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申请案例18(科尔盖特学院)

段小惠 原创 | 2022-04-11 11:06 | 收藏 | 投票

 前言:为了让大家对美国名校的申请情况有所了解,特挑选美国名校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申请更为复杂,暂不展示)申请案例,开设专题,以供有意留学的家长及学生参考。本篇为成功申请科尔盖特大学的Anette同学亲述修改:

我是来自中国二线城市普高的一位普通留学生,和大多数人一样担心标化不够高、因为活动而变得外向、因为学费贵而节约日常开销。美 国 ED1 Vandy rej, ED2 Carleton College defer,后来 RD 转 ED2 录取 Colgate University.英国我被 University of Edinburg, St. Andrews 录取,LSE 和 UCL 因为AP门数不够我又没有给学校及时update今年要考的科目而被拒绝。加拿大录取 University of Toronto, Mc Gill University

标化

SAT:1490,拼分 1500

TOEFL:111 (拼分 115)

SAT2: Math2 800, Physics 750, Biology 720 (未提交)

AP:有 5 有 4 Psy/Macro/Stats (4分未提交)

Duolinguo 91 (加州系统建议考的,作为补充信息update给了接受 duolinguo 的学校)

无官方GPA排名,每科都是90+/100

高二上学期开始,我SAT在1490、托福在108这两个尴尬的分数卡了一整年。为了上1500,我高二暑假去了杭州某知名机构后考了申请季(10、12月)亚太区所有场次的SAT。虽然每次都投入了很多心思,认真准备,但是分数却从来没有突破,并有一次下降……我的分数给我的选校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因为我不服输的性格,我始终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因为我每次都是出国参加标化考试,需要和普高学业兼顾,所以备考前期给自己 安排的出国考试准备工作量不是很大,在临考前就需要加量。每一次备考及整个三年这样前松后紧的准备方式,导致我学习的质量无法保证,也致使我的分数一直不尽如人意。渐渐的,我开始每天定时复习当天的新知识,而不是积累到一周才复习、给各个荧光笔的颜色赋予意义以使笔记更加整齐高效。

在我ED2学校质疑我学术潜能之后,我加考了三月的SAT,终于在魔鬼curve下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自去年AP滑铁卢之后,我决定自学并取得了5门AP满分。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只要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因为担心SAT考试过多,会对申请产生不良影响(留下刷分的印象),而取消过8月北美的SAT成绩。然而,我之后十分后悔这个决定,因为申请季结束后我发现SAT考试次数多是没什么不良影响的。首先我在申请季寄送成绩时,才发现只有极少部分学校要求寄送全部成绩(UC等),所以大多数学校是不会知道我考试的总次数的。其次,对于送了全部成绩的学校我也收到了录取,比如:Colgate。其次,取消成绩会让后期的安排很紧张,我申请季准备SAT和写文书一直是同时进行的。

在准备标化的过程中,完全没想到会遇到卡分的情况,这个过程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现在想来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原因是,这几年花了太多本该用于学习的时间在了解别人的情况上,虽然这样做让我在申请选校时,自己大概在什么水平心里比较有谱,但对自身的能力和申请的竞争力提升上没有明显帮助。每个人的申请轨迹都无法复制,所以一定要做自己,尽全力,不后悔……

其次,专注于规定的学习时间,同时利用好零碎时间。有段时期我学习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因而刷知乎、百度关心国家大事、时事热点、看YouTube videos、 看剧,浪费了很多其中本该用于学习的时间。为了避免考前零时抱佛脚的情形,整个人必须经常充满紧迫感。这三年考试一个接一个,实际上没有多少时间放假。自己的状态好了就能保证零碎时间的利用率,如地铁上、饭后、逛网页的时间都好好利用起来,在脑海里过知识点、背单词、读书等等,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很有帮助。

 

活动

做活动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了!每一个阶段都设有不同的主题:高一探索自我,高二坚持热爱+学术活动。因为高中没有专门的心理课,所以我通过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增强自己对这个学科的了解。对于社会性质的活动,我发现在高中阶段脑海里有什么计划,都可以与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讲一讲,邀请他们和你一起把计划变为现实。

.高一

我在高一时广撒网的参加校内各种各样的活动,辩论、模联、学生会都试过水, 在其中认识了不少有趣的人。参加活动也让我日渐认清自己的性格和适合的东 西,以便于在接下来两年有针对性的发展。高一我参加了 USAD比赛,高二成为校队长并带队进入总决赛,团体、单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和朋友高一暑假参加了国际太空城市比赛,获得了分赛区奖,且探索了理科领域。

