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发展路径-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华西谋定永远创新

万赢信 原创 | 2021-04-15 13:03 | 收藏 | 投票

天下第一村发展路径-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华西谋定永远创新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华西永远在路上”。谋定研究·农业大健康,吴协恩这样描摹现在的华西村。


“如同一个不停歇跋山涉水的人,这个肩负‘天下第一村‘’称号的老典型,从未在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上停顿不断进取的脚步。”谋定研究·国情讲坛,调研考察座谈会上,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他们领略的景致都是新的,他们创造的财富刷新着记录,他们破解的难题总在最前沿,他们探索的势头源自内生的冲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农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之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将作出怎样新的探索和建树?党和人民有重大期待。十八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前不久在第十四届全国村长论坛上说,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我们更要依法治村、依法治企。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万祥军说:“这些年,华西一直走在农村改革实践的前列,不断用实践创新丰富着三农理论的发展。”他表示:再次走进华西,吴协恩当面向我们表露心迹:这些年华西持续稳定发展,是一贯秉持学习中央精神,用活中央政策,发展好大华西。

目前华西正在逐步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海内外已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华西以创新驱动应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取得的新成效。实现华西农业现代化,打造“百年老店”是我们的华西梦,“依法治国”为我们实现梦想插上了翅膀。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努力建设我们的法治环境,成为依法治国的“天下第一村”。

“实事求是”是法宝,是华西文化的核心

回忆起华西风雨兼程的发展史,吴协恩告诉我们,华西能在广袤的中国农村脱颖而出,缘于一个法宝——实事求是。也可以说,这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老书记吴仁宝说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在华西,实事求是的决策最终都要成为制度。国家有五年计划,对于村庄的经济管理,更要用规划把决策制度化,而规划实施的过程,反过来又成为实事求是的过程。从1964年开始,华西就制定了《华西十五年发展远景规划》,结果提前七年完成了目标。1979年,《华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成为“超前的规划”。1985年提出“苦战三年,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的奋斗目标,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建设了林园、公园、乐园。1988年提出“下千日之功,目标三亿村”。此后一个接一个的阶段性计划把华西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向辉煌。

1999年8月,华西村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媒体称之为“中国农村第一股”。从那时起,华西村在市场化经营中又被称为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而在资本市场中又称华西股份。有评论说,从上市之日起,这个备受关注的村庄就已经开始探寻更为规范的依法治村、依法治企之路。

进入新世纪,吴协恩逐步走上华西村领导岗位。在2003年,华西就开始制定并完善全面加快发展转型的规划,开启了由传统产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大门。尤其是这些年,他们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思路上变追求销售额和GDP为追求经济、生态双效益;变打造“百亿企业”为打造“百年企业”。吴协恩说,转型不是我的独创,华西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实事求是不断转型的过程。但现在的转型不是产业间的转换,而是要向品牌提升转型,做百年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到去年,华西实现营业收入近500亿元,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实现了“四六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服务业超过了传统工业。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华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精心营造着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服务业是最能发挥品牌优势的软产业。华西新型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五大板块。华西金融的目标是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现已参股数家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典当、财务、融资租赁、小贷等,在沪宁线上形成一条金融服务带。

华西金融投资团队177人,已连续3年每年为华西贡献了5亿元的利润。几年来,华西的海工、海运和矿业的布局已走出国门。华西海工已在渤海湾等地承接了数十项工程,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成立了分公司。

旅游开发已成为华西品牌最成功的运作。吴协恩的新5年规划中,把旅游作为核心创新产业来开发,华西的扶贫培训全面带动了旅游业长盛不衰。这些年,华西买飞机、盖高楼、办活动,不断丰富旅游样态。80多个景点中,最著名的还是328米高的龙希大酒店,吴仁宝把它设计得与北京最高的大楼一样高,象征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来到华西才发现,这不是调侃。每个月都有几十场会议在龙希大酒店举办。今年国庆长假第一天就有5万人涌入华西。自2006年至今,华西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干部超过30万人次。每天少则十几批,多则数十批学员在华西参观学习。旅游项目最受欢迎的是听报告。老书记生前为游客做演讲的民族宫,现在依然是华西村干部的讲坛,依然场场爆满。

