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开发方法

赵文银 原创 | 2020-09-14 09:18 | 收藏 | 投票

 

似乎人们并不知道人类的目的是创建人类社会生命体。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哲学命题,尽管如此,人类通过自己设计的逻辑规则创建社会型生命体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确是人类自己创建的社会型产品。不过从逻辑世界里创建事物的技术原理来看,人类自己设计产品的逻辑规则系统的行为是很危险的,因为人们无法按照技术原理提出理想的用户需求模型,只能在没有目标的状态下采用迭代的方式探索目标需求模型。比如康德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创建人类社会需求模型的三大初始条件,自由意志、上帝存在与心灵永恒,但是并没有从计算科学的角度提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

尽管这种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创建社会型产品的过程存在很多的危险,但是人类并不是从无开始创建人类社会的,而是在动物社会的基础上创建人类社会的。按照当前的软件开发思维,人类的行为相当于修改已经存在的软件产品的功能属性,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在以自然人为量子个体创建的社会型产品基础上的升级版本。按照逻辑世界里的规则守恒原理,人类设计的规则来自对逻辑世界里已经存在的规则的类型转换,人类无法创造没有逻辑来源的规则。这是一条创建人类社会的基本公理,哲学家们基本上都是依据这条公理探索研究人类社会的创建方法和内在的运行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倘若参考现代计算科学的形式对人类社会进行逻辑抽象,就可以采用软件开发的形式创建人类社会的开发过程模型,起初,用户提出一个具有应用目的的目标想法(比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这是一个理想的场景模型;第二,采用迭代的形式创建社会型产品,当社会型产品满足满足用户场景模型的要求时,社会型产品就进入平稳运行结果,不再进行重大的状态改变;第三,根据当前的社会型产品的存在状况提出更高的应用目的,重复第二个逻辑步骤。很明显,这个开发方法里出现了图灵停机命题的哲学难题。


 

似乎人类目前并没有找到在逻辑世界里开发产品的有效方法。尽管哲学家提出了很多思路,但是软件工程师们并没有提出采用计算的形式描述这些逻辑思路的有效方法。

在哲学家理想的描述里,一个有效的产品包含系统结构、对象事物、停机行为三个独立的命题存在形式。不过在人们目前掌握的软件开发方法里,对一个产品的系统结构、对象事物、停机行为的描述并不是独立处理的,而是采用相互关联的依存形式进行描述的。这种情形导致了非常严重的软件危机。尽管软件工程师们提出了很多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不过布鲁克斯博士在《人月神话》里明确地说“用人月作为衡量一项工作的规模是一个危险和带有欺骗性的神话”,并提出Brooks法则:"想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 )"

哲学家并不关心逻辑体的存在形式,只关心逻辑体的存在本质,而工程师们关心的只有逻辑体的存在形式,比如机械工程师关心的是在创建整体产品的时候,物质逻辑体的搭配和安排的变化与产品属性的变化的关系;而软件工程师们关心的是在创建整体产品的时候,信息逻辑体的搭配和安排的变化与产品属性变化的关系。而在哲学家的思维里,物质逻辑体和信息逻辑体的内在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面向事实的软件开发方法属于哲学工程师们提出的开发产品的方法:在一个物理量类型空间里,事实可以分解为结构和更小的事实两个独立的部分。不能进行分解的事实就是对象,也是该物理量类型空间里的量子。该物理量类型空间的尺度边界提供的空间数字是图灵停机命题里的绝对停止条件,即一切的逻辑行为过程只要到达空间边界,逻辑过程就自动停止。

不过在人们习惯性的世界观里,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空间区块拼接形成的更大的空间。类似人们熟悉的软件开发模式,软件工程师在开发一个大型软件系统时,会采用建模的方法把整体系统模块切割成大量的小模块,然后分配给不同的工程师,最后再把这些小模块拼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事实上人类社会作为逻辑世界里的一个社会型产品,在产品所在的空间尺度上,具有完整、连续、不可分割的结构体系。