高二

高二开始我的活动就围绕着我理想的专业:心理学了。我在校内心理咨询室做志愿者,给老师打下手和学习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disorder相关知识并安排每天中午的预约分配。校外,我和朋友一起发起了一个教自闭症儿童音乐的组织,每周开展活动。

AP考试之后,对心理学有了一些系统了解,我得到了在本地医院的核磁共振科实习的机会,做MRI分析、与患者交流,进行智商、情商测试等。小白的我在这个人均学历较高的研究团队里刚开始无所适从,因为什么知识都没学过,所以插不上话。后来找不同的师哥、师姐疯狂提问,终于能做些基础工作了。这半年的经历让我切身体验了实验室的生活方式。暑假时还参加了Pioneer,在一位心理学教授指导下写了一篇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高三

高三继续进行我的大部分活动,所以在申请表上,活动体现出来坚持的时间都比较长。

在填activity list时,我的counsellor建议我把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排在前面,公益自愿者类放中间,后面发与专业无关的活动(舞蹈、学校社团、公众号、排球)我对活动的描述也是以心理视角出发的,体现我对心理学专业的挚爱。

School Research

因为在12月以前我标化固定在1490, 111这个水平,我和我的counsellor都对申请不是特别有信心。为了保险起见,我共申请了 38 所学校:美国30所 (包括6所UC)、英国5所、香港1所、加拿大2所(导致美国除UC无保底校)。

那么我是如何敲定这38所学校的呢?因为美国之外的大学,学费都比美国大学便宜,于是我就打算申请加拿大、英国、香港、新加坡的大学,每个国家我都是 选的top1或2的学校,因为想着去当“本地小霸王”,感觉也还不错。美国的话, 我首先根据同城学长、学姐的录取情况和他们的标化、活动背景,大概估计自己能申到美国top40的学校。RD阶段排除掉已经录了同学的学校、不太可能录我的大部分ivy(常春藤)和top文理、和我气质不符的学校,及分控的学校外,我都申请了。

把学校的情况先了解清楚,然后寻找学校的特色,把学校特色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以下是我选校的好帮手。

学校官网(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官网上我一定会看学校的“mission and vision”,就是类似宗旨、校训之类 ……在why school中,对自己的活动描述和素材选取注意体现出与学校宗旨一致的思想,同时尽力在总结中点出校训。

官网上我比较注重自己要申请的专业的信息。比如course offerings,选择其中几个课程,同义转换官网上该课程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明能从中学到什么。因为申请的是心理学,所以我也会注意看psychology department下运营的实验室,在why school中表达想在某位教授的某实验室学习什么的强烈愿望(并且和自己在pioneer或华西的研究主题联系起来)。另外还关注学校专业设置有没有其他学校没有的优势学科。

因为我自愿者类的活动比较多,为了表明有意愿继续下去,特意列出学校社区服务方面的社团组织,希望加入以后能有所作为。最后,去官网看看学校政策。幸运地发现 Colgate在3月1日前都可以转ED,于是在原来的ED2被defer后及时转 Colgate ED2并获得录取,给自己多争取了一次机会。

社交媒体

YouTube上有很多短视频,有学校体验、学校活动、申请经历分享、校园的各类信息等。看这些视频对学校的氛围会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这类短视频大部分大U都能轻松找到,可是LAC就不一定有了。不过基本所有学校都有学校官方的channel哒!

我特别喜欢的学校的官方ins我也会关注,从中能知道校方比较在意校内的某类活动和校园氛围。比如,Colgate对学生创业、study aboard、环保的支持很大,因为学校经常发这个主题的内容。

美国大学是大二结束专业申请,所以自认为美本申请主要是申大学,而不是申专业。并且,我希望尽可能多的申请更多专业,所以在选校时,并没有参考过学校的心理学排名,而是对标综合排名。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我的标化、其次是该学校在本城市本届的录取情况。我在的城市比较小,出国同学整体情况比不上北上广,历年藤校和排名非常前的文理在我们城市一般只录一个人,ED有同学录了 counsellor就建议我RD放弃。ED也要避免和明显比自己厉害的同学撞车,因为是小城市,top20之前没在我的城市录过两个本地生,如果和一个很厉害的同学硬杠,胜算不大。

机构APP

由于申请学校很多,没时间上官网和看短视频,我就狂用机构的APP选校功能,好在信息全面、精练,不用自己翻译,加上来自官方信息,不会被误导,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申请思路算是比较清晰的。

 

文书

♦ Why school

我写Why school的核心思想都是把学校特点和我的经历联系起来,Carleton College字数限制150字,很少,我耗尽所有的才能写了一首诗歌。(摘录一段)

You will find me olin hall whether it's snowing or raining.