吴协恩问记者:我在日本种大米你知道吗?华西在日本注册了自有品牌大米,“由日本农民为华西种地,”同时请日本专家到华西搞有机农业。以前人们到华西旅游买袜子、买“冰油”酱油。吴协恩说:“今后发展旅游农业,游客来华西要品尝有机大米。”在华西,农业也是服务业。这就是吴协恩的新思路:“我们用服务业的理念去做,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华西做农产品,就不能走老路子。现在华西在日本开发有机大米,是过去我们不敢做的,现在有条件了,就要去做。

老书记吴仁宝对华西的转型十分满意。他于2013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一切立足实际,这本身就是一种特色。特色就是优势。正是因为有特色,华西才有吸引力、生命力,才能让城市里的人、国外的人来华西村花钱。这就是华西村的“城镇化”和“国际化”。

吴协恩对记者说,把华西打造成一个以“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为核心的“百年老店”,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就是我的任务。我的榜样就是老书记。但我们要向老书记学习什么?难道仅仅是他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物质财富?如果这么看,那是把老书记看低了。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求实的工作作风,终生的无私奉献形成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华西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也给自己立了个干得好不好的土标准:等我退休时,如果华西村民叫我一声“老书记”,我就算圆了梦,就知足了。

在共同富裕中培育品牌,在共同发展中累积无形资产

华西发展史上有两个重大事项,一是在建立“大华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色“三制”;二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果断推出的特色“转型”。目前的华西,巩固三制,深化转型,两条腿走路,步子迈得坚实。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共同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不仅“口袋脑袋双富有”,还要“脑袋比口袋更富有”。一个“信仰有高度、发展有宽度、为民有力度、包容有气度的百年老店”正在路上。

华西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发展,得益于华西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科学的体制机制。华西对村民实行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华西人人有工作,人人拿工资,退休有退休金,个人与集体的所得两不偏,生产积累与非生产性积累的比例两不失调。同时,集体福利份额不断增加,村民既有固定补贴,又有动态关照。

吴仁宝一直教育引导华西人,集体富才算富,全国富才算富。为此,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仁宝创办了“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公司先后设立了“吴仁宝廉政文化馆”,开发了华西廉政旅游教育专线,筹建了“华西之路展览馆”。唱“村歌”,说“六爱”,弹“十穷戒词”,咏“十富赞歌”,全力营造精神文明氛围。

1985年,华西开展了“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立意“爱党”,落脚“爱自己”。如同将个人收入入股集体,把大爱与小爱绑到了一起,小爱不再狭隘了,与大爱组成“共爱”。这样的教育,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走共同富裕道路。老书记自己一生“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吴协恩从去年开始也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其实这些年来上级批给他的8000多万元奖金,他也全部留给了集体。

吴协恩说:华西的干部是被老书记言传身教带出来的。每逢春节,老书记要带领全家人上台向村民作廉政承诺;每逢发展关键时刻,老书记带领华西干部,从南京雨花台到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宣誓立志,真正把人民利益铭刻在每个干部心上。他在村民需要的时候,把我这个儿子都送了人。他坚定的信仰,震撼着我,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华西老百姓都说,老书记是“三真三共”:对党真信仰,对事真认真,对人真负责;他打造了“共爱”精神,创造了“共有”资产,营造了“共享”氛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华西业已成长为一个长江之滨的重镇。华西的带头人不断探索着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带动周边和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华西村“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走出了村域,创出了品牌。

一是建设“大华西”。2001年开始,周边的20个村先后并入华西,总人口超3.5万人,面积超35平方公里。“大华西”实行“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把“共同富裕”提升到“共同发展”的层面。

