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国情研究粮食缺口

万赢信 原创 | 2021-05-24 08:57 | 收藏 | 投票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国情研究粮食缺口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粮食是影响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物资,是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攻防策略的可怕武器!”谋定研究: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研读表明:可以说谁垄断粮食市场,谁就能掌控世界政治经济主导权。


万祥军说:“换言之,尽管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但农业依然落后,既不是农业大国,也不是农业强国。”他表明,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日前,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并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鼓舞基层干部群众信心。

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消费提升,粮食出现巨大缺口。前两年的结果显示,中国粮食进口1亿3千万吨,大豆和稻米进口量为世界第一。2002年至今,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800%。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是百姓之盼。”万祥军研读表明:我国中国领导人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他表明:国家最高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十八大以来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起。国家领导人曾强调,“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今年经历了不同一般的风险和挑战。今年春耕春管期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刚刚迈过倒春寒、病虫害几个坎,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旱情、水灾。然而,即便面对如此不利的环境,国家统计局网站近日公布的今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了24.2亿斤,增长0.9%,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在多地粮食主产区可以看到,稻菽飘香丰收在望,农业生产有序推进。特殊之年,经历疫情考验,面临多重挑战,我国依然牢牢地稳住农业基本盘,以科技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正扛起強农兴农重任,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万祥军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国家领导人近日也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各地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弘扬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要发挥广大青年学生的力量,从学生抓起,从教育抓起,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广大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学习和传承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奋斗精神,更要学习国家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我们要将培养青少年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积极地与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德育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要倡导节约是美德。

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成为纯进口国

中国的粮食缺口在不断加大

在过去三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据农业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缺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这表明中国既不是农业生产的大国,也不是农业生产的强国。中国正在成为农产品的纯进口国。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3年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中国则位列第42位,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粮食战争

这样的警告能不能让中国猛省?

多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粮食进出口大体相抵。直到前几年,中国还只是进口很少量的优质大米和少量的小麦,几乎不进口玉米,坚持自给自足。但是,这种现象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现在又开始把玉米、小麦、大麦和大米等谷物,纳入其大宗进口产品名单。

不知道这一切能不能让中国猛省?尽管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而现代的工业,相对较为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但农业依然弱小而落后,弱小而落后的不是中国的农业科技,而是中国的土地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强国是一个跛足的现代化强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农业,中国始终在用一条腿在现代化跑道上蹦跶的国家。

如果我们仍在农业的改革开放上谨小慎微,小修小补,保守如斯,如果我们始终视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雷区,那么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便会不断下行,中国的农业便会依旧弱小。面对这样的现状,能不能让中国猛省?能不能让中国在土地制度的改革开放上,有所作为?我们在等待答案。

粮食战争早已开始

我们手里却没有能发芽的种子

一切不能自留种子的农业模式,都没有存在的价值。2018年5月27日下午,有学者去郊外的乡村徒步,在某山的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遇到一位姓曾的74岁的农民老伯。学者指着大爷屋门前的两分秧田,问,这个秧苗是什么品种,是自己留种子的吗?

大爷说,秧田种子是买的,不是自己留的。不能自己留种,必须每年去买牠们的,种子要50元一斤。自己留种则没有收成。水稻不能自己留种,玉米也不能自己留种,蔬菜不能自己留种啦!听完我们的心里像针扎一样的痛。

我们反转基因是怎么反的?天天在微信群里反,吵得天翻地覆。可是有几个人走到田野上去?那里才是决定转基因去留的战场,这些人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定夺。可是我们一败涂地。当我们在微信群里吵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转基因已悄悄占领了我们的土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千万年来的传承。为什么我们对于“不能留种”这么大的事情,如此麻木不仁?当农作物失去生育能力的时候,它是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遭受了什么样的折磨?我们问过吗?我们体恤过吗?

当农作物不能生育的时候,我们能生育吗?中国人的生育能力急剧下降,为什么没有人去追问,没有人去考证,没有人去做权威的统计调查,并锁定原因?当我们对自己的生育能力都不关心的时候,关心其他的东西还有意义吗?

任何一个物种,要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就必须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如何适应环境获取能量。物种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会向生殖细胞写入信息,并且能够向下一代遗传。所以,骡子,杂交水稻,无籽西瓜,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物种,因为生殖细胞不发育,不具备生育能力,因而也就失去了与环境的适应性。

骡子和杂交水稻一样,也具备所谓的“杂交优势”,骡子一岁就能长到妈妈5岁的体型,而且力气特别足。可这样的“杂交优势”是以生殖细胞不发育为代价的。这样的“杂交优势”有意义吗?我们不结婚,可以留下彩礼钱;不读书,可以省下学费钱。这样肯定更加富裕。可这样的“富裕”有意义吗?

老祖先从来没有吃过没有生育能力的食物。过去人生活艰苦,大多数生了8个10个孩子基本活了下来。他们那一代人吃的什么?一年才有三餐半肉,生育能力那么旺盛。反观现在的人,三四十岁就生不了孩子。还有更年轻的,一结婚就生不了孩子。

生不了孩子的痛苦,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体会。种子天生就应该可以生育,可以自己留种,应该分散在每一个农民的手上。越分散越安全。那才是无法被摧毁的农业模式。哪怕发生战争,但是人还可以活下去,文化可以传承,血脉可以生生不息。

玉米不能留种!瓜果、蔬菜不能自己留种,很无奈啊。如果农作物不能留种,并且种子的控制权落入敌对势力的手中,他们根本不需要发动战争,只需要掐断种子的供应,一个夏天就会饿殍遍野。

自留种子是农民的一种种植方式。我们需要赶快恢复可自留种子的农业。种子安全,人的生存才安全,国家才安全。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国情研究粮食缺口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