I'm there explaining emotions and searching for meaning.

The classes I can take一3-3 Offers choices ample.

And I'll take a professor to lunch,maybe Burton,for a sample.

♦ Why major

我选择心理学的思路是:如果学硬核理工科,无法耐住寂寞长时间专心致志的解决难题;如果学文史哲,又很难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满足感。那就折中,学social science吧(真实想法,但没敢写到文书里)!想到我从小看福尔摩斯柯南、法制探案剧和关注最新案件时都喜欢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犯罪隐匿手法,作为INFJ(提倡者型人格)经常通过与周围人的交际观察各种心理测试的准确性,我觉得心理学能把我喜欢的电影、科学分析、社会影响结合起来,就决定申psych了。

为了做研究读心理学论文和相关书籍的时候,发现心理学确实能帮我预测“ta会如何反应”和解答“to为什么如此反应”的问题。有限的心理学知识也帮助我在“自闭症活动”中正面影响他人。心理学通过科学方法总结人类的发展、思维特点,把生活中的客观事实用文字提炼表达出来,最终更好的认知自我和改善人际交往,这点很吸引我。写作中利用“show not tell-的方法,以我的经历(主要是心理学相关的活动)作为全文主体。

我申请的学校非常多,但除了 why school、why major,文书素材不到5篇,很多学校的文书都可以互相直接apply。比如我把加州的四篇拼拼改改写成了英国的PS, activity essay就一篇,但是字数要求不同的apply有接近10所学校。将原始素材那篇文章改了接近6次,互相apply的小技巧就是分析prompt,看看自己已经写过的素材能不能用来回答prompt的问题、能不能让招生官看到我该方面的能力。比如:关爱自闭症患者的活动,这个素材我也用在了 what you want to bring to your community这个题目里面,把落脚点变成运用身边的资 源促进融合,消除歧视。

 

面试

我11月份用initial view做过两次面试,并将第二次的视频传给了申请的所有学校。发现好多问题都围绕“Tell me a little bit about yourself”好在规划老师事先提醒,准备充分,回答起来自然、从容。

我是1月15日提交完所有申请才约学校官方面试。把我申请的学校能request面试的都约了(大部分文理学院、少部分大U)。建议大家尽早申请面试,因为当时一月中旬有部分学校已经没有spot了,比如 University of Rochester,还有些学校我最终没有匹配到本地校友,如Rice,而且我所有官方面试都是在晚上完成的。

在学校官方面试前一定要进行school research,熟悉学校的基本特点和宗旨、你所申请的专业所在院系的活动等。因为面试官大部分会问学术方面的问题,准备好why major、讲好activity就格外重要。每次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绝对是“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每次我都提前准备好问题。—般会问校友“你最喜欢学校那家店? ”,“你觉得学校哪里还需要改进? ”等。

为了使面试更顺利也需要技巧。在别人说话时盯着镜头(很重要!我回看自己的视频就发现自己常常转眼珠子,感觉不够自信),点头微笑,别人说完后顺着他的话简短的评论一句。其次,千万别给自己埋雷,讲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回答问题时,刻意把话题往自己熟悉的方面引,Interviewer产生兴趣就主动让我讲更多。最后,把面试官当作朋友,虽然不能太随便但太正式也不合适,会显得很假。我面试讲的内容一部分是文书内容(呼应文书提高真实性)、一方面讲我文书没有写的另一面,希望能给招生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申请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在那些难熬的时刻,希望我们最终都能调整好心态,保持初心,竭尽全力,不致让自己后悔!

更多细节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松惠MBA songhvmba

美国本科申请案例17(伊利洛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留学申请案例

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超过16年教育培训行业从业经验,多年国内考研、本/硕/博多阶段留学咨询顾问经验,可为学历提升者及留学家庭提供专业建议。预约一对一咨询请加13717148092私聊!
每日关注 更多
段小惠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