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牛”撞铁板

张峻嫣 原创 | 2021-09-26 12:40 | 收藏 | 投票

作者:张瑞生 

一九七四年,延川县《山花》杂志第三十一期刊登了一首歌《山花朵朵红》。该歌一经问世,立即风摩全县,家喻户晓。该歌唱的十二个模范人物中第二个是北京知青丁爱笛,唱他的歌词是:“二唱丁爱笛,张家河插红旗。扎根农村志不移,紧跟毛主席!革命接班人,敢于反潮流。

顶逆风战恶浪,革命路上大步走!”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一九七三年,周恩来回到延安,看到人民生活还不如建国前时痛心地说,延安人民养育了革命,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并指示延安要三年农业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在“三变五翻”口号鼓舞下,丁爱笛跃跃欲试,但和他所在的关庄公社张家河大队党支部因工作中的意见分岐,闹得不可开交。人们给丁爱笛起了个“丁牛”的绰号,意思是说他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犟牛劲。县、公社工作组几次驻进该村,最终都不了了之。丁爱笛是党报表彰的,上级树立起的先进典型,而村上的党支部书记高庭云则是公认的好书记,两个人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农村普遍存在的户族宗派斗争的反映。赵如彬是山西中阳人,一九五O年参加工作,师范毕业后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两年。文革前由宜川中学教导主任提拔为延川中学副校长,文革后任永坪中学书记、革委会主任(校长)。

赵如彬在文革两派斗争中未发表过任何片言只语,为学校图书、仪器设备免遭流失,他一人从校外抱来砖头,将图书室、仪器室及存放物品的房间全部用砖头封死。此行动在学生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中央发了一个文件,内容是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中学因英语考试导致一女生自杀。中央定性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两名教师被判关押。紧接着,人民日报又发表了北京中关村小学黄帅的《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不久,又刊发了辽宁省张铁生七三年参加高考没有答题而在作文上写了不满考试的一封信。中央一连串的行动表明,至少在教育界又要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了。

笔者当时在马家河公社七年制(小学和初中在一起)学校担任教导主任,在学习了文件之后大家私下议论纷纷,为什么每次运动都要拿学校开刀?当时在延川教育系统大部分人都认为,批林批孔要抓紧,但尽量少接触实际问题,因为文化大革命对大家的教训是沉痛的。打倒的干部官复原职,造反的人结局很惨,或武斗被打死或被关押。对运动的厌倦情绪弥漫在大部分人心灵中。七三年冬季(当时改为冬季毕业),永坪中学城镇户口的学生在七四年春要安排到各村去插队,接受下中农村再教育。在关庄公社张家河村的北京知青丁爱笛当时也是为他们村着想,希望延长油矿(局机关和好多单位子弟都在永坪中学上学)子弟到他们村插队。油矿是有钱单位,子弟来插队,村上在工农联盟的名义下,可得到许多方面的支持。为此,他于三月八日派出村上两位永坪中学毕业的学生李汉斌和李顺义来到赵如彬的办公室,和学校协商,希望实现这一想法。

赵如彬以师长的身份,母爱的口气,觉得李汉斌已经卷入了村子里的宗派户族斗争,便告诫他说:以往听说,张家河村问题复杂,不少干部和工作组几次去,都没能解决问题,你们下去后不要把新来的北京知青引入斗争中去,你们庄的问题在农村是很普遍的,不要小题大作……这两位同学回去将情况向丁爱笛作了汇报,到三月十三日,永坪中学校园内出现了两张以张家河第二团小组的名义写的大字报。

一张的标题是:要批判,要斗争,要革命——赵校长何去何从?另一张的标题是:永坪中学教育革命是否回潮。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第一张大字报字约两千字,共分四段。第一段讲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是巩固无产阶级,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有力措施,是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百年大计。第二段,引用三月五日陕西日报刊登的共青团陕西省委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一封信中的内容,提出对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新生事物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

通过这两段,将赵如彬的问题定性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山下乡” (庞沄 供图)第三段的内容:李汉斌、李顺义来永坪中学的目的是要和应届插队的知青谈农村的大好形势,介绍历届知青在农村的先进事迹,听取即将赴农村知青的要求和希望。赵如彬没有支持他们,反而说了许多“反动言论”:“你们庄斗争很复杂, 本来不想让这批知青去,县上来文要去”“先给你们说明,不要把这批知青引入斗争中去,否则就是害了人他们”,“不要急急忙忙参加斗争”“你们要认清方向,弄不好会犯大错误”“我说的这些话,可能不对,但我认为是对的……”根据赵如彬的这些言论,大字报进行逐条批判。第二份大字报的内容较为简单,一开始单刀直入谈当时教育战线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或者躺下装死,以求东山再起,或者打着红旗反红旗,在革命的外衣掩护下再塞上旧货。文艺界对戏剧《三上桃峰》的批判以及张铁生和黄帅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信,便是回潮与反回潮的突出典型。永坪中学同样存在着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其表现为:校长和个别老师以家长的手段对待学生,有打骂和体罚学生的现象,使许多学生不能有独创精神,师生不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评三好学生的标准是各门功课必须在八十分以上;考试时,把学生当作敌人,搞突然袭击,不让学生研究,以两种试题考学生,教师象巡警一样来回巡视,学生稍有越轨就严加处理;用各种纪律束缚学生,进教师办公室报告,上课要起立,打熄灯铃后不让说话,尤其校长拿着笔记本,记录学生睡觉时说话,然后第二天大加训斥。大字报最后说永坪中学妄图以林彪、孔老二的“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领恢复旧教育制度,号召师生要有反潮流精神,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四大武器,把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到底。丁爱笛的名气,导致县委的介入,使这两份大字报身价倍增,在永坪中学引起轩然大波。大字报刚贴到学校时,学生看后似懂非懂,教师们一笑了之。

