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2030减贫-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乡村可持续发展

万赢信 原创 | 2021-07-23 09:11 | 收藏 | 投票

博鳌论坛2030减贫-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乡村可持续发展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贫困率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回升。中国在2020年末如期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人类与贫困斗争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明: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案例。

图示: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在论坛致辞

图示: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到家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小华现场出席。

图示: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减贫为联合国“减负”“增效”

“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到2030年时消除极端贫困。”2016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减贫视为首要任务。为此,万祥军解读表明: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国减贫经验正为联合国“减负”“增效”。

万祥军指出,中国的减贫和脱贫事业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自身行动成功减贫,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推进联合国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意义重大。外媒关注到,近年来,中国通过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贫与发展合作项目,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20周年,也是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本次会议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与会,论坛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共设置了数十场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解读中国”、“把握世界变局和亚洲的发展大势”、“一带一路合作”、“拥抱产业变革”、“与新技术共舞”和“共享发展”等六大板块。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到家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小华现场出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通过视频方式致辞、美国前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等通过视频方式出席。

2021年初,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万祥军说:“面临疫情带来的返贫风险,中国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衔接减贫与乡村振兴上不断做出努力。”他表明,发展中国家应该携手,为实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共同努力。

“脱贫攻坚使无数人改变了生活,实现了梦想,成就了幸福,使广大脱贫地区赶上发展的步伐,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关键性贡献,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中国动能。”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在论坛致辞中指出。

王正谱现场分享了中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三个有效做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最突出位置之一;集中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攻关。“这些做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的体现。”他还用“发展、精准、内生动力”三个关键词介绍了脱贫攻坚中的“中国智慧”,

“中国式减贫”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样本。“中国故事:脱贫的三个关键——技术、交通和旅游。”首先这一切都指向,中国脱贫的指导原则是精准扶贫。万祥军表明: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启动后,中国率先发布落实2030年议程的国别方案及进展报告,并于去年发布进展报告2019年版,都将“优先消除贫困”写入其中并作出安排。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曾表示,中国不是盲目地照搬他人的经验,而是因地制宜。万祥军表明: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授人以鱼,更注重授人以渔。中国经验表明,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减贫事业是崇高追求、更是务实行动,必须立足自身国情,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

“中国的减贫和脱贫经验是最为鲜活的,可以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先试点,再推广”……这些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减贫经验的丰富内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在发展中解决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从“中国经验”来看,根据国家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是保持包容性与动态增长的秘诀。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线上致辞中指出,亚洲作为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仍然是人类减贫事业的最大贡献者,有许多经验可以分享。

“20年的时间看到海南已经从边陲小岛变成有能力举办国际盛会的地区,这是减贫进程中,中国取得成就的缩影,我相信中国有着长远目标,这个目标跟联合国2030年长远目标是吻合的。”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说,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不断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这也很受国际社会的重视。屈冬玉也指出,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阻碍了减贫工作,加剧了不平等现象,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更应加强团结合作,通过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促进包容性农业发展,消除贫困。

“作为联合国代表,我非常乐意和中国合作。”常启德说,合作的第一个领域是人本身的发展,联合国不愿意让任何一个人落后,这也是与中国当地政策保持一致的。目前全球面临着多重挑战,我们需要在中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会碰到更多经济问题,所以我们要和世界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而且要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尖端技术、创新等元素必不可少。屈冬玉表示,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所在。新冠疫情暴露出当前农业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并凸现出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工作需要采用创新方法和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多样化,并投资于卫生、教育、人力、社会保护和基础设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力求发挥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潜力,来推动农业发展并消除贫困,通过创新业务方式展示出粮农组织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支持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粮农组织“手拉手”行动计划利用尖端技术,通过投资于创新、包容和高产出价值以及人员能力建设来提高农业潜力。常启德说,联合国将坚定地和中国政府合作,达到一些细致性、精细化的目标,和非洲团队进行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t图示: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通过视频方式致辞。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图示: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美国前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和参与讨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图示: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美国经济学家、"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和参与讨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图示: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到家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小华出席并参与讨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国打造了强有力的粮食系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他表示,中国在粮食交易以及食品系统升级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以一系列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并积极促进国际合作,打造了强有力的粮食系统。“未来,我们要通过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促进包容性农业发展,消除贫困,重建更美好家园。作为引领全球开展抗击饥饿的组织,粮农组织将为建设繁荣可持续的社会作出贡献。”屈冬玉说。