二是实施“扶贫战略”。1994年,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的支持下,华西启动了“到2000年,帮助西部10万人脱贫,1万人奔小康”的扶贫计划。到2006年,华西村又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工程,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党组织开展互学交流活动。至今,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超30多万人。仅贵州一个省就举办了56期培训班,培训干部1.1万余人。

在“付出”的过程中,华西收获更多。华西扶贫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伴随转型发展的十多年来,扶贫培训越做越大,品牌越做越响,华西精神越传越远。在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的压力下,华西的实践与思想不断给人们提供有力的示范。华西品牌依托服务产业作出新的增长点,实现由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身,印证了老书记说的“诚信也是生产力”。吴协恩说:“我们重视培训,就是注重品牌带动,这传递的就是共同发展的真谛。哪怕来的一万个人中有百个、十个理解了,也值得。”吴协恩对社会上各种兼职邀请“只取一瓢饮”:担纲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他说,我不能只是挂名,必须真干。

吴协恩告诉我们,他1986年从部队回村时,梦想着要为华西赚5000万元,让村里人过得更好些,让老父亲轻松些。2003年当选村党委书记时,不仅华西面临转型,他自己的思想也经历了重大转折。他说,我们这代人仅靠埋头苦干不行了,再像以前那样经营企业也不行了,一定要把老一代的思想引导能力传承下来,也就是既要有胆量,更要有胆识,要靠“智”来赚钱。有了这样的转变,我们才在转型中先行了一步。

老书记总结华西转型十年经验,又提出了“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在2013年最后一次他给村民代表的讲话就是:不讲“山海经”,关键“三正经”。他希望华西人今后要大念特念质量经、诚信经、生态经,把华西打造成“百年老店”。华西能不能打造成百年老店呢?“华西袜业”用质量让濒临倒闭的百年老袜厂享誉国内外;“华士酱油”这个有16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华西人手中得以传承;龙砂山下“大石湖”、“金车银轴”、“银百合”、“藏兵洞”的文化传说在今天的华西得以与青山绿水同在。坚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负责,坚持对历史经验的尊重理念,坚信对诚信品牌的推崇态度,华西就有能力打造“百年华西”。今年初,吴协恩对村民承诺,在今后五到十年中,不用华西一分钱,充分利用“华西村”品牌及相关无形资产,完成30亿元的效益。

共同发展,不再仅仅是人与人的共同发展,更是一个村庄与全社会的共同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吴协恩抓住每次交流讲课的机会,传播华西的转型观。转型往哪里转?一是数量向质量转,二是体力向脑力转。转型先要转理念。不是这个行业转到那个行业才叫转型,也不是都搞高科技才叫转型。传统产业做得可持续,也是成功的转型。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是要让人民过上更踏实的好日子。转型要因地制宜,转得太快,把村民都转失业了,那谁都会转,转型目的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型要解决的是由数量创效向质量创优的转型,要实现脑袋比口袋更富有。过去华西的发展,主要是如何紧跟中央政策结合实际的问题,所以是自上而下地推动。今后华西的创新,将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产生,因为绝大多数的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中。

转型后华西将是怎样的?吴协恩提出了“八化”新标准:环境营造生态化,社会管理和谐化,文化娱乐健康化,教育引导长效化,行为约束制度化,修养提升素质化,诚信打造品牌化,价值认同包容化。他将老书记当年提出的“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社会主义“土标准”全面提升,这是“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全面的“规范化”,也标志华西的社会管理达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高度。

依法治村治企,把法治精神融入社会管理细则

依法治村,依法治企,是华西发展的基本经验。50年来,他们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全面提高村务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吴仁宝说,说华西是他说了算也对,但他是“听中央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而老百姓听谁的?听法律的。这就是华西的“人管制度,制度管人”的管理体系。2011年5月,吴仁宝在中组部举办的全国社会管理典型经验宣讲会上以“创新科学管理,建设和谐华西”为题做了典型发言。“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是华西经验的精髓。科学的制度就是华西不断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三制”——体制、机制、建制(班子)。

