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⑩ 历代龙砂医家对中医药教育的贡献(上)

陶国水 原创 | 2022-12-25 14:08 | 收藏 | 投票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

历代龙砂医家对中医药教育的贡献(上) 

引言:历代龙砂医家注重中医人才培养,充分运用家传、师承授徒或院校教育三条途径,薪火相传。在正规学校教育前,他们积极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并打破传内不传外的桎梏,广授贤达。晚清民国时期,他们挽救中医于存亡,或成立学术组织,交流互进;或编辑期刊杂志,传播学术,争鸣互鉴;或探索函授教学模式;或创办规模化学校,引进近现代教育体系,汇通中西,拟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创立兼有医疗、实习、教学性质的医院,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凡此种种,彰显了龙砂医家的责任当担与初心使命。

广收门徒授业,赓续医脉

龙砂医家重视传承教育,早期对中医人才培养,主要采取师承授受形式他们以传承振兴国医、传道授业济民为己任,打破秘而不传、传内不传外的思想禁锢,突破宗族相沿、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家族链,不拘门户,由传统家族内传承,扩大到家族外,开门收徒,有效促进了中医技艺的传承与推广。

即便像无锡盛巷曹氏儿科这样传承代,属于典型的有独门绝活的专科流派,也率先垂范摒弃保守的“内传”传统,如汪艺香的父亲汪致和,拜师伯谦门下尽得其传,汪致和又传于其子汪艺香及其他弟子,汪艺香除传于其子汪镛、其孙汪伯蓉,又传授邓羹和、龚锡春、陆仲威锡城大批弟子。此外,如张聿青、王旭高、柳宝诒、高思敬、朱少鸿等都广收门徒,仅柳宝诒就弟子逾百,其中如薛文元、邓养初、金兰升等,俱成为医学名家。

龙砂医家在收徒课业传承技艺时,还编写专门授徒教本。高鼎汾因其次子斗机年长,“欲与切磋斯道,用策学条对例,随问随答,以得教学相长之益,名之曰《医学课儿策》”。

无锡华秉麾,集毕生心血,著《医学心传全书》,该书融医理、本草、方药、病证一体,具有教科书性质,华氏在自序中写到“作为医学教科全书,对社会不无裨益,此书出版后人人可以知医,人人可以为医”。丁福保序赞“洵为病家之宝筏,后学之津梁”。

柳宝诒精选尤在泾曹仁伯王旭高、张仲华四位吴中地区名家医案,分类编辑,参以评论,名之《柳选四家医案。该书亦为柳氏以案说医,为弟子门人授学之用。后有柳宝诒的学生邓养初与孙梓文复加评注,现代龙砂医家许履和等整理《增评柳选四家医案》行世。

结学社办刊物,复兴国医

龙砂地区有成立学社、创办刊物、交流传播学术的传统。陆文圭在《三皇殿讲堂记》记录了构建三皇殿讲堂,培育医学人才传播医学知识的举措他本人在龙砂地区,躬耕杏坛,专心治教,以文贯道的同时,精研医学,培养大批文化、医学人才。

清末民间学术组织更加活跃,1904年江阴人冯箴若组织创立“医学研究所”,民国三年“医学研究所”更名为“江阴医药研究社”。

民国时期无锡成立有中央国医馆无锡分馆、无锡中医学会、无锡中医研究社、无锡医药改进支会等学术组织,并编辑出版了《医钟》月刊杂志,1923年,周小农回无锡任《医钟》编辑19272月在原无锡中医友谊会基础上成立了无锡中医讲习所,严康甫等任讲习所所长曹颖甫、欧子静、侯敬舆等龙砂地区名家均在所授课,他们还编写了系列教材,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

赵元益(字袁甫)自幼随母居无锡荡口外祖父华沛恩家读书,肆力医学又获外祖父传授医技,先后参与编校译著《儒门医学》《内科理法》《西药大成》《西药大成补编》等中西医书二十多种,促进了中西医学汇通与传播。他的学生丁福保评价其为“输入泰西医学之一大关键”。