屈冬玉说:“这次论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来促进有建设性的对话,让各个利益有关方共同努力,建立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平台。尤其是疫情之下,人们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系统,各国之间由于疫情施加了各种限制措施,可能影响了食品相关物流服务和整个食品供应链。”

他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站在解决疫情问题的前沿,已经发布了一些新冠疫情问题的解决措施,明确了七个主要领域,其中两个主要领域与食品系统相关,包括利益有关方粮食交易问题、有关食品系统的升级问题。“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屈冬玉表示,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一直积极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合作,打造了强有力的粮食系统。

在促进小农生产和解决消费者需求方面,中国以一系列措施稳定粮食生产,电商平台和公司实施了许多有新意的创意,促进粮食交易,并增加了农产品的交易量。同时以大数据平台监测相关粮食产品的信息,监测整个国家范围内的食品流。

屈冬玉称中国是一个开路者,在粮农者南南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与国际粮农组织以及南南合作平台密切合作。众多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去到各个乡村里与农民合作,他们引进了技术创新手段,并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有效改善了食品安全和人民生计。”

充分肯定中国抗疫成果和脱贫成效

新冠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作为联合国高级官员的常启德在来华时也和其他“入境”中国的外国公民一样,在指定酒店完成了21天的隔离。对于中国政府的做法,常启德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抗疫措施以及民众的高度自律正是中国能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新冠疫情使全世界的卫生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让8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5%,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于中国在脱贫减贫事业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给予了高度肯定,“过去七年,中国改变了一亿中国人的贫困生活。过去40年,中国成功使约8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分享给世界,为许多渴望消除贫困的国家树立榜样。”

在称赞中国在脱贫减贫成就的同时,常启德也强调,未来联合国将通过所签订的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政府开展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学习中国在脱贫方面的经验,并将之向全球推广,“中国的扶贫是从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来进行的,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解决贫困问题,这点很重要。联合国与中国合作,不仅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将能分享中国在脱贫减贫上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利于夯实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贫穷的终结》作者杰弗里·萨克斯高度评价中国在减贫事业上的努力和成果。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数字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重点。“中国基于长远目标规划的执行力,一定会为全世界作出贡献。”

“我相信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本身就是全世界,尤其是非洲的活样板。”杰弗里·萨克斯说,中国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大力投入基础设施、人力开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发展以及商业等,有利于夯实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

中国成功实现脱贫攻坚,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可以向全世界减贫工作进行分享?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与会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对此进行了重点阐述。

王正谱介绍,从中国的经验看,有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常常是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所以中国在防止返贫、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目的是让贫困地区更好地与外界沟通。

第二是“精准”,这两个字很关键,要把贫困者挑出来,找到他贫困的原因,并针对个体原因进行施策。

第三,是调动贫困者的积极性,一定调动贫困者的内生动力。中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特别注意“扶志”,要让贫困者有志气,从自身努力。中国扶贫在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王正谱还特别指出,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其他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支持,这些支持既有道义上的支持,也有经济上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心存感激,在脱贫攻坚之后,我们也愿意把我们的做法介绍到其他国家。”

提升个人对返贫的免疫力

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在分论坛上,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对此谈了他自己的体会。

李军表示,中国的减贫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解决了绝对贫困,但还存在相对贫困,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一些短板弱项,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李军表示,要千方百计提升个人对返贫的免疫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没有较高的素质就容易陷入贫困,大量事实表明:贫困和知识、能力呈反比的关系。对防贫减贫而言,要提升免疫力,需要接种的“疫苗”就是知识、技能,要激发个人的内生动力。

看好乡村振兴中服务业的崛起

在分论坛《面向2030年的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中,到家集团创始人兼CEO陈小华表示,自创立之初,到家集团就与中国农村紧密结合在一起,很荣幸参与了中国脱贫攻坚。

陈小华分享了他对于乡村振兴的三个理解。在其看来,他眼中的乡村振兴,过去更多是基础设施,当时的脱贫攻坚是为了保证人们有一个基本有尊严的生活,但现在乡村振兴是保证乡村现代化,农村也要享有更好服务,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重服务,这是高于住房等基础要求的。因此,接下来看好乡村振兴中服务业的崛起。

第二个观察是,接下来农村人要去城市生活,如何保证这些人更好生活,农村与城市信息互通等的实现需要更好巩固;这些人到了城市也有归属问题,也需要城市建设者关注;第三个是,以前培训是以脱贫为目的的技能培训,现在可能更需要关注再教育等问题。

博鳌论坛2030减贫-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乡村可持续发展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