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农业”有助于解决农业热点问题

朱立志 原创 | 2022-03-13 16:20 | 收藏 | 投票

 

一、问题的提出

近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高度强调,米袋子、菜篮子、耕地质量是农业热点问题,也是农业农村部重要工作抓手。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农业热点问题,首先需要构建合理的农业科技体系,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离开了这个第一生产力,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

从根本上解决好米袋子、菜篮子、耕地质量问题,科技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高效,二是生态。高效让米袋子、菜篮子总量增加,让单位面积耕地产量增加;生态让米袋子、菜篮子优质安全,让耕地质量不断提升。显然,常规化学农业科技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新的农业科技体系,即高效生态的农业科技体系。

“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题目,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高指导思想。“高效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高效生态的农业科技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问题的由来

农业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形态,有效形成稳定型自然生态平衡机制与扩张型社会经济增长机制的耦合对接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生态始终是应该考虑的根本性问题。

然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场所谓农业绿色革命,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化学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以在一定的期限内促使其农产品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这个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增加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次绿色革命由于在种植领域以及随后的养殖领域利用了大量的化学投入品,不但没有给农业系统增添绿色,相反却显著削弱了本该属于农业的绿色,造成了普遍的农业生态危机。

当前,米袋子、菜篮子、耕地质量虽然是农业热点问题,但这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问题。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投入品,破坏了产地环境,造成了水土气生立体污染。水体方面,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土壤方面,耕作层和犁底层被污染;气体方面,产生了有毒气体和温室气体;生物方面,作物体及其果实和地下及地上的生物群体受到污染侵害。此外,由于偏化学肥料施用,不重视农业有机剩余物的循环利用,形成了农业上最不该有的生物污染源:畜禽粪便和秸秆污染。

二是资源问题。从耕地资源来看,由于过度施用化学肥料,使得土壤普遍存在有机质减少、团粒结构退化。从生物资源来看,由于不注重利用当地特有生物品种,农业上优良生物资源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从水资源来看,单一农作物种植不能形成多维生态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造成了农业用水缺口越来越大。

三是生态问题。过度化学除草,以及化学农业大规模单一种植模式和轻视农田林网建设,对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利影响,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使得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当然,传统的轮作套种会给机械化操作带来困难,但可以通过一定宽度的带状种植予以变通解决。

因此,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农业绿色革命,即农业生态革命,围绕生态做文章,进行一系列深层次变革与创新。农业生态革命尤其在我国更是迫在眉睫,因为我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强度和数量已远超于其他国家,造成的生态危害也是十分广泛的。

三、“中医农业”解决方案

农业生态革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包括当前热点问题和今后长远问题。然而,农业生态革命成功的前提是运用系统的思维观来给农业望闻问切,给出合适的科技处方。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中医有深刻的系统论思想,可以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医理念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例如:“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农业是与动植物等生命体打交道的产业,更应该用中医的系统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以有效恢复土壤活性,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

“中医农业”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来的生态农业方式,在生产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用中草药生产“两药”(农药和兽药),保护动植物生长;2、用中草药加上天然营养元素的组合搭配生产“两料”(肥料和饲料),促进动植物生长;3、利用中草药活体与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正负向化感效应),优化动植物生长。因此,“中医农业”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饲料添加剂以及各种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于实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有利于动植物健康生长。

世界上生态农业虽然有各种类型,但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就是遵循人与农业的生态逻辑。例如,日本的自然农业与我国的“中医农业”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都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次,日本自然农业中的自然农法投入品“汉方营养液”与中医农业投入品“中药肥”都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自然成分,富含活性物质和一般耕地紧缺的中微量元素,是一种全营养素有机活性肥。

在“中医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不仅普遍增产,而且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化学投入品施用量大幅度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耕地的酸碱度与理化性能得到修复,土壤中微生物群略的恢复,耕地质量逐渐提升。

在中医农业养殖示范基地,不仅肉蛋奶产品普遍增产,而且化学养殖投入品使用量大幅度减少,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养殖的生态化,减少了养殖粪便中的污染物,满足了耕地质量提升对安全性有机肥的需求。

“中医农业”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农业系统中病态土壤、不健康动植物和不安全农产品等一系列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中医农业”突破了绿色和有机农产品高成本低产量的瓶颈,能使广大消费者以可接受的价格获得优质安全农产品,保障农业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看出,“中医农业”既高效又生态,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中医农业”既能从产品的角度提升产量和质量,还能从生产的角度深层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正处在从常规高耗石油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基本理念和时间空间、产业链条、技术创新等不同维度的不断融合交叉,生态农业将会形成更多的机制模式、理论方法,“中医农业”必将作为有效解决当前农业热点问题和长远问题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脱颖而出。

 
 

 

 

 

个人简介
德国波恩大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生态产业学科首席、研究员、博导,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医农业理论与体系首创二人之一、中医农业标准主笔人、中关村绿谷中医农业理事会理事长、健康中国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