕,进一步扩展建设学校不存在土地稀缺问题。

二、学校办到乡村去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1.对缓解城市拥挤有好处。目前,一些城市人口本身就多,加上学生,人口更拥挤。

2.城市学校也过于拥挤,学生上学难,有的学校一个能容纳50多人的教室竟然坐100多人。

3.学生在城市上学,环境并不好。一是噪音大,对学生智力发育并不好。据研究,在噪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智力比安静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低20%水平。二是交通拥挤,容易出事故。三是干扰多,城市的灯红酒绿,也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健康。而到乡村上学,则没有这方面的不足。

4.对振兴乡村有好处。可以进一步刺激带动乡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对贫困地区而言,还有利于本地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另外,还可以刺激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5.便于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在城市,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缺乏劳动场地。若没有劳动场地,劳动教育就可能会流于形式,中央关于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可能成为摆设。

6.有利于弘扬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化,需要从学生抓起,从学校抓起,从教师抓起。

7.会大大降低疾病传染的风险。学校往往也是一些疾病的高传染区。比如,今年的疫情,对学校冲击很大。若学校办到乡村,其不利影响会大大减轻。有些学校说不定可正常开学。

8.让学生早一些脱离保姆式的家庭环境,吃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

9.还可以减轻城市父母管教孩子的压力,有利于城市职工安心工作。现在一些城市生活诱惑干扰多,比如学生上网,让许多家长头疼。有些家庭父母跟学生子女矛盾尖锐,对双方都不好。

10.可以减轻乡村学生的负担。有些乡村学生,挤到城市上学,家长还陪读,导致家庭负担沉重,也成致贫因素之一。学校办到农村,就可避免这一问题。

11.通过学校建设投资,还可以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推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

12.多一些劳动教育,多一些乡村文化的熏陶,培养出的学生以后开展学术研究会更接地气,更少一些书斋式,同时还会更多一份对民间关爱的情怀。

三、如何把学校尽可能办到乡村去

1.除幼儿园、小学以及一些职业学校,比如需要到工厂实习的职业学校外,大部分学校,应国家有计划搬迁到乡村。尤其是农业大学等类型的大学,更应搬迁到乡村去。

2.搬迁学校要与城市保持合适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一般要求离城市车程在2小时以外、4小时以内。

3.搬迁到乡村的学校,可以自办学校农场,供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用,顺便还可以解决部分师生生活需求问题。学校农场的土地,可以就近租农民的,也可以国家划拨一部分。

4.对乡村教师,提供额外补贴。乡村教师,工资应比城市教师高10%左右。

5.学校课程和教材设置,要有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教材。

6.要把劳动教育尽可能纳入高考体系中。如何纳入,需进一步研究方案。

7.还要大力提倡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劳动教育。教育要以身作则。教师不参加劳动教育,要教育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效果必然不理想。

8.城市学校搬迁到乡村后,空出的学校土地,可以设计为城市绿地,或设计为城市养老院,或成为安置城市新移民的新居所(包括一部分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等)。

9.要把城市学校办到乡村,估计社会接受度未必高,有些家长未必接受,需要政府强力推进。

10.为了增加乡村学校的吸引力,国家应把乡村学校办成质量最好的学校,或质量最好的学校,应在乡村,而不是城市。对城市里高考升学率前几名的学校,要带头重点搬迁到乡村。

11.对一些条件较好的乡村地区,可多安排建一些学校。比如,一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工业污染小、比较安静的小城镇,或乡镇,或集镇,可以多集中建一些学校。同时,通过在小城镇集中建学校,还可以带动周边偏远地区贫困农民,在小城镇就业和集中居住,对解决乡村边远地区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也有好处。(作者: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建言人:宋圭武,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路199号甘肃省委党校中特中心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gssgw007@sina.com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