采用哲学的形式对人类社会进行抽象,创建人类社会的过程和软件工程师们创建软件系统的过程基本相似:确定产品的逻辑应用目的,把整体产品分割为一系列的局部产品区块。从目前人类掌握的科技水平来看,人们已经掌握了这种先创建局部区块产品,然后再组装为整体产品的能力。这种方法来自还原论的哲学思想,预设“表面上不同种类的存在物或特性是同一的。它声称某一种类的东西能够用与它们同一的更为基本的存在物或特性类型来解释。”早在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就曾认为“一旦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化成简单的力,而且证明自然现象只能这样来简化,那么科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不过还原论者似乎忽略了事物的产品属性,而决定产品属性的是产品最高层级空间里的结构系统。这种采用系统形式分析研究产品属性的思维就是整体论哲学思想。由于产品的结构系统是很难采用先分解创建,然后组装合成的方式形成大空间尺度的结构系统,所以采用还原论思想的方法是很难获得大空间尺度里的结构复杂的产品的。这也是软件工程师们无法解决软件危机的本质原因。只能创建空间结构系统比较简单的软件产品。

中国古人似乎了解创建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在《国语·郑语》里,伯阳父对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告诉桓公,“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实现的话能产生新事物,相同事物在一起则不能长久继续,以一种事物平抑一种事物就称为和谐,所以能丰富生长而且形成新事物,如果把相同的益补给同类事物,全部都会被丢弃的。

也就是说,在创建以人为量子单位的社会型产品的时候,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和谐共存聚集,才能创建更高层级的产品,倘若人的类型相同,则创建的社会型产品是要被丢弃的。

《周易·系辞上》里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描述了在空间区域里,事物是按照类型以群聚的形式创建新事物的,而群聚在一起的事物就会产生吉凶。

尽管古人并没有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描述创建人类社会的技术原理和存在形式,但是似乎从观察到的两种矛盾的现象里找到了正确创建社会型产品的方法。

所以中国古人采用聚落联盟的形式,以主体聚落为中心创建社会型产品,而不是以单一种族类型为中心创建社会型产品。这种以聚落联盟的形式创建的社会型产品里,一方面强调不同类型事物作为社会型产品构成材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同事物在创建社会型产品的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层级位置。主体聚落承担的责任最大,是维护社会型产品结构系统稳定的主要力量。从人类社会理想的存在形式来看,主体聚落必须具有强大的包容力,能够把不同类型的聚落聚集在一起,成为社会型产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为此,中国古人还提出了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型,《礼记·礼运篇》里描述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里的大道是指宇宙逻辑世界里客观存在的层级最高的逻辑规则,并不是人们基于应用目的设计的逻辑规则。所以孔子感叹,在三代英明君主的时候,人们按照宇宙最高规则行事,丘没有赶上时代,但是也有这个志向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已经掌握了创建组织层级社会型产品的能力,但是并没有掌握创建系统层级社会型产品的能力,尽管跨国公司的组织体分布在全球的空间区域,但是这种系统属于组织层级空间里的产品的结构形态,并不是人类社会空间层级里社会型产品的系统结构存在形式。

事实上,人类社会这个社会型产品是人作为量子个体采用争夺空间位置的方式生长出来的。人们把根据这种观察现象总结出来的逻辑规则称为“丛林法则”,并且主观地认为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是无法改变的,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适应世界的能力了。人们当前推崇的西方民主就是以“丛林法则”为基础创建的。不过按照《圣经》里的描述,人因为吃了禁果而获得了智慧功能,具有了与神相似的创建逻辑规则的能力,因此人类拥有了创建比动物社会层级类型更高的社会型产品的能力,甚至可以创建出神类社会层级的社会型产品。很明显,丛林法则是创建动物社会的逻辑规则,并不是创建“神类社会”的逻辑规则。

 从创建社会型产品的技术原理的存在形式来看,自然人是该物理量类型空间里的量子事物,是博弈过程中对抗能量最小的事物,位于该物理量类型空间的最低层级。企业是把个体人聚集在一起创建的社会型产品,属于更高层级空间里的事物,具有更强大的博弈能量,不过企业里的个体人属于社会人而不是自然人。社会人是采用逻辑规则创建的逻辑空间封闭了动物属性的自然人。所以能否创建出该类型空间里最高层级的把所有的自然人聚集起来的社会型产品,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找到把自然人转换为社会人的逻辑规则。也就是解决卢梭等哲学家的困惑,“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Man was born free, AND he is everywhere in chains.)”从创建逻辑世界事物的技术原理来看,这里的枷锁就是由逻辑规则创建的逻辑空间,也就是社会契约的逻辑规则的存在形式。而这些逻辑规则是人自己设计出来的,目的是在更高的层级空间里创建出包含了所有人的社会型产品,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博弈能量,以便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

个人简介
赵文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赵文银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