一生做村支书的吴仁宝对社会管理体会很深,他曾经说:“农村发展经济,一定要凝聚人心,一定要有严格的制度。现在整个农村社会值得去研究,一盘散沙,有人说农村要什么制度不制度。我说,如果没有制度,老百姓苦的还是苦。因为没人管了,有本事的出去了,没本事的就在社会上游荡了。华西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华西有好的制度、好的机制、好的班子。”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他反反复复地强调华西的特色“三制”。

他认为,50年来华西之所以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得益于我们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三制”:一是体制。既有“一村两制”、“公私合作”,又有“村企分开”、“一分五统”。二是机制。始终遵循“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的分配方式,坚持“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经营机制,激励与制约结合,既保证了个人富,也保障了集体富。三是班子(建制)。现在的班子不仅领导有方,真心为民,而且“老中青结合,文武将双全”。

靠“三制”,华西管出了一个好班子。华西干部标准是“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三能”: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进能出。“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吴仁宝对他选择的新班子很满意,因为吴协恩接班以来,政治觉悟过得硬,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得到公认。特别是在品牌运作上,不仅为华西村保持了美誉,而且把无形资产变成了有形资产,让有形资产不断增值。近年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使华西发展抢占了先机。

靠“三制”,华西形成了良好的风尚。华西坚持民主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是做到了把事项都交给老百姓讨论,实现民主集中。包括书记做的重要报告都要开班子会请大家讨论是否符合实际。2001年,华西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周边20个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时,也是达到了户户签字同意。2010年底,华西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又组织村民参与了“新市村”的规划认证,并签字表决。华西有固定的“党员联户活动”。村党委还办有《华西月刊》、华西网站、微信等民意平台。对新修改的《村规民约》,全体村民签字通过,并表态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鉴于此,吴协恩提出,转型时期要强化人的转型:过去我们经济确实高速增长,下一步两个文明一定要一起抓,要同步发展。经济慢一点怕什么?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而矛盾越来越突出呢?因为发展过快以后,出现了体制机制包括法治建设跟不上的问题,积累到非治不可再治,又造成被动。我们最大的希望是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老书记为什么坚持“三制”?就是科学的体制机制加班子形成一个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稳定结构,它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都成为华西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此,国家领导人评价说:“吴仁宝同志用生动的语言传播科学发展观,用成功的实践说明科学发展观。”

上个世纪80年代,华西村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党务、村务、厂务“三公开”。现在,扩大到干部的收入公开,干部的位子“开放”。吴协恩提出,“不要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要多数人监督少数人”。根据民主测评结果,“合适的人要请上车,到站的人开心下车,坐错的人要换辆车”。他说,既要管好干部,又要教育好干部。管好干部光靠自律不保险,要靠制度与自律“双约束”。而制度的建立要有度,要符合“依法治国”的理念。

比如公开干部收入,这是保护干部的新制度。其实群众不怕你多拿,就怕不知道你拿了多少。时间长了他就不信任你了。过去我们穷,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富了,为什么矛盾反而更突出了呢?所以,经济越发展,越要体现公平性,寻求新的和谐点。而制度建设,既要民主,更要体现法律精神。你公开了他的收入,还要保护他的权益。我们华西在村规民约上怎样结合依法治国进一步完善,这将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华西永远在路上。吴协恩说,华西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在“三个依”:依法治村、依法治企、依规治党。对此,每一个华西人都有责任!责任就体现在信仰法治,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融入到头脑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习惯。大家努力营造依法治国环境,反过来也必将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稳定。

在华西漫长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只要中央有新文件出台,吴仁宝都要组织干部逐句对照学习找差距。他总是说:这点我们做到了;这点我们已经领先了。参加了四中全会文件讨论过程的吴协恩对记者说:依法治国,我们华西准备好了。

天下第一村发展路径-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华西谋定永远创新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