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数据如何成为资产?

韩锋 原创 | 2023-01-29 18:5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01政策扶持都是有法可依

 

记者:关于Web3.0有很多理论的内容,您能谈谈实际的政策扶持吗?

韩锋:理论上讲,现在有两个世界。Web3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它跟现实世界是可以平行的,它可以自我运行,并保护每个人的个人数据。从目前的的政策来看,它还是只能跟现实世界平行,没有跟政府妥协的点。但技术上能干的事情,就先干起来,比如,跟Web2的世界进行绑定的一些工作。前提就是你能给用户带来利益,带来功能你才能赢得用户,只依靠政策我认为目前还不没有空间。’

目前的政策我们都不敢随意评价,我要说湖北对Web3.0的扶持政策是比较好的,对于大厂,我是希望它们要看到,互联网早晚的进入到Web3.0时代。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光拿着用户的数据来做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别说市场上这个潮流已经过去,现在国家都不允许,国家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就是要求互联网平台不能随意利用用户的数据来赚钱。所以我提出的口号是“还数权于民”。就是个人信息先公有制(归国家所有),再私有制。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也认为历史会上演这个逻辑,它有点像房地产的商业演化逻辑:首先土地属于国家的,国家给买房的人发个房产证,,上面写了70年所有权,理论上还是属于国家的。即使这样房地产市场还是火热起来。历史证明这个商业逻辑是能走通的,就是公有制之基础上建立私有制,能够发展起这个繁荣的房地产市场。

记者:按照这个逻辑,像所谓的字节跳动产品、app根据我的阅读习惯给我推荐内容,用我的阅读习惯给我推荐,那这些app凭什么能用我的习惯来做根据呢?那我的数据凭什么能调用呢?

韩锋:这里面就是个人数据被调动的问题,那字节跳动这种算法也就不符合要求了。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个基础上,就是说互联网平台要想利用用户的数据做推送什么的,平台要首先向用户付费,至少要获得用户的允许。

而未来Web3.0时代的逻辑就是,所有用户都是广告主,这个用户的点击率越高,那用户本身就能赚广告费。用户发的内容,包括点击率点赞的都属于该用户,不属于平台的。这在以前的互联网平台,所有数据都属于平台的,平台不会给用户钱的,平台收所有的广告费。

 

 

02
坚持去中心化原则

 

 

记者:上述的设想,如何能否实现落地?

韩锋:未来Web3.0时代的逻辑叫积分或者叫什么,反正只要是链上行为,就可以做到这一切。所以我个人认为先从技术、从市场、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探讨比较好,政策不多探讨,因为我们又决定不了政策。

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Web3,比上一代互联网伟大的地方在于,只要技术上能够做的到,很多事情是可以先干的,就像比特币,我们国家的政策也不支持,比特币也没被取缔,中国也有很多人持有比特币,就是政策不鼓励,不能在明面上交易,挖矿也是如此,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不是一纸令下就全部取缔了,这就是区块链的精髓。

就因为取缔不了,所以我觉得尽量从这个角度去寻找答案,只要技术上能实现,这个行业就会继续存在。

记者:那在这样一个法理环境下,我们能做什么?

韩锋:只要考虑技术,就要考虑技术趋势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未来的潮流是什么?最终还是要大家都要摸索一个对中国发展有利的技术潮流。

现在明确了数据安全法,互联网用户的数据已经不再不属于互联网大厂,现在一般用户的数据不能随意使用。高红冰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展开Web3的逻辑,并不是在政策没有明确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就没事可干。

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你们搞媒体,我们要对大家有正确的引导,包括我写的《区块链国富论》都在强调,我们怎么样才能为大家打来福利?我的基本理论是:利用私有化的数据能够达成更新的财富共识,为大家创造财富。

这跟传统的工业逻辑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工业逻辑是利润:就是,一个公司不论是提供服务或者卖产品,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利润。但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利润”这个概念开始变得模糊。比如说,你无法解释比特币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商业模式你根本说不清楚,他们的商业模式甚至都不是这么设计的,包括以太坊的Gas费也在持续的下降。

实际上,我的《区块链国富论》中最核心的理论也是,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大家要达成新的财富共识,让大家共同享受新的财富机会。

记者:数据如何才能变成资产呢?

韩锋:比特币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我们说数据是归个人所有的,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私钥签名必须是你个人的;之前Web1.0和Web2.0时代的数据都是无主题世界的,谁也说不清楚,这个数据属于谁,中本聪做的让私钥签名所有权明确,这样才让数据变成资产成为可能。如果所有权都不明确,它怎么能变成资产呢?怎么才能进行不可毁损的大规模交易呢?

所以,这才是区块链财富的根本逻辑。

进入Web3.0时代,个人账户开始沉淀和积累信用财富,随着Web3.0的普及应用,人们使用个人数字账户登录网络和应用,服务器系统将自动记录和沉淀这些数字足迹,通过一些评分模型,会形成只属于个人的资产。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实现确权并变成资产,我认为这应该是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上链解决的是记账确权,进行全网记录交易,避免混乱。

记者:那为什么中国的很多项目都失败了呢?

