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依赖媒体去发现

曹林 原创 | 2011-07-04 14:21 | 收藏 | 投票

  媒体扮演着曝光的主角,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失灵、监管部门的眼睛失明。多数问题都只能依赖媒体去发现,然后监管部门被动地查处,这种监督和曝光的路径让消费者感到没有安全感。

  食品安全丑闻频曝,现实让人触目惊心,这个问题也正在得到全国人大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日前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在充分肯定这次执法检查工作的同时也指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需要常抓不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说,全社会都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揭露食品安全事件。(7月1日《海南日报》)

  在一些地方政府把媒体监督当作眼中钉的环境中,在有的政府部门甚至要对记者建立黑名单的语境中,这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来自全国人大的支持殊为可贵。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对新闻媒体监督权的重申和强调,也暗含着对有的政府部门声称要建立记者黑名单行为的批评。

  笔者作为一个媒体人,对全国人大的这种支持当然非常欣慰。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舆论的监督,不断地揭丑。但是我又感觉到,现在对食品安全监督的问题,不是媒体监督得不够,也不是媒体监督受到多少阻碍,而是对媒体过度依赖的问题很严重。

  就以近来某一天的新闻报道为例,当天曝出3起食品丑闻:安徽合肥有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变牛肉;为保鲜防腐,江苏江阴不良商贩将水银注入身价不菲的刀鱼体内;山东有一家餐馆为吸引顾客,竟然用有毒的化学色素为菜调色。这些问题都不是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并向媒体披露的。今年两件最大的食品安全丑闻 双汇瘦肉精和上海染色馒头,也都是媒体暗访出来的。

  媒体扮演着曝光的主角,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失灵、监管部门的眼睛失明。多数问题都只能依赖媒体去发现,然后监管部门被动地查处,这种监督和曝光的路径让消费者感到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因为媒体的监督手段、监督资源、监督视野总是很有限的,再集中的监督也只能是个案上的,无法做到制度性的监管。记者精力很有限,不可能去监督每一种商品;新闻总是易碎的,很容易随着热点的过去而归于平淡;那么多新闻要报道,不可能全部投入去做食品安全舆论监督。食品安全监督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媒体大多缺少这种专业认知,不专业的报道有时反而会添乱。人们所以愿意纳税供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是想让自己获得一种制度保障的安心。可这么多丑闻都依赖媒体曝光,让人看到了这种制度的失灵。

  人大在创造条件让媒体监督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应该首先履行好人大监督的职能,以人大的权力敦促监管部门积极履职,把食品安全问题从“过度依赖媒体”的逻辑中解放出来。监管部门懒政、失察、失职,人大有责任敦促他们履职。政府官员是人大选出来的,他们要向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然而在一次次丑闻曝光后,我们没有看到人大问责和质询的身影。自身有权力却不监督,而是让媒体去监督,这似乎是在踢皮球、推卸责任。

个人简介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曹林的“网友专辑”中往往充斥着批评性质的论点。当然,这并不是曹林一个人的风格,这是现在的文章流行的格调。
每日关注 更多
曹林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