因为大家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该校有的教师还被关押。至于文革中分来的大学生,原来红卫兵小将的万丈豪情早已荡然无存。有的老师看后对学生讲,文革中我们闹了那么大,到后来,领导还是领导,学生还是学生。而学生们看大字报只图个稀奇,他们还不懂批林批孔终究要干什么。党支部委员马建忠对别人说,给赵如彬贴个大字报,就是告到县委,也把人家不会怎么样。而赵如彬本人已去延安地委党校学习。因而,一开始大字报至多给师生们留下一个谈论的话题,一切教学工作都按就班进行着。

丁爱笛见永坪中学无动于衷,便将大字报给县委抄写了一份。县委便派调查组于三月二十二日进驻该校。当时赵如彬在延安党校,学校有人捎话让赵如彬回来,但赵说组织上没通知,不能回来。学校于三月十四日以校党支部、革委会名义作了一个“关于支持张家河第二团小组两份大字报”的决定,这三百多字的决定没有涉及大字报的实质内容,只是表示支持和学习第二团小组的反潮流的革命精神。三月二十六日,在延安党校学习的赵如彬向学校师生和即将插队的知青写了一封八九百字的信,除表示支持大字报的革命精神和学校一系列的表态外,承认自己有三个错误:自己以孔孟的“中庸之道”关怀学生;革命小将站得高,看得远,自己只注意学校的小圈子,站得低,想得窄。自己有师道尊严思想,学校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有所回潮,等等。该信和学校之前的表态基本一致,那就是仅限于支持丁爱笛贴大字报的革命精神,而对大字报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未作任何说明。县委调查组于三月三十一日,给县委一份调查报告,其内容明显有推波助澜,扭曲事实的倾向。四月四日,县委将调查报告转发给全县各单位各学校以及张家河村,(县委将文件发至一个村的情况比较罕见)。县委文件肯定了被延川县团委和陕西省团委树立为敢于反潮流的模范共青团员丁爱笛的反潮流革命行动,并且说赵如彬认识不深刻,永坪中学存在的问题比小将们所揭露的还要厉害,全县各地程度不同存在。县委指定一名副书记带领工作组进驻学校,帮助解决问题。文件在最后要求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犯有严重错误的同志努力改造世界观,回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县委当时的态度,支持丁爱笛,但对赵如彬是无情的批判却又百般的呵护,这不能不说是当时形势下的政治斗争的智慧。“大批判” (孙立哲 供图)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运动逐步升级后,赵如彬从党校回到学校。县委在该校召开了全县批林批孔现场后,对赵如彬及永坪中学进行了大批判,赵如彬规规矩矩地站在主席台上,接受批判,承认问题。   

在强大的攻势下,赵如彬首先给家人交代,要做好回山西老家务农的思想准备,然后又和副主任张阳等人商议学校今后的方向。赵对大家说,现在有两盆火摆在面前要我们跳,那盆火都能出事。第一盆火是,既要搞运动又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育质量不受影响。庄稼受影响是一茬,学生受影响是一代人,尤其学校大都是贫下中农子弟,我们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另一盆火是光搞运动,不管教学,学校领导可以明哲保身,但学生学业荒废。最后大家同意跳第一盆火。方向明确后,赵如彬在每次大会上都作检查,会后仍以一把手的身份认真负责学校各项工作。时任永坪中学教师刘风祥后来回忆说,当时他代体育课,一次星期天,赵要他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说上级要来检查。他当时不解地想,学生给你贴了大字报,你怎么还有心思那么认真,你爱学生,学生把你卖了,你还不灰心?“我们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 (邢仪 供图)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学校每次批判会,都没有实际内容,这也使工作组无法收场。在数次教职工大会上大家都空话连篇,后来连空话也不说了。工作组个别人员说,永坪中学是铁板一块,非要钻几个眼眼不可。在一次教工会上,大家沉默了一个多小时后,姚仁杰老师问,我揭露赵如彬后,可否散会,因大家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工作组高兴地同意了。