韩锋:最根本的还是他们打着去中心化的幌子,但他自己却中心化,封闭小圈子,不跟国际共识接轨。他们的这种逻辑,即使政府不打压,它也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只能歇菜,创始人也只能有两个出路,要么跑路,要么被政府抓走。因为,一个封闭的圈子,他一定是庞氏骗局。

所以我们就要做两件事,第一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让大家梳理正确的财富观,改变传统的财富看法,第二是提供正确的技术理论指导,依靠现在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技术,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我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是去中心化的,因为只要搞中心化就一定会有资金池,搞资金池就是非法集资。 

记者: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Web3的发展,那现阶段他们如果利用Web 3进行创业呢?

韩锋: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事情不能干,比如资金池是一定不能做的、法币不要碰、中心化的服务器不要建。除此之外,比如智能合约,就可以干。

你们媒体要教育大家,让大家不要违法。另外还要教育那些“小韭菜”,要识别那些打着区块链、Web3幌子的不合法项目。

Web3现在并不是无路可走,也不能说是政府不支持,但是你必须坚持正确的Web3路线,你不能搞假的。所以你只要坚持去中心化的原则,就不会碰到法律问题,因为当下的法律逻辑都是管理中心化的事情的;只要坚持去中心化原则,项目就没有所谓的国内还是海外。

所以,Web3的世界是全球性的,只要年轻人参与进来,那绝对是未来的希望。中国是不可能长期隔绝于Web3之外的,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早晚会搞清楚的。

WEB3笔记:您提到跟高红冰有过一次对话,现在的互联网大厂是怎么布局的?

韩锋:我认为,Web 3应该跟Web 2打通。Web 2也应该“还数权于民”虽然不能一下子全部还回去,但也会一步步去实现。他们也应该有这种革新意识。我跟高红冰对话也是这个目的,当然听不听,在他。

我觉得,这些大厂谁把这些革命进行的早、进行的彻底,真正搞去中心化的产品,谁就能持续获得用户认可。

现在,我们个人的主要数据还是在Web2的世界里面,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将我们Web2的真实身份,跟Web3里的DID进行打通。这样一个是我们“还数权于民”的一个通道,这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其实推特就已经做了一个Web2企业如何拥抱Web3的表率。

所以,从总的形势我还是比较乐观的,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第一,你要真懂,发心要正,真正的Web 3,不是打着旗号去喝酒骗人;第二,技术上,你要有绝活;第三,要真正满足市场,真正用你的技术为大家谋福利。

记者:前面你提到Web3可以跟我们的世界平行,也提到了应该要建立一个Web3向Web2的通道,但我们的Web3世界,如何跟实体世界相联系,尤其是如何助力我们的实体经济呢?

我只能这样说,恰恰是因为现在没有什么联系,它才能快速发展;如果联系多了,它就像挖矿,就是跟实体联系太紧密了(它需要实体的矿机、实体的矿场、实体的发电,),那真的一纸文件就给你全部封掉。

所以正是因为现在很多的项目,跟实体没有太大联系,才得到了现在这个难得的快速发展的灰色空间。

当然,包括我在内,未来我们都会积极的跟传统的大厂去沟通,我们愿意跟他们接轨,当然这一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探索,另一方面也要这些传统企业愿意。

但现在我们的工作,首先还是要把虚拟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在完善之后才能去给大家展示。就如我们互联网发展早期,他们也跟传统世界没什么联系,他们也只能干两件事情,一是发邮件,一是看新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包括政府事务在内的所有的传统企业,都在向互联网转型。

现在的Web3,相当于1995年~2000年间的国内互联网,还处在发展初期,远没有进入社会的主流。但绝对不是在这个时期就没事可干,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创业的,而且事实也证明,真正能长期发展的也都是具有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的。

所以觉得Web3也一样,五年、十年以后,我相信最终真正发展壮大的,还是这些纯粹的去中心化(Web3基因)的项目。

所以,我们对未来没必要非常悲观,国家相应的立法也在推动这件事儿,大家都在艰难探索,因为前面没有成型的路让大家去走,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它本没有路,就靠大家走的多了,去把路探索出来。当然在探路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先烈。

 

 

03
理念如果实现

 

 

记者:我们发现,大家对Web 3的理解都不一样,一个人一个观点?

韩锋:我认为最根本的理念是一致的:去中心化、还数权于民。没有最基本的理念,那它就是假的。

记者:当下互联网存在的很多问题,都能被解决吗?

韩锋:很多问题可以被解决,现在互联网平台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用户的不同账号信息无法打通。在Web3.0普及后,有望把Web2.0和Web3.0打通,推动形成信用市场。未来,互联网平台应该从保护用户信息所有权的角度出发,推动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新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不断地演进,我们需要冷静思考Web3.0如何处理法律和伦理。我们必须要去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Web3.0,这是底线。

记者:如果我们成立一个机构来登记数据资产,要登记什么呢?什么是关键点?

韩锋:关键点是建设数据的横向流通交易市场,必须建立在数据的纵向深度开发之上。重点是用计算、用区块链、用算法、用各种计算模型等,让数据进一步信息化和知识化,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数据产品,才有可能产生规模化的流通交易。

当我们能同步讨论Web3.0这些问题之后,就有可能更有效地保护Web3.0健康发展,避免技术走偏。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iCenter导师,清华大学量子物理博士生,亚洲DACA区块链协会秘书长
每日关注 更多
韩锋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