丁福保1910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西医学研究会”,出版《中西医学报》《国药新声》刊物,创办中国医学会附设讲习所,函授新医学知识,也曾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他还创办丁氏医院、创设医学书局,编印出版中西医书。

时逸人儒而转医1928年在上海创办“江左国医讲习所”,后赴山西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先后受聘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校任教授、教务长。与施今墨等创办复兴中医专科学校,主办《复兴中医杂志》撰写《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学规程》。后在南京创办首都中医院、中医专修班等,并在江苏中医进修学校高级师资培训班任教。

高思敬(号憩云)江阴人,1906年与天津内科名医丁子良先生创办天津医药研究会,任外科长,后开设同人医社,应诊同时积极培育中医后继人才,亲传弟子不下百人,有“津门华佗”之美誉,对津沽疮疡病学乃至近代中医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张锡君生于无锡中医世家,10岁起随父张家嘉炳诊,无锡国专毕业开业行医,并就读于无锡中医讲习所,拜曹颖甫、沈葆三、严康甫等为师1932在无锡襄助承淡安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并任教务长与丁仲英、邹云翔等共办《光华医学杂志》,担任总编与张简斋等在南京中央国医馆医务人员训练班担任副主任,兼任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委员,为传播国医不辞辛劳

襄办新式学校,广育人才

建国前上海最大的三所中医学校,主持教务的主要是龙砂医家

1920年,受丁甘仁聘请,曹颖甫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担任教务长,并主讲国文、《伤寒论》、《金匮要略》。同时在该校所聘教师中尚有丁福保、余听鸿等龙砂医家

曹颖甫弟子学生有章次公、姜佐景、杨志一秦伯未、严苍山、许半龙、程门雪、黄文东、张赞臣、丁济华、王慎轩等后均成为中医名家。王慎轩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求学期间,长期跟随曹颖甫侍诊毕业后,于1924年迁居苏州悬壶应诊1925王慎轩将跟曹颖甫抄录的医案,整理《曹颖甫先生医案》一书,由苏州国医书社出版1926年,创办了苏州女科医社1933年改为苏州国医学社王慎轩为总务主任王慎轩先后执教于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中医学院,除在妇科领域成就外,对近现代中医教育贡献卓越

薛蕃(字文元)江阴璜瑭镇人出身贫寒,少时入药肆为学徒,后拜师柳宝诒门下,学成后来沪上薛文元医名望重,是上海国医公会和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的发起创办人之一。1931 年冬,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办未久,濒临倒闭,薛文元临危受命,出任院长,挽狂澜于既倒,励精图治,整饬院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中国医学院出现空前的安定和兴旺薛文元的入室弟子盛心如也长期在中国医学院任教,并担任过事务主任、训育主任等职

郭柏良学医于苏州名医盛亮臣及无锡名医叶杏春1913 年在上海挂牌开业1929年反对“废止旧医”案期间积极参与中医药界的抗争救亡活动,并担任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干事1932年起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1936 9薛文元辞职后郭柏良继任中国医学院院长淞沪抗战期间,校舍被毁,郭柏良多方奔走,筹措资金,租借房屋,恢复办学。

在薛文元、郭柏良任院长期间,中国医学院培养的学生成为著名医家的有朱良春、颜德馨、梁乃津、何志雄、陆芷青、董漱六、江育仁、程士德、蔡小荪、谷振声、庞泮池等

章巨膺早年学医于龙砂温病大家柳宝诒再传弟子夏子谦。1929 年与徐衡之陆渊雷等共同筹建上海国医学院1933年襄助恽铁樵举办中医函授事务所,主持教务,并主编《铁樵医学月刊》1936 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主讲《伤寒论》《温病学》等课程,担任新中国医学院教务长建国后任上海第一中医进修班副主任1956 年与程门雪等受命筹建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务长。章巨膺一生从事中医教育事业,主要弟子有何任、王玉润、钱伯文、凌耀星等。

(陆曙  陶国水)

个人简介
陶国水,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副院长、特聘研究员,出身医学世家,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砂医学特色诊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参研、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