姚仁杰说,赵如彬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家长,贫下中农的生产。他们班有十多位学生家长从农村来找他说,千万不要让学生批斗校长了,我们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受苦受累把娃送到学校为的是学知识,要不将娃领回去还能挣工分哩!姚老师发言后,其他班主任也纷纷表示各班都有类似情况。后来,县委也觉得永坪中学并没有什么问题,加上批林批孔运动变成了儒、法两家在历史上的争论,联系实际越来越少,县委顺势将永坪中学作为全县批林批孔先进典型加以推广总结。县委副书记雷增寿在全县大会上全面介绍永坪中学运动中取得成果后,县委书记申昜(yang)总结说:有两个一致,一个不一致:永坪中学高度一致,县委意见一致;永坪中学意见和县委意见不一致。申昜的话,当时让人捉摸不透,但现在看来,则是既解放永坪中学,又为县委以后的工作留下退路。因祸得福的事,发生在赵如彬身上。

县委书记申昜发现他确实是个好领导,到下半年,将他的家属粮予以解决,并且派车将他八十岁的老人从山西接到延川。运动结束后,赵如彬调任县文教局长,数年后又升任延安中学副校长,延安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数十年前发生的事,早已谈出了人们的记忆。部分知情人谈及此事时,对丁爱笛仍是耿耿于怀。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在当时中央高层急风暴雨的斗争中,丁爱笛等人的幼雅和狂热,不过是人家利用其作为打人的小石头而已。

实际上,他也是运动的受害者。      zhang     rui sheng说明:该文是经过庞云编辑,文章中他插入图片,因我不会上传照片,留下空白。另外再有几点补充:第一,这张大字报在当时引起部分学校恐慌,教师在如何管理学生上明显出现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放任自流。关庄公社杨家坪学校一个学生竟然用砖头打了老师,学校进行处理。进驻永坪中学工作组曾说过,“永坪中学是铁板一块,要钻几个眼眼”的那位同志为教研室主任。他后来在一次全县工作会议上讲到,永坪中学批林批孔取得了巨大成绩后,点名批评杨家坪学校处理学生打老师是属于师道尊严。这个学校负责人是我的同学,正好和我坐在一起。他当时听到批评后,马上站起来和台上的教研室主任争吵起来。会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我害怕我的同学被扣上破坏批林批孔的帽子,便把我的大棉袄披到他身上说,那位同学具有反潮流精神,要是我培养的话,连你主任都敢打。

看把你冷的发抖了,我要在思想上和你划清界限,但生活上还要关心你。说着我很夸张地用手在空中划了一条线,然后顺势将他压下。与会者顿时哈哈大笑,气氛立刻缓和了许多。大家笑完后,局里管人事的刘贤文立马插话说,局长来不了,便代替局长讲了有关工作安排。说完后没有征求其他人意见宣布散会。其实我心里当时也很害怕,一是怕扰乱批林批孔安排,二是我毕竟干扰会议秩序。因此心里忐忑不安。散会后我跟在刘贤文后面,看他如何对待这件事。他笑着说,瑞生爱开玩笑,平常开会不严肃,不过今天的玩笑开好了。听了他的话,我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会后他又说教研室主任爱搞这套,言辞中似乎有颇多微词。(我在我所经历的批林批孔一文曾记述过此事,发表于2010年各界第六期)第二,工作组进驻永坪中学后,县上便让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两所县级中学,各公社学校则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永坪中学由延长油矿工宣队进驻,他们到来后没有按照县委要求去批判学校领导,而是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设施,利用自己的原材料制作单杠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这样,在当时延安完全中学里,永坪中学明显好于其他学校。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大部分只是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个别人在丁爱笛影响下,百般批判教师,以换取资本,想成为一名公家人,但最终未能如愿。历史跟他们开了个玩笑,成为人们笑料。

应验了当地老百姓一句俗语:那颗枣子先红了,里面一定会有虫子。台湾作家柏杨说过,用不名誉手段谋取名誉地位,一定会干出不名誉事情来。第三,据一位年轻姓张的朋友说,丁爱笛挖开他家炕洞子,说他家是富农,里面藏有金银,结果一无所获,又要把他们成分定为地主。县委书记申昜问丁爱笛,你认为是敌人多了好,还是朋友多了好?由此可见,丁爱笛虽然是闻名全国反潮流英雄,但县委在支持的同时,又在严格教育。第三,丁爱迪第二张大字报标题按当时政治术语讲,有很大问题。本来应该写成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是否回潮,可他写成教育革命是否回潮。要知道毛主席说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教育革命回潮是按毛主席指示办理,为什么要批判呢?如果运动继续触及具体问题,如果丁爱笛头上的光环褪去,那么,光这一点,教育界的人士会把他打翻在地。永坪中学部分老师说丁爱笛虽然是人民日报表扬的反潮流英雄,但不要太骄傲了,他们讲此话是有的放矢,绝非空穴来风。作者:张瑞生

个人简介
国学大师、中国姓名专家、国际风水名师。专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堪舆学》及《姓名文化》五十余年。服务热线